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以後我們再也不害怕面具,因為面具已經長在了臉上
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時常被冠以「神秘」二字的緣由很大一部分來源於畫中人的微笑。當你盯著蒙娜麗莎的眼睛時,不會忽視她的嘴和眼睛,就會覺得她彷彿在畫中微笑;而你盯著她的嘴時,忽視她的眼睛,就會覺得她並無笑意。
這樣的作品,在亞洲也存在,它們被成為——能面。
「能(のう)」,是日本獨有的一種舞台藝術,為佩戴面具演出的一種古典歌舞劇,最初是模仿生活中的滑稽戲,從鎌倉時代後期到室町時代初期之間創作完成。「能」在日本作為代表性的傳統藝術,與歌舞伎一同在國際上享有高知名度。
春日神社的能劇表演
「能」中所使用的面具稱為能面(のうめん)。演員們以面具示人,以面具為身份。
通過面具了表演,展現人與鬼神的對話。例如被情愛所困,抑鬱而終的女孩、受到詛咒變身蛇身的少女、在戰爭中捐軀的武士亡靈等等。
多樣的角色,誕生了面具鬼神、老人、男、女、靈等多樣性。
男面 滑動查看更多
女面 滑動查看更多
鬼神面 滑動查看更多
翁面
老人面
細看能面,便能發現它的獨特之處——兼具悲哀與微笑兩種截然相反的表情。
有的能面看似微笑,眼角卻如泣如訴;有的能面看似悲傷,唇邊卻漾出一絲平和的笑意。
能面不僅包含著歷代能樂演員的感情,凝聚著歷代觀眾的視線,而且支配著能的各個方面。所以在能劇屆里有一種說法:「能面為能之生命」、「能面之心乃能之心」。可想而知,能面的製作在日本,是極其高難度的作業之一。
能面職人山口毘堂自1992年開始跟隨師傅學習面具製作,整整五年後,他才真正開始嘗試獨立製作能劇面具作品。
而今山口毘堂主要從事能劇面具的複製與修復工作,看似繁複的枯燥工作,能使他靜下心來。
時間長了,他慢慢的感覺到,能劇的受眾始終停留在日本國內,如果不進行藝術創新,那麼永遠都不會有進步的可能。
2001年,他做了一項大膽的嘗試——以製作能面的技巧,製作一個名畫面具《蒙娜麗莎的微笑》。
山口毘堂與他製作的蒙娜麗莎面具登上雜誌
製作高精度的面具作品與複製品並不如想像中容易,將2D作品轉化為3D的工藝需要極高的想像力,而雕刻時為陰刻,所以雕刻過程中不能產生任何失誤。這樣的手藝,需要足夠時間的積澱才能做到。
通常是將要製作的名畫先畫在一塊切割好的日本柏樹(為能面指定材料之一)的木料上,訂好大小與造型;將木料切割出大體的形狀、再慢慢的刨除凹陷的內部,精雕細琢出細節;最後使用礦物顏料作為保護油,以保證面具顏色的經久耐用不褪色。
TAG:萬分一生活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