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過的書,終將成為你身體里的一部分

讀過的書,終將成為你身體里的一部分

讀書,是母親給我養成的習慣。

小時候在部隊大院兒長大,爸爸們大多數時間不在家,媽媽們忙於工作還要獨自帶著兩到三個甚至四個孩子。這已經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事情了。一群孩子土猴子似的在偌大的院子里,瘋。母親為我和弟弟買了很多書,有當時已經有點土的小人書,還有比較洋氣的雜誌《小獼猴》、《東方兒童》、《好少年》、《智慧樹》等等。於是,在別人家的孩子滿臉淌著泥汗,無拘無束跑鬧追逐的時候,我和弟弟安安靜靜地在家讀書。當然,我們從來不會出汗。

最初,感覺不到書的好,倒是因為讀書出了不少洋相。七歲時,很清楚地記得是睡前,挑了一本小書,大聲地讀出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次」。母親聽後,笑得彎了腰。我和弟弟一臉茫然。那天晚上,我又認得了一個字:盜,強盜的盜。

還有一次爸爸在家。冬天的晚上,爐火旺旺的,煙囪熱得透出了火的紅。爸爸和一位叔叔在談話,隱隱約約地聽到了「骨灰盒」。很認真地拿鉛筆在白白的牆上,一筆一划地寫出「谷灰和」三個字,還沒來得及高興呢,爸爸一個巴掌帶著風就扇到了後背「怎麼能在牆上寫這種字呢」,嚇到不敢出聲,只是流淚。母親趕緊從別的屋子過來把我領走。哄我不哭,而且還告訴我那三個字我寫錯了倆。從此最怕的就是骨灰盒,更多的恐懼來自於父親的黑臉和巴掌。

在那個沒有電視、電腦和手機的年代,書,讓我知道除了自己所認知的世界之外,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東西。讀書,長了我好奇和求知的心。直到現在,我依然認為這是最重要的。

書,一直讀得很雜,並不系統。考大學時,以為自己終於可以有一個機會系統地讀書了。向來說一不二的父親命令我把財會專業寫在了第一志願,中文第二志願。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我哭腫了眼睛。

離家後,所有的不敢、不甘生成了遲到的叛逆。在數字的課堂上,我捧著大部頭的文字,如饑似渴。那個時候每次去圖書館借書,回來總是抱著一大摞,而且專挑難懂的讀。《百年孤獨》、《三個火槍手》、《紅與黑》、《根》、《堂吉訶德》、《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也不知當時自己到底是什麼心理,這些連人物姓名都記不住的外國名著,帶給我的更多的是一種儀式感。讀著這些與專業毫不相干的書,我更多地體會到「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歡愉。原以為能記住的只是那柄刺向虛空的矛,和那根最終飄落地面的羽毛,其實不然。

讀的多了,自然而然的就想寫。於是大學時期的趣事、糗事就這樣留在了稿紙上。有一回,師大中文的老鄉借住在我們宿舍,抱怨老師留的作業太多。我趕緊翻身下床,在眾多的稿紙中給她選了幾篇,又樂此不疲地在她們熟睡時,按老師要求連夜趕出了兩篇。清晨將八篇小稿交到那位叫做黎的老鄉手裡,換來一句話「你不學中文真是可惜了」。

很多時候,一本書、一篇文章,讀過之後也就過去了,似乎沒有留下丁點的痕迹。但是,在你需要它的時候,它會及時而又堅定地出現在你的面前。都說「雁過無痕」,其實有沒有隻有天空知道。

生產兒子的那天夜裡,在助產士的指揮下,我循環反覆地做著 「吸氣、用力、呼氣」,就在兒子脫離母體的剎那,我的腦子裡突然就蹦出了不知在哪篇小說中讀過的一句話「太陽從地平線上娩出」。那一刻,我最關心的不是兒子的模樣,而是那位已經記不得名字的作者的性別。憑直覺,我認定那是一位女作者。

36歲那年,因為生病,在天津的一家醫院住了兩個多月。支撐著我走過來的,是一篇很久以前讀過的文章《上帝咬過的蘋果》。梗概大約記得,就是作者一次生病的經歷:本來一次常規體檢,卻被診斷出了「疑似肝癌」。於是住院、手術、等待病理結果、康復、出院。在這個過程中,病人那種忐忑中夾雜著僥倖,焦慮中夾雜著希望,認命卻又心存不甘,不甘卻又無可奈何,無奈卻又絕地反擊,被展現得淋漓盡致。最終「良性腫瘤」的病理報告出來,皆大歡喜。

每個人在這一生中的某個時刻,都有可能成為上帝選中的那個蘋果。雖說被咬過之後,我們可能不再完美、不再健康,但至少,能被上帝選中,說明我們的口感還是不錯的。就在那一年的夏天,在那次七個多小時的手術中,我的子宮被全切。手術之後,我想往後每年夏天都可以毫無顧忌地穿白褲子了。出院後,寫了一篇《堅強就是心平氣和地面對》,發表時,編輯梁子把題目改成了《從容走過》。如果說在我的文章中,但凡還能夠看得出些許的從容的話,我想,那是讀書帶給我的力量。

病床上的日子,曾經讀過《西藏生死書》和《最好的告別》。不啻於接受了一次死亡教育。生和死,看似相對,卻都是很自然的一個過程,只是人為的把它們割裂開來了。死亡,不過是各自回到我們永遠的那個家,而骨灰盒,便是我們永生的寓所。一個人,倘真的能夠「哭著來,笑著走」,也是此生最大的造化了。終於,兒時對於骨灰盒所有的恐懼,在書中,煙消雲散。

書,讀著讀著,某一天,你會發現自己似乎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這個過程是潛移默化、不知不覺的。讀書,最先改變的是內心。先是讓你的心變得充盈快樂,而後平和安靜,最終隨性自在。所謂「修清凈心,得清涼境」,個人認為其實就是一個讀書的過程。隨著內心的改變,你還會發現:自己的容貌竟然也發生了變化。原來看起來有些硬的線條日漸變得柔和,目光愈發得清澈澄凈,面龐竟也愈發得和藹慈祥。佛家所說的「相由心生」,大抵即是如此吧。

大約十幾年前,單位主管業務的楊局,問過我不止一次:小吳,這些詞這些段你都是怎麼想出來,安排好的?每一次,我都有些為難地告訴楊局一個不是答案的答案:楊局,我是真的不知道啊,因為一到那兒,它們自己就出來了,就像早早地等在那裡一樣。現在,我終於可以告訴楊局一個標準答案了:是的,就是那些讀過的書,它們早已成為你身體里的一部分,在你需要的時候,它們自會準時準點地出現,不差分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靜流 的精彩文章:

TAG:水靜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