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沒有什麼事,我就先死了」

「如果沒有什麼事,我就先死了」

幾天來,一位留守母親的日記在網上刷屏。那位記日記的老太太,是一位退休教師,今年72歲。孩子在外地工作,只有自己一人留守在老家。這位老太太有記日記的習慣,可是近幾年,她覺得日記可記的內容越來越少,翻開過去一年的日記,寫的最多的是:「今日無事」。終於,她兒子回家過完年又回外地以後,她生病了,她在日記中留下這樣一行字:「沒有什麼事,我就先死了。」選擇離開了人世。

01

「沒有什麼事,我就先死了」這句遺言,讀起來令人心酸。它包含著多少對人世的無戀、失望和冷漠心情啊。這樣的人生選擇,讓人感到惋惜。

古人說「人到七十古來稀」。可是,72歲在今天已經算不上有多老了。很多70歲的人,外貌和行動,都難以看出有多老。很多人80多歲、90多歲還精神矍鑠,日子過得充實,有忙不完的事,有享受不完的人生樂趣。

大家在讀到這則老人日記遺言後,對她不能在身邊盡孝的兒子並沒有多少責怪。現代生活,「父母在不遠遊」的古訓,已經難以遵循。甚至,能夠適應個人發展的「遠遊」,反過來還是很多現代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對於「沒有什麼事,我就先死了」的選擇,人們更多地看成了現代社會生活的無奈。

也有人追問,說好的「養老靠國家」呢?這的確也是一個問題。我曾多次在文章中呼籲,生孩子、養老,國家應該承擔起來。因為沒有人,就沒有國,讓人生活的越來越幸福,是國家存在的根本意義。當然,我們現在管起這些,可能還無能為力。不過這也不是無所作為的理由。有的國家做得就比我們好。


我在西雙版納旅遊,發現那裡村村都有寺廟,平時家家都要給寺廟捐善款,人老了,就可以到廟裡養老。這真是一個好辦法。寺廟養老,有人呼籲多年,可到現在還沒有推廣開來。

除了外在條件,養老還要靠自己。不是靠自己能夠收入多少錢,有一定的物質基礎當然重要,但是有一顆「人老心不老」的心態更重要。那位留下遺言「沒有什麼事,我就先死了」的退休老師,應該是不愁養老錢的,但她卻沒法克服老人孤獨感。她一次次在日記中記下「今日無事」,說明她很可能已經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愛。這說明,她並沒有找到很好的方法,讓自己的餘生快樂一些。

人們發現,很多有一定文化修養的人,人再老,但心卻不老。


孝感有一位86歲的老先生,他叫陳世高,多年來養成了寫作的好習慣。他開了自己的公眾號,公眾號文章每天都更新。他的文章,有歷史回顧,有舊事新解,有人生感想,有家庭生活,方方面面,短小精悍,好讀易懂。每天更新公眾號,是一項很辛苦的工作,可是老先生天天樂此不疲,興緻勃勃地投入其中。陳世高老先生,可會有老人的孤獨感、厭世感、悲觀情緒?如果有,他就不會一天一文地寫了!

還有那些跳廣場舞的老人,也都沒有老人的孤獨感,也都對生活充滿了熱愛。他們一曲一舞所展示的活力,甚至連很多年輕人都羨慕不已。廣場舞不僅讓這些老人身體越來越健康,而且精神上也越來越開朗,幸福感爆棚。他們的身上,也難看到因老而悲的人生絕望。

還有那些,喜歡遊山玩水的老人,喜歡養花逗鳥的老人,喜歡打牌喝酒的老人,等等,一般都不會產生人生的悲觀情緒。

現代社會,讓你足不出戶,就可以有豐富多彩的生活。電腦電視可以給你想要的很多電影、戲劇、娛樂,可以讓你隨時隨地了解世界新聞,可以閱讀到你想要的各種信息。你還可以坐在家裡,和天南地北、國內國外的人交流,隨時隨地發表個人看法。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那種「父母在不遠遊」的舊模式,再也難以成為今天的社會主流了。身邊沒有孩子,還有朋友,還有同學,還有戰友,還有舞友,還有棋友,還有牌友,還有各種各樣生活愛好等,如果留心,總能夠找到餘生的快樂。與其埋怨子女,埋怨社會,不如改變自己。讓自己多學會找到現代社會的樂趣,學會自娛自樂的本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舌 的精彩文章:

TAG:多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