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外媒如何報道美軍空襲敘利亞」等5則,美軍一周動態述評

「外媒如何報道美軍空襲敘利亞」等5則,美軍一周動態述評

按:這是筆者對上周美軍動態的述評第2期(2018年4月9日至15日),以後將固定在每周一繼續推出第3期、4期……


1.美軍對敘利亞動手再次證明「有力(非『有理』)走遍天下」

美軍空襲敘利亞

據ArmyTimes4月15日報道,特朗普揮起多時的拳頭舉累了,終於落在敘利亞頭上。

我想說,如果美軍再不動手,作為觀眾,真的要睡著了。美軍「前戲」做得太久,「高潮」來得快去得快,「持久力」顯然不夠。沒辦法,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陷得太深太久太疲憊,心理陰影面積大,不敢在敘利亞重蹈覆轍了。

4月13日,特朗普在白宮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已經發動正義力量打擊暴政。」話音未落,美軍的精確制導炸彈就落在敘利亞首都周邊的幾處軍事基地和科研機構。美國軍方發言人麥肯錫用3個詞形容美軍的行動——「精準、銳不可當、有效」,摧毀堆敘利亞3個主要化學武器技術設施,足以讓對方的化學武器計劃倒退N年!

軍方已經出來顯擺,特朗普覺得不夠,在推特上發表個人感想親自過把癮:「成果完美無缺,任務完成!」為了表示美軍的行動得到支持,他特別感謝了兩個國家——法國和英國。

美、英、法三國這次打擊敘利亞,用了105枚導彈。您覺得多了還是少了?

這個問題,還是美國官員來回答吧。有知情的美國官員向媒體透露,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在戰前的內部會議上特地強調一點——攻擊規模不能太大!為什麼?怕俄國人意見太大,造成美、俄直接對抗。

普京很生氣,已經向聯合國告美國的狀。問題是,聯合國何曾管得了美國?


2.美軍無人機墜毀是俄羅斯干擾GPS信號的結果?

大眾機械網

據美國大眾機械網2018年4月12日報道,美軍準備打敘利亞,派出無人機進行最後偵查以確認打擊目標時,俄羅斯在旁邊使絆子,用干擾器騷擾GPS信號,「嚴重影響」美軍無人機。

注意,美媒用的是「嚴重影響」,具體嚴重到什麼程度呢,美軍無人機墜毀就是著了俄羅斯干擾機的道么?對此,美國軍方和美媒沒有表示。不過,這並不影響干擾機的強大功能。筆者在上一本專著《這才是美軍》里專門寫過GPS干擾問題,其中有這麼一段:「只要擁有一台100瓦的干擾機,就可以影響到1000公里以外美國大兵手中的GPS接收器,輕則使其『走火入魔』,亂髮信號,重則令其『廢掉武功』,無法使用。」

為了指責俄羅斯,美國軍方公布了無人機受到干擾的事兒,同時為了提振美軍士氣,美國軍方又通過媒體放出話來,稱俄羅斯干擾機只能干擾小型無人機(如RQ-7「影子」無人機或「掃描鷹」無人機),對大型無人機沒用(如MQ-9「死神」無人機)。

大型無人機因為「塊頭大」,所以抗干擾能力強?

非也。

兩個原因。

第一,大型無人機飛得高,俄羅斯干擾器夠不著;

第二,大型無人機除了GPS導航,還有備用的慣性導航系統,干擾器沒用。

美媒在給自己打氣的同時,當然沒忘記攻擊俄羅斯一把:「向一個對自己人民使用毒氣的政權(敘利亞政府)提供軍事支持,不僅會對自身造成政治傷害,也會造成軍事傷害。」

美軍清楚,GPS其實是柄雙刃劍,所以已經在研發不需要GPS的精準火炮。


3.美軍飛行員:薪水翻倍爺爺我還是要走

據ArmyTimes2018年4月11日報道,美軍飛行員嚴重短缺,缺編達25%。這是什麼概念?已經達到警戒線!

