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得天下?漢奸范文程的一席話,揭開了清朝民心真相!
《孟子·離婁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後人歸納,將之歸納為「得民心者得天下」!
那麼,什麼叫民心呢?在大家普遍認知中,民心就是人民的想法。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人民支持誰,誰就是能得天下。然而,這裡卻出現了一個問題,有人會說元朝、清朝是得民心嗎?
元清建立之際,毫不誇張的說,可以說是「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在這種情況下,相信民心是報仇雪恨,但因為打不過,無奈之下只能做順民。因此,談元清得民心,就有些滑稽,過於粉飾元清了。
顯然,文人嘴裡的「民心」不簡單是人民的想法,而應該另有玄機。對此,大漢奸范文程的一席話,揭開了清朝「得民心」的真相!
滿清入關之後,漢奸范文程曾經說過:「治天下在得民心,士為秀民,士心得則民心得矣!」士為秀民,就是說士紳地主是老百姓里的精英!
從這一句話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所謂的民心,關鍵在於「士心」!正是因為有了「士心」,所以「草民」才會做「順民」!眾所周知,明朝是縣令不下鄉,管理鄉民主要靠「士」,一個「士」能影響眾多草民!魯迅曾說,小時候都不知道皇帝是滿洲人。這就說明鄉民的盲目性,所以很容易被「士心」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宋末,還是明末,所有抵抗很強烈的地區,都有當地的「士林領袖」。最典型的是嘉定三屠,就是因為當地讀書人的硬骨頭,積極抗清,最終被屠了三次。相反,所有讀書人投降的地方,基本上「草民」也不會抵抗。可見,「士心」對「草民之心」的影響力之大!
在「士心」對政權建立上,有一個典型對比,即清軍和李自成。(1)李自成一味和士紳地主作對,四處搞破壞,卻不懂建設,遭遇士紳諸多抵抗。(2),清軍入關之後,立即和漢奸地主士紳勾結起來,才能在關內站穩腳跟,一步步地統一全國!
換一個角度看,如果清軍也和李自成一樣,四處和地主士紳作對,那麼還能建立清朝嗎?正因為清軍收買或勾結了「士」,給予和明朝「士」不變的優待,所以才迅速得到「士心」,進而影響了民心。
明朝的「士」,為何那麼輕易倒向滿洲人呢?關鍵有三點:(1)明末道德淪喪,讀書人基本上毫無節操可言,(2)滿洲人的欺騙性,也起了作用,給「士」的各種優待(清朝穩定之後,就逐漸取消了),(3)洪承疇等漢奸的帶頭作用,降低了「士」做漢奸的羞恥心。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所謂「士心」並不是關鍵點,既然地主士紳能投降清軍,也可能投降其他人,因為沒有節操才會騎牆。那麼,什麼才是關鍵呢?「槍杆子里出政權」!元清依靠武力,實現了征服。需要注意的是,清朝包括康熙等人,都表達過這麼一個意思,即:滿洲征服中國,「征服」一次很關鍵!
配合武力屠殺和征服的「士心」,或者說在殘忍征服的威脅之下,才會有戰戰兢兢的「民心」!原因很簡單,不歸順就是死,於是就有了恐懼下的民心!
※朱元璋一生中的兩個錯誤:放過一個國家,太信任兩個人!
※劉邦一個美人計,騙了一國皇帝,卻改變了中國命運!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