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說略——第二、三章
最新
04-16
禪院鐘聲
碧澗流泉
謝導秀
00:00/03:52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上一章作者已經闡明「中和」的意義。這章提出中庸的概念,實則概念相似,都是達到一種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狀態。孔子說君子於動靜之間無不合於中庸之道。而小人正與此相反。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君子看來,恪守中庸之道,就好比穿衣吃飯,一切源於自然,是時時刻刻都要遵守的行為準則。蓋君子重慎獨之功,戒慎恐懼於不睹不聞之際。在居敬持志的過程中不斷反省檢查自己。對於此處《詩經》中做了很好的註腳——「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如同處於深淵邊緣一樣,如若在薄冰上行走一般。言行極為謹慎。小人則於理不明,或於理不顧。《論語》說「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小人總愛冒險以求其僥倖,不思慮後果,只貪圖眼前的小惠。是以行為無所顧忌和畏懼。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這話語出《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孔子把中庸作為最高的道德標準,平民百姓已經很少有人能保守此道了。《論語?子路》有一段孔子的話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他認為如果得不到中庸之士與他交往,就退而求其次去結交狂放的人和狷介的人。因為狂放的人積極向上,狷介的人有所不為,不同流合污,隨波逐流。這裡,激進與保守都不是「中行」,但畢竟還是真誠的,相比「巧言令色」的「鄉愿」(老好人,偽君子)要強得多。綜上,可以看出孔子是極其推崇中庸之道的。
【往期文章】
TAG:博雅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