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止咳卻造成寶寶深度燙傷——瑞金醫院專家提醒:警惕這種高發低溫燙傷類型
一個年僅11個月的寶寶,因艾灸治療導致低溫灼傷,發現時右側小腿的皮膚已經變成了棕黑色的焦痂,左側小腿也出現了水泡、紅腫,令家人十分痛心。這是日前瑞金醫院收治的一位小病人,經燒傷整形科主任醫師劉琰診斷,孩子雙側小腿III度灼傷,需立即行削痂+自體皮取植術。據了解,由於孩子在春節期間反覆咳嗽,家長聽說小兒推拿、艾灸可以提高免疫力,就帶著孩子去私人機構治療。由於艾條炙熱的罐子長時間接觸孩子柔嫩的雙小腿皮膚,待發現低溫灼傷時為時已晚,趕緊送往瑞金醫院治療。目前,孩子已無大礙。
「霜染青春野水涯,沉香淡淡恰如花」,艾灸作為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古老的醫療方法之一,因其具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等作用,受到很多人的歡迎。那麼小孩子到底是否適宜艾灸治療呢?瑞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陳敬賢告訴記者,臨床經驗認為,原則上2歲以下的孩子不做艾灸,因為新生兒和嬰兒都是純陽之體,沒必要做艾灸,用艾葉煮水洗澡即可。2歲以上艾灸只需要艾灸身柱穴,並且灸量一定要小。
「春季是皮膚病、呼吸道疾病、脾胃疾病的多發期。在這個潮濕的季節,確實可以用傳統的艾灸療法祛除體內濕氣,起到預防各種疾病的作用。」陳敬賢表示,「但眼下一些商家抓住艾灸治療操作方便,成本低、起效快的特點,誇大艾灸的療效,市民切不可盲目輕信,同時也要了解艾灸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項,天天用艾灸日常保健沒有必要,艾灸也並非適合所有人!」
艾灸灼傷易被忽視 不可小覷
艾灸使用不當引起的灼傷患者大部分在就診時的創面都是暗紅色或呈現較韌厚皮革狀,創面周邊皮膚紅腫熱痛,存在局部侵襲性感染狀況。劉琰解釋說,這是因為這種低熱灼傷,是由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呈漸進性損害,發病隱匿,很像一個「隱形殺手」,所以往往易被人當做輕度淺表性灼傷而忽視。而艾灸治療低溫灼傷的受害者大多為孩子、末梢神經感覺遲鈍的成年患者(如糖尿病、腦血栓或截癱患者)及過度疲勞時的健康人。
預防艾灸灼傷 專業操作很重要
有著豐富疚療經驗的陳敬賢指出,預防艾灸灼傷的關鍵在於避免熱力長時間直接作用在皮膚上。艾灸灼傷處多在取穴部位,這些部位的皮膚往往較薄,較易引發灼傷,對於糖尿病、脈管炎、腦血栓或截癱患者尤其應注意預防低熱灼傷。因此,艾灸對技術和手法是有一定要求的,市民如果想要艾灸,最好到正規醫院,在醫生辨證下正確施灸;如一定要自行治療,必須要嚴格控制治療時長和保證安全的治療距離。此外,施行艾灸時,要觀察局部皮膚膚色是否發紅或微紅,要以不燒傷皮膚為宜。如果患者皮膚比較嬌嫩,貼敷時間也可短一些。一旦感覺疼痛難忍、燒灼感強烈,就要馬上停止艾灸。
艾灸治療有講究 並非人人可用
專家建議,對於平時身體無病痛者,每隔3—5天艾灸保健穴,每穴位25—30分鐘左右即可。無病痛時,若天天施灸更容易出現上火、口乾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癥狀;同時,在大量飲酒、大汗淋漓、精神情緒過於激動、極度疲勞的情況下,不建議艾灸;陰虛火旺者、熱證或者伴有其他併發症者在進行了艾灸也會適得其反。此外,艾灸後不能受涼,而進行艾灸的時候也要注意身體保暖,就算是天氣炎熱的夏季,艾灸的時候仍然要避免著涼,特別是要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的情況下避免穿堂風吹,最好不要開風扇和空調。
低溫灼傷後的正確處理方式
劉琰提醒市民,低溫灼傷的患者往往在第2天起床時候發現有局部小水泡形成,由於這類傷口範圍一般不會太大,常不被重視。有些患者自行挑破水泡,外塗紅藥水、紫藥水等;或乾脆不做任何處理,將創面直接暴露在外。等創面持續不愈,或發生感染再來燒傷專科就診時已經晚了。其實,低溫灼傷雖然範圍不大,但這種灼傷有類似於「烤紅薯」的煨熟現象,灼傷深度一般比較深,嚴重者可達骨骼。如早期傷口處理不當、發生感染,很多需要通過後期植皮手術治療方能覆蓋創面。因此,一旦發現有低溫灼傷的傷口,建議儘早至專科醫院就診,明確診斷,並及早給予相應處理,以縮短病程、減輕瘢痕增生程度。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