為了解決飛行員人手不夠的問題,美軍怎麼辦呢?

一是延長在編飛行員服役時間,二是增加現役飛行員出動任務的頻率。說白了,你到了服役年限不許走,而且還得干更多活兒!

美軍飛行員待遇高,怎麼會缺編呢?

兩個字「缺錢」。

早在2013年,美軍就開始執行「自動減斥」計劃,削減開支,裁軍是落實該計劃的措施之一。

為了挽留飛行員,美軍從2013年裁員的同時,提高現役飛行員待遇,「繼續服役獎勵金」從2013年的12.5萬美元提高到2017年的22.5萬美元,幾乎增加一倍。然而,飛行員們似乎不為所動,願意繼續服役的人從2013年的63%下降到2017年的35%,降低了28個百分點!

看來,「高薪留人」這一招不那麼好使了。沒有錢萬萬不能,但有錢也不是萬能的。


4.瞧,太平洋戰區新任掌門人

太平洋戰區新任司令 Philip Scot Davidson

據ArmyTimes4月10日報道,美國在全球最重要的戰區之一太平洋戰區的司令換人了。

美軍太平洋戰區司令有多拽,舉個例子您就明白了。他到別的國家訪問,按照軍事外交的「對等原則」,應該對方的戰區司令出面接待,但美軍太平洋司令覺得吃虧了:我掌管整個太平洋地區,你只是這個區域中的一個國家,你國防部出面接待,我都嫌低了……

新來的掌門人叫菲利普·戴維森(Philip Scot Davidson),海軍上將。「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來認識一下這個已經58歲的「新人」。

美軍用人很看重履歷,來瞅瞅他在哪些崗位上干過:

1.畢業於海軍軍官學院,科班出身;

2.「泰勒號」護衛艦艦長,中校;

3.「葛底斯堡號」導彈巡洋艦艦長;上校;

4.第6艦隊司令,負責歐洲海軍;

5.第8航母打擊群司令(旗艦是艾森豪威爾號,航母艦長一般是上校軍銜)

6.海軍艦隊司令部司令,主要負責大西洋艦隊的訓練和調度。

菲利普·戴維森本人非常在乎的一個經歷上面沒提到——副總統海軍軍事助理,當時,他還只是個初級軍官,但後來一直把代表這段經歷的徽章戴在身上。

美媒認為,菲利普·戴維森的任命不合適。其一,他缺乏亞太經驗。這個說法也許不夠準確,畢竟人家早年還是在太平洋艦隊當過參謀,只是那過於久遠,亞太形勢早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好在執掌太平洋戰區之前,他「臨陣磨槍」了一把,負責調查該戰區頻繁的撞船事故。其二,他一直在水面艦艇干,履歷比較單一。

未來3年,太平洋區域的亞太國家(包括中國)都得和他打交道了。

5.美國大兵年內有望扔掉背上的大背囊,因為有這款機器人戰車幫忙

機器人戰車

據ArmyTimes2018年4月10日消息,美軍第101空降師和第10山地師在今年晚些時候,將迎來一位新客人——機器人戰車,正式學名叫」班用多用途裝備運輸車「(SMET)。

這「新客人」有啥能耐呢?

可以負重1000磅的裝備,3天內跑個60英里沒問題。有了這個幫手,美軍背上巨大而沉重的背囊就可以卸下來,輕裝上陣了。而且,這種機器人戰車不挑地形,在平坦地面健步如飛,在崎嶇的山坡、茂密的森林甚至沼澤地也身形矯健。

該死的背包可以交給機器人戰車了

這麼好的東西還不貴,單價不到10萬美元,可謂「物美價廉」。因此,美國陸軍打算採購5723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美軍 的精彩文章:

美軍少將情報主任泄密不僅沒被組織處理,還當上國防部情報局掌門
這個德國人拯救了美國,美國為其樹雕像造潛艇刻名字

TAG:這才是美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