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點鹽,長力氣?比防腐劑危害更大,中國兒童普遍攝入超標
有媽媽留言問:老人來幫忙照顧寶寶,本來是件好事兒,我們也很感激,但她的一些做法實在讓我難以接受,比如喜歡用筷子沾點鹽放在寶寶的爛面里,說是吃點鹹的能長勁,真的有這樣的說法嗎?
嬰兒能吃鹹的食物嗎?有的家長認為吃鹹的食物使寶寶有勁兒;有的家長認為,給寶寶適當吃點鹽能補鈉;有的家長認為寶寶小時候吃鹹的食物過多,長大後容易得高血壓……關於寶寶吃鹽的說法有很多,那麼,首先解決第一個問題——
寶寶究竟什麼時候能吃鹽,可以吃多少鹽呢?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最新版(2016)》中明確指出,滿6月齡的嬰兒可添加輔食,輔食不加調味品;寶寶一歲以後對鹽的生理需要和味覺的敏感度逐漸增加,家長們可以在食物中加少量的鹽。而不同年齡的寶寶每日鈉推薦攝入量為:0~6個月為170mg,7~12個月為350mg,1~3歲為700mg,4~6歲為900mg。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1~3歲寶寶每天攝入的食鹽應該少於1.3克,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研究顯示:一啤酒瓶蓋(平蓋)所裝的食鹽恰好是3.5克,那麼把這個量平均分為三份,其中的一份剛好是寶寶一天所需的鹽量。但是如果您做飯時添加了醬油、味精等調味品,或者寶寶吃了火腿、香腸等加工類食品,這些含有「隱形鹽」,就要適當減少鹽量了。
如上所述,一歲前不吃鹽,一歲後少放鹽,而且要警惕「隱形鹽」。
究竟什麼是「隱形鹽」,哪些食物里含有「隱形鹽」呢?
不妨拿起你手邊的零食或者飲料,找到背面標註的營養成分表——
我們知道,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在最後一行標註著每100g該食品中鈉的含量,以左側玉米片為例,一袋玉米片為75g,按標識計算,吃完這袋玉米片攝入鈉為317.25mg,如果作為4~6歲兒童的零食,這一袋玉米片就佔到一天鈉攝入量標準的1/3,而三餐的鈉攝入量還未計算。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在「中國兒童青少年營養與健康研究成果國家級報告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兒童青少年鈉攝入量普遍超標,平均超過建議值2倍多。
除了平時吃的零食,如餅乾、麵包、果凍、糖果等,「隱形鹽」還存在一些調味品、腌漬食品中,比如果醬、熏肉、牛丸、魚蛋等等,還有醬油、味精等,而且不咸不代表「沒鹽」,巧克力、奶糖里含有的鈉同樣不容小覷。再看看礦泉水瓶身標識,你是否也會發現鈉的蹤影?還有芹菜、茼蒿、木瓜、椰子,也是含鈉很高的蔬菜水果,鈉可謂無處不在。
想想平時煲湯,一盅湯放了多少鹽?一次你會喝多少?加上每天做菜時撒上的鹽,不知不覺中,每天都是「鹽值」爆表的一天。
所以,你還會為了讓孩子吃的更香,選擇在米飯里倒上醬油嗎?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成人和兒童鈉攝入量指南》指出,鈉攝入量過高會引起一些非傳染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等。
「鹽值」爆表的危害遠不止這些。
人的腎臟能夠調節水鹽代謝,維持體內恆定的水及鈉濃度;而嬰兒的腎臟生理調節功能不成熟,排泄鹽的能力差,如果攝入鹽過多,寶寶們的腎臟負擔加重,可能引起高鈉血症。
長期食物偏咸,鈉離子使小血管收縮、體內水分增多,最終促成血壓升高。
長期「重口」,會讓寶寶口腔唾液分泌較少,細菌和病毒停滯在呼吸道,抑制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的增殖,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風險。
而鈉離子攝入過多,也會影響鈣、鋅的吸收,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出現矮小、挑食,甚至影響智力發育。
有調查顯示,攝入過多的鈉還會使寶寶體重超標,出現過度肥胖。
2013年10月,台灣3個月大女嬰猝死,後證實是伯母多次在奶粉中加鹽,導致嬰兒因高血鈉症死亡。
同樣,關於給寶寶吃鹽「補鈉」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正常情況下人體不易缺鈉,對於寶寶1歲前的飲食,母乳及配方奶粉中已含有寶寶成長所需的鈉,並不需要額外補充。
GIF
當然,少吃不代表完全不吃,適量的鹽對維持體內的滲透壓及酸鹼平衡有重要作用,此外鹽可以維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及許多酶的活性。
總之,寶寶吃鹽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寶寶1歲內無鹽,1歲後少鹽」。1歲後寶寶的食物中少加鹽,少放醬油,不放雞精、味精;加餐可以選擇酸奶、水果等健康零食,少食加工食品。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給我往死里打,打殘了我送醫院!」親眼目睹一位媽媽這樣教孩子
※每年約有13萬人患宮頸癌,女性接種HPV宮頸癌疫苗有危險嗎?
TAG:孩子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