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六經辯證提綱(學習中醫必背)

六經辯證提綱(學習中醫必背)


一、太陽綱




脈浮、頭項強痛、惡寒發熱、嘔逆——風寒束表




發熱惡風寒、頭身痛腰痛骨節疼痛、無汗而喘逆,脈浮緊




發熱惡寒或惡風、頭痛項強、有汗、鼻鳴乾嘔,脈浮弱




二、少陰綱




脈微細,但欲寐——真陽不足、水飲盛、營虛、津虧




失眠、想睡而難入眠,心煩,精神萎靡,全身疲累,雙眼無神,面色,青白或者晦暗無華。




無汗或冷汗淋漓四肢逆冷,無熱或微熱,畏寒重,口渴喜熱飲,咽痛。項背緊張酸痛,或心前區刺痛。




四肢逆冷疼痛、蜷卧,腰腹冷痛冰涼,大便溏瀉不爽、婦人月經期長,經水暗黑,帶下清稀,尿頻色白,夜尿頻多、舌質青黯或者紫黯、口唇紫紺,脈象微細,或浮或沉,遲而無力。



三、陽明綱




胃家實。熱、煩、實、胃中干、大便難。——實熱傷津。



其里證可分為:氣分證和血分證身熱惡熱,或潮熱或時烘熱汗出,頭汗、掌心熱,手足心出汗,熱盛傷津而懊惱、心煩,失眠,或煩躁譫語;或熱傷營血而瘀,甚則血熱妄行,如吐血、衄血、大小便血等。




里熱上涌作喘或胸中窒塞或頭暈目眩,或陽明熱結,嗓子發癢頑咳,面紅、眼赤、耳鳴食慾旺盛,或能食易飢而泛酸,或氣機阻滯不能食,口乾口苦,燥渴引飲喜冷。



腹脹痛不通、拒按,大便秘結數日不解,或干硬難解,或排便不凈肛門灼熱,或里熱下利而舌紅苔黃膩尿頻數色黃赤,或尿短不利色黃赤,或尿道灼熱痛感,婦人經水色紅質稠,帶下色黃,皮膚斑丘疹高突色鮮紅,或局部紅腫熱痛舌質紅、或紅絳、苔黃膩或黃燥,口唇乾紅,脈象浮洪或沉實,滑數有力



四、太陰綱




病在里,胸下結堅,嘔吐,食不下,腹滿自利,時腹自痛,下之益甚,抑鬱寡歡,身重疼難以轉側如痹狀,無熱或微熱,惡風寒汗出,清涕善嚏,風水溢飲,脈沉弱而遲——虛寒水飲




無熱或微發熱,惡風嚴重並出汗。善嚏,流清涕。頭暈頭痛,吃飯後犯困,想睡覺。身體疲憊乏力。




胸下結堅,胸悶短氣,心悸心下痞塞脹滿、冷痛,噫氣,嘔惡,胃中涼,食欲不振,口中黏,口不幹或口乾飲水不多,喜溫,腹中涼,腹脹,矢氣得舒,腸鳴如走水。四肢煩疼,身體沉重,肌膚麻痹,肌肉瞤動。




大便溏瀉不爽舌淡齒痕苔水滑,食油膩及生冷之物加重。婦人帶下清稀舌質淡胖有齒痕,苔水滑脈象沉弱或浮弱,遲而無力。




五、少陽綱




口苦,咽干,目眩——熱燥津虧,表裡不通(陽性)頭暈目眩,項強頭痛,往來寒熱,熱時汗出,心煩胸悶氣短,心悸,睡眠不實。




口苦咽干,默默不欲飲食,嘔惡。耳鳴耳聾,目赤。鼻子發乾,鼻孔生瘡。胃痛胸脅脹滿。嘿嘿不欲飲食。腹痛下利。




舌質紅,舌苔薄白。脈弦或弦細,偏數不虛。




六、厥陰綱




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嘔吐,下之利不止——三陰虛寒水飲,營血虧虛瘀滯為主,夾帶陽明熱。




上下陰陽營血不通為本質,寒熱錯雜屬厥陰,上熱下寒,以寒為主(陰性)厥熱往複(陰陽不和),周身畏寒。口苦,口乾口渴多飲或不欲飲。




口腔潰瘍,咽喉潰瘍疼痛。心中煩熱,飢而不欲食。心下痞硬、壓痛、脹滿,連及兩脅,呃逆,氣上沖逆。




胃腹冷痛。四肢逆冷,甚則厥逆冷痛徹骨。下利,厥利熱止,或便秘數日一行。脈弦短而遲,或沉細而遲,或革。




擴展閱讀


倪海廈談六經辨證論治,值得細細閱讀


學學六經辨證,自己調理體質


劉渡舟:論八綱辨證與六經辨證的關係【收藏】


六經理論與五運六氣的關係


一文讀懂:六經辨證治腫瘤的精髓!




這種茶調理脾腎濕寒長痘手腳涼痛經有奇效




解結湯調理甲狀腺結節、淋巴結節和脂肪瘤


參巧巧人蔘面膜 - 給女人最好的面子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對經方有興趣者, 可加QQ群577262550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點擊【底部廣告】支持下小編吧,您的每次點擊都是我前進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槐花樹皮治面癱(內含面癱專題)
大病要康復,關鍵是養心 - 兼談性理療病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