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人父母該如何對待孩子的「錯誤」?

為人父母該如何對待孩子的「錯誤」?

部分來源自:萌芽研究所BUD

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的打壓式教育下長大的。小時候只要做錯事就會被父母大聲地責罵。哪怕是不小心把碗摔碎,不小心把垃圾桶踢翻,甚至是吃飯時夾菜不小心把飯菜掉在地上,這樣如此細小的事可能都會引來父母的責罵。

小時候覺得父母好像永遠不會犯錯,他們永遠不會把碗摔碎,永遠不會把垃圾桶弄翻,永遠不會把菜夾到地上,就連我們關於「不小心」、「不是故意的」這樣的解釋父母好像也永遠不會相信。

在他們的世界裡,犯錯就是犯錯,似乎從來也沒有「不小心」這樣的說辭。

因為從小到大隻要做錯事就會被父母責罵。導致以後因為太害怕,做相同的事情總是畏畏縮縮,緊張不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會覺得自己是個非常膽小的人。

而最可怕的是,當這些在父母打壓下成長起來的人成為父母之後,自己又會變成當年的父母,用同樣的方式打壓自己的子女,讓子女和當年的自己一樣畏畏縮縮地長大。

從小在打壓教育中長大的人,當然知道打壓會抹殺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但是往往卻不知道該如何克制自己嚴苛的教養方式。

為人父母,到底該如何看待孩子的「犯錯」?

關於孩子犯的「錯」,我們在生活中聽到了太多太多,這是小齡一點的:

「我家孩子吃飯總是掉飯粒,弄得一桌都是怎麼辦?」

「下雨天,上幼兒園要遲到了,還嚷著要穿有小花的裙子!氣死了!」

「孩子打碎了別人家的花瓶,還不道歉,罵她也不行,怎麼辦?」

等孩子再大一些,這些問題就變成了:

「孩子不怕生,在哪裡都搗蛋搞破壞怎麼辦?」

「孩子太內向,不喜歡和同學老師打招呼,沒禮貌怎麼辦?」

「孩子明明做錯了事情,卻撒起謊來了,怎麼辦?」

面對這些從小到大的錯誤,有一種心態總會讓父母陷入困境:孩子什麼都不懂,現在不教,等以後養成習慣就晚了。

而父母往往是帶著焦慮和急迫去看待孩子的行為,「糾正」的方式往往會帶上攻擊性,比如常見的: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奇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都什麼樣,你再看看你」

「你再鬧,再鬧我就打你了。」

「你是不是沒長耳朵我說了這麼多次你還不改。」

非常擅長責備孩子的我們,在情緒爆發時說出的這些話,卻忽略了一件事:我們忙著否定孩子的行為,卻從情感上根本的孤立了孩子。孩子並不會天生就能揣摩成人的想法,而很多時候,孩子缺少的永遠都不是責備和大道理,而是打開心扉的那一扇提醒和幫助的門。

說不清楚緣由的道理對孩子來說毫無說服力,指不清楚方向的幫助只會讓孩子陷入迷茫,不由分說的責備則更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自己是不被愛的。

慢慢地,自信終將被磨滅,害怕嘗試和犯錯,成為那種「從小就不自信的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怎麼做,比讓孩子因錯誤而受懲罰本身,更重要。

最後,想要給孩子沒有打罵、抱怨的愉悅家庭氛圍,前提是我們自己先要走出原生家庭打壓教育的陰影。

孩子犯錯,在發火之前要儘力使自己冷靜下來,問清孩子事情的緣由,告訴孩子犯錯之後應該怎麼彌補,大道理孩子都懂,重要是要以家長的人生經驗和閱歷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有什麼更好的方法,絕不是一味地責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