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場金融戰已經打響!不是對外,而是國內

一場金融戰已經打響!不是對外,而是國內

最近一年,甚至接下來的幾年,金融從業者的日子並不好過。信託、理財、股權投資,都正面臨著宏觀去槓桿、嚴監管時代。金融業在經歷了2014年的自由無序、野蠻發展後,也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供給側」改革。

圍繞著這一思路,我們能夠驚奇的發現,不論中國還是美國,它們在做的事是一樣的。因為中美面臨的問題其實是一樣的:

1、製造業:中國要完成製造業升級迭代,美國要恢複製造業、拯救製造業空心化;

2、金融業:都面臨著資金在金融空轉;

3、意識形態:都面臨著白左思維泛濫,需要抑制;

在這個總框架下,中美兩國都有著自我改革的需求。而在問題的表現上,也因為國家體制的不同,表現形式不同。

同樣是資金空轉:中國的金融載體是房地產,美國的金融載體是股市。

同樣是問題爆發:中國的表現是貨幣寬鬆後錢湧入房地產,美國是放水後股市暴漲,轉折點是爆發了佔領華爾街運動。

簡單的說,就是中美兩國,都需要一次:脫虛向實。

1、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

要解決這件事,他們必須做的,就是屬於自己的供給側改革:為製造業找尋出路,打壓金融業,重塑金融和實體的結構關係。

因為一個國家、逐利的資本可分為兩類: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也就是這錢,是投給金融,還是投給實業。是去建廠子?還是去放貸。

在過去幾十年,根本不用去想,資本肯定會更多的投向金融,也就是金融資本佔大頭。因為:

金融資本可以加槓桿,其收益率會遠遠高於實體的回報率;

產業資本需要有建設周期,其收益的時間成本高昂;

產業資本帶有不確定性,廠子建好了,產品能不能賣出去?

所以,每一輪的宏觀救火、貨幣寬鬆,資本總是毫不猶豫的湧向了金融資本。這也是推高中國房價、美國股市的核心原因。因為它們只是資本流向的載體,資本必然會尋找效率最高的通道。

但是同樣的,金融資本總歸是少數人的,能帶來就業的仍是產業資本。所以我們通俗點講,過去十年的宏觀放水,其成果是被少數金融業享有了。而大部分基於製造業的人,是苦哈哈的在給金融業打工。

這個問題困擾著中美兩國,只是在體現形式和比例上,多或者少的區別。

那麼改革,必須要給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重新分一次蛋糕。

2、脫虛向實

目的很明確:保護產業資本,打壓金融資本。

由於體制和國情不同,其解決的方法也不同。中國在這方面,就顯得非常簡單粗暴:

製造業方面:

工業供給側改革,落後產能出清;

扶持先進位造業,支持海外併購製造業;

金融業方面:

限制房貸,降低房產槓桿,就是降低金融槓桿;

全面打破剛兌,銀行、券商、信託不能發保本理財。

取消通道業務和資金池業務;

銀行理財+私募基金模式全面停止;

資管新規出台、底層資產直接透明;

目的很明確了,就是不讓金融業好日子過,你們原有的高收益、高槓桿、高自由度、高模糊,這些類似旁氏融資的基礎,全部給改掉。資金是有成本的,以前看不上的實體低回報,現在挑挑揀揀,也算是優秀資產,湊活能過。要是賠本了咋辦?都打破剛兌了,賠了也不需要負責啊,還有啥後顧之憂。

美國也在做積極努力,被勞苦大眾推上台的川指導,可謂大師級的。

製造業方面:

降稅、搞低美元、修圍牆,都是有利於製造業的;

最大製造業蘋果,都回來。

這個都很好理解,也是去年一年川指導都在做的事,但是在美國,要動華爾街的利益,難上加難。換句話說,在資本的聚集地股市、期貨、債券市場,如何讓這些資本吐血,才是最考驗技巧的。

3、不確定性

很顯然,川指導抓住了解決問題的核心:製造不確定性。

金融業是個神奇的行業,你不能有確定性的趨勢。完全多頭和完全空頭,都會讓金融業賺大錢。唯一讓他們賺不到錢的方式,就是寬幅震蕩,而能影響金融的,只有政治,所以政治的不確定性才是脫虛向實的核心。

所以我們看到了,川指導的神級操作:

我們要和中國打貿易戰,全球慘跌。過兩天就說不打不打,我們是好朋友,全球大漲;

開500億罰單,股市大跌。晚上發推特否認,隔夜股市反彈。剛反彈,就說再來1000億罰單;

這明顯不夠,沒事批評亞馬遜、Facebook,要知道這可是權重股,就跟央媒點明批評中石油一樣;

現在又說要打敘利亞,股市大跌,晚上說不打了,股市反彈。後天又說已經在打了。

政策反覆無常,思想前後不一,很多人覺得老川是神經病,其實這恰恰是他想要的結果,只有不確定性才能抑制華爾街的金融資本。老川沒瘋掉,華爾街的操盤手先瘋一半。什麼對沖基金、價值投資,老川只需要堅持個一年,年底算賬,全部是虧損。

你把做實業的架子都搭起來了,總得給我們點甜頭吧?還讓我們給金融業打工?

中國又何嘗不是呢?中國的股市,去年年底還是擁抱核心資產,今年一季度開會就都轉向獨角獸,公募、私募在一波波不確定性下,已經開始懷疑價值觀:這TM到底投那邊?

來回幾波下來,基本所有產品年終算賬都將是虧損的,不是資金不願意出來嗎?那就等著看吧,看你出來不出來。

營造不確定性,真可謂精準扶貧了:堅持一兩年,讓純投機收益率遠低於實體回報。

這就是金融供給側,這就是脫虛向實。

全球金融投機者年底總結,已經提前寫好了:「今年虧的錢,90%都是川指導給的。」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筐投資 的精彩文章:

那些有錢有資格的人,是如何一步步錯過買房的!

TAG:米筐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