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沒在南京面過壁,你可能根本讀不懂明朝!

沒在南京面過壁,你可能根本讀不懂明朝!

以國為名,百年傳承,中國銀行,建設新時代全球一流銀行。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帶你探尋江蘇101個博物館傳奇。

南京有這樣一首流傳很廣的童謠,「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白馬,帶把刀,走進城門滑一跤。」童謠里說的城門就是環繞南京70里,有著600多年歷史的明城牆。六百多年,幾經戰亂,南京明城牆得以保存25公里,已是很不容易。

南京台城

南京城牆是由一塊一塊磚砌起來的,每一塊磚都是文物,從一塊城磚,我們彷彿看到了一部明初百科全書。600多年前燒制城磚是有嚴格規定的,要求每塊城磚長40—45厘米,寬20厘米,厚10—12厘米,重為10到20千克,以確保城牆的堅固和美觀,而且每塊磚上有文字,目前發現文字最多的一塊磚上居然有79個字。

這些磚文通常刻在每塊磚的兩側,一側刻州府縣及相關官員的名字,在另一側刻制磚人及窯匠等的名字。其中,官員即州府級提調官、司吏、縣級提調官、司吏等。有的官府責任人中還會出現諸如「照磨」、「同知」、「知事」、「通判」等,他們都是當時府縣官署中級別不等的普通官吏。

這些文字為研究明朝初年的官吏制度、社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而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可以迅速追責,這跟現在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有異曲同工之妙。

比如磚文上的人名,恰好反映了元末明初姓氏文化的變革。據說元朝時,老百姓是沒有名字的,只有姓,老百姓只能用數字替代。在元朝,漢人只有做了官才可以取名字。明朝初年,身為漢族人的朱元璋重新統一了全國,漢人可以取名字了,出現了很多例如遠近中、福東海、壽南山這樣的名字,福東海、壽南山其實就是壽比南山,福如東海的簡稱。

更多的人還是延用了元朝時起的名字。所以城磚上還能看到一大批老百姓的數字名,如劉黑一、朱六四、黃三等。中國姓氏文化歷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就被南京城牆一塊塊小小的城磚記載了下來。

600多年的悠悠歲月,今天的我們,默念著城磚上的名字,就像與我們的祖先對話。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磚文上竟然還出現了很多的與現在一模一樣的簡體字。

專家解釋說,中國漢字的簡化現象,在民間很早就有了。早在漢代和唐代,老百姓都在使用簡體字。但官書上一般不會有簡體字,都是用繁體字。南京明城牆的磚文雖然也算是官文。但是當時正值明朝剛剛建立,還來不及對百姓間流傳的簡體字進行規範,所以簡體字就得以出現在了牆磚上了。

如果有機會,你去明城牆上參觀遊覽,仔細看看這些城磚上的磚文,就會發現,磚文書寫得非常得漂亮。基本以楷書為主,也有隸書、魏碑、行書、小篆等,彷彿是中國民間書法藝術大全,可以說,城磚上的這些銘文,雖然登不了大雅之堂,卻也是民間書法藝術的一朵奇葩。

作者 | 陳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藏海拾遺 的精彩文章:

碰到這樣的土豪金,一定留好了,可不能隨手花掉,要不然就可惜了
銀行取款,一張土豪金帶來意外之喜,碰到可不要花掉!

TAG:藏海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