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一個愛吃飯的孩子,到底有多難?
關於吃飯,父母們經常遇到很多糟心的狀況:孩子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一邊玩玩具一邊吃,對於不喜歡的食物怎麼也不吃,還有吃進去自己又吐出來,把食物含在嘴裡不愛嚼不愛咽。結果就是孩子吃得可不少,身體卻無法強壯起來。這個時候父母需要注意現象背後的原因。
01
孩子吃飯的秘密
0-2歲的孩子喜歡用手抓飯、玩飯,其實是孩子手的敏感期的表現,是孩子想要去探索周圍這些軟軟黏黏的東西,不用太在意。
而3-6歲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階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這段時間形成的。如果這段時間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後就很難改正。
上小學後,有的孩子做事喜歡拖拉磨蹭。父母們可能想不到,這與孩子的用餐習慣還有一定的關係。按時進餐是生活規律的關鍵,從小培養孩子的用餐習慣,就能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
02
抓住孩子習慣培養的關鍵期
秩序感的培養
3歲以後,需要給孩子執行嚴格的飲食時間,定規矩,勤督促,培養孩子的秩序感。可以制定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沒吃完飯不許看電視、不許玩玩具。提醒孩子當確定了一件事情後就要行動,在行動中不斷糾正和完善自己的行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抓住孩子味覺的敏感期
挑食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口味清淡的飲食可以保持孩子對口味的敏感性,對於低幼的寶寶,父母要注意以清淡飲食為主,但也要試更多口味的食物刺激味覺的發育。
孩子對新的食物有著本能的拒絕,所以將食物咀嚼後又吐出來其實是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一般新的食物要經過15-20次才能被孩子所接受。所以父母們一定要耐心,敢於嘗試並且能夠堅持。
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天生愛模仿,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建議大家在吃飯的時候不要對食物表現出明顯的愛惡。而且吃飯的時候注意不要玩手機、看電視、吃零食等。
適當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很多父母喜歡追著孩子喂飯,總擔心孩子會餓著,或者自己吃的到處都是。其實,不如把飯菜準備好放桌上,等他餓了,自然會吃飯。另外,孩子吃飯最好有固定的餐桌或餐椅,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挑一套他自己喜歡的餐具。對孩子獨立進食的表現多給予鼓勵和讚揚,儘管有時候那場面很狼藉,也儘可能讓孩子享受進食的樂趣。
利用廚房培養孩子的能力
有時候媽媽的廚房跟媽媽的懷抱一樣重要,廚房裡可以完成很多能力的培養。小一點的寶貝可以帶領他認識不同的水果、蔬菜,摸一摸,聞一聞,刺激觸覺發育。
2歲以後的孩子,父母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小零食,比如一起自製酸奶,自製水果乾,一起烘焙小麵包都是不錯的選擇。這樣既能拉近親子關係,也能引起寶貝對食物更多的興趣。
TAG:天天媽媽的小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