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臨池學書,筆墨結緣

臨池學書,筆墨結緣

主播:孟易老師

秦漢衚衕的小朋友們,大家好!國學經典,為你悅讀,我是秦漢衚衕的孟易老師。大家都知道,在秦漢衚衕的每一間教室裡面,都掛著一幅孔子像,孔子是我國著名教育家,被尊稱為「孔聖人」。

在這裡,孟易老師要告訴大家:中國的聖人不止這一位,一共有十位,稱為「中國十大聖人」。

這十大聖人,每一位都作出過了不起的貢獻,比如說「文聖」孔子,編訂《春秋》《尚書》等國學典籍,還提出了仁政思想;「武聖」關羽,武藝高超,義薄雲天;「史聖」司馬遷,創作出了不朽的歷史典籍《史記》;「茶聖」陸羽,對茶文化有很深的研究,寫出了三卷《茶經》;「詩聖」杜甫,我們大家都學過他的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中國十大聖人裡面的「草聖」。

我們中國的漢字,可以分為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類型。無論是甲骨文還是金文,或者是我們之前講過的篆書和隸書,都是為了記錄,所以講究工工整整。但如果為了提高寫字速度,往往會把漢字筆畫進行省略或者把好幾個字連在一起書寫,這就是行書和草書。

首先要提醒大家一下:不是故意把字寫得潦草,就可以稱作行書和草書了。無論是行書還是草書,都講究美感和神韻,必須先打下堅實的楷書基礎。所以大家只有先把字寫得工工整整才能練好行書和草書。

而草聖,就是草書寫得特別好的人,他的名字叫張芝。

張芝出生在東漢末年的一個名門望族,他的爺爺和爸爸都做過官。張芝從小勤奮好學,沒有紈絝子弟的不良風氣,當朝太尉認為張芝將來做文官做武將都會有出息,便多次邀請張芝做官。

可是,張芝把這些做官的機會都拒絕了,因為他一心一意痴迷於書法,而且他學習的還是草書。

張芝有個弟弟名叫張昶(音廠),也很喜歡書法。一天,張芝的父親把張芝兄弟二人叫到後院裡面,對他倆說:「你們看,這是什麼?」張芝和張昶一看,高興得極了。原來,為了方便張芝兄弟二人練習寫字,張芝的父親在自己院子裡面建造了一方水池,還在水池旁邊放置了石桌和石凳。

從此,張芝兄弟二人每天坐在水池旁邊,蘸著池水磨墨,在布帛上面練字。寫完字後,他倆就把布帛拿到水池裡面漂洗乾淨,晒乾後繼續練習。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張芝兄弟二人的書法造詣越來越高,那一方水池裡的水也越來越黑,最終變成了一方黑水。

這就是「臨池學書」的典故,後來,許多書法家都仿照張芝兄弟二人的做法來練字,比如王羲之和王獻之等人。直到今天,我們仍然把學習書法稱作「臨池」。

聽過我們上一期內容的小朋友們都會記得,秦朝時期誕生了小篆和隸書,漢朝時期隸書逐漸代替了小篆,而到了張芝生活的東漢末年,草書變得越來越流行。張芝模仿前人草書筆法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自創了一套「一筆書」。

什麼是一筆書呢?

在他以前,人們寫的草書作品中還保留著隸書的筆畫痕迹,張芝擺脫了前人束縛,使文字上下之間筆勢自然牽連相通,中間不斷開,既有章法,又有氣勢,如同一筆直下寫成的。這樣的書法作品一氣呵成,氣勢磅礴,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張芝不僅是一位書法家,而且開創了書法理論的先河,給中國書法藝術帶來了無與倫比的生機和活力。古詩有云:「篆書朴,隸書俗,草書貴在無羈束。」就是說草書與其他字體相比,具有無拘無束、瀟洒飄逸的特點。

張芝能夠在書法領域取得這麼大的成就,除了專心致志堅持不懈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他是一個製造毛筆的高手。

我們都知道,寫書法離不開文房四寶:筆、墨、紙、硯。而張芝在常年練字過程中,注意分辨各種毛筆之間的特性,逐漸自己摸索出一套製造毛筆的方法,根據自己的寫字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毛筆類型。

在《論語》裡面,孔子就教育我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話的意思是說,一個工匠如果想好好完成一項工作,就必須先讓自己的工具鋒利。同樣道理,如果想寫出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也得先有一套好用的書寫材料。

就這樣,淡泊名利的張芝攀上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第一座高峰,他的書法作品帶來了一股全新的風格,兩千多年來,無數人把他的墨跡視作珍寶進行模仿練習,這中間既包括他的弟弟張昶,也包括晉朝的王羲之,還有唐朝的張旭和懷素,最終他們都成了書法大家。

聽到這裡,大家是不是也對書法藝術感興趣了呢?其實學習書法不僅僅是為了練習一手好字,也可以陶冶情操,學習歷代書法家的精神。假如我們每個人都能像張芝那樣,具有臨池學書的刻苦精神,那麼還有什麼事情是辦不到的嗎?

好了,今天的故事我們就講到這裡。大家還聽說過哪些著名的書法家,歡迎關注「秦漢衚衕國文」公眾號,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給大家,我們下期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漢衚衕國文 的精彩文章:

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

TAG:秦漢衚衕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