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柴彥威:城市時空行為規劃與智慧管理

柴彥威:城市時空行為規劃與智慧管理

2018年4月10日,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智慧城市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柴彥威教授出席了武漢城市模擬實驗室專家研討會,並發表以「城市時空行為規劃與智慧管理」為主題的演講。

柴教授首先對武漢市模擬實驗室成立一周年表示由衷的祝賀。隨後,他提出,2010-2030年間,中國社會轉型進入關鍵時期,以人為本、社區規劃與城市管理精細化、動態化成為這一時期的三大關鍵詞,並指出武漢市在這一時期已經走在了中國城市的前列。

柴教授總結了目前城市規劃與管理的幾大問題:缺乏人文關懷、輕視個體行為,量化研究不足、機理解釋不清;偏重生產空間,輕視生活空間;偏重空間規劃,輕視時間規劃;偏重管理、輕視服務,剛性有餘,動態不足。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應在規劃方法上基於大數據與居民時空行為建構新的規劃方法論;在規劃體系上倡導城市生活空間規劃,完善城市社區生活圈規劃,倡導城市時間規劃,完善城市居民時空行為規劃與引導;在管理服務上倡導城市動態化、智慧化管理,創新城市居民服務體系。

柴教授指出,時空行為規劃與管理創新需要大量的科學研究作為基礎,即上世紀6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的研究理論與經驗:行為主義地理學、時間地理學、活動分析法、空間-行為互動理論以及時空行為分析與規劃方法;在研究前人理論的同時,柴教授研究團隊還進行了廣泛的社會調查,探究不同家庭、不同社區、不同人群的活動-移動行為時空規律與分異,為建設宜居城市、人本城市提供科學基礎。而在方法論方面,他指出,在當今信息化背景下,數據採集、數據分析與數據應用需要一個大的轉變。

在闡明規劃管理的問題與研究基礎後,柴教授提出三個重要概念:城市生活空間規劃、城市時間規劃、城市居民行為規劃與引導。

首先,柴教授指出,以往的城市規劃偏重於生產空間規劃,但這一階段已經基本結束,目前正向著面向各色各樣居民需求的以人為本規劃轉型,因此,應該倡導生活空間的構建。柴教授以之前進行的北京市城市生活空間規劃探索為例,闡述了規劃基本架構:將不同人群行為時空特徵落實在城市各個區域,從而得出理想的生活空間結構,包括日常生活圈、通勤生活圈與擴展生活圈三級。他指出,針對社區生活圈的形態、劃分、疊加與共享,以及社區規劃最終如何體現在社區設施等方面的研究極為重要,並講述了研究團隊針對北京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時空優化的研究,基於不同社區類型居民行為譜系,將「千人指標」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總量彈性化與設施空間配置等級化。

城市生活空間規劃框架圖

第二,柴教授提倡進行中國城市時間規劃。他指出,怎樣把時間和空間結合起來,怎樣在從量規劃中通過時間秩序的調整解決空間問題,怎樣挖掘時間節律制定時間政策,是中國城市規劃的大問題,並舉例說明了城市時間規劃和管理的基本架構。

城市時間規劃框架圖

第三,柴教授倡導進行城市居民行為規劃與引導。他指出,大數據是由居民提供給的,可以將數據進行分析後反饋給居民,健全的信息足以指導居民作出合理的行為決策。此外,柴教授結合之前做的城市居民智慧出行規劃與管理研究、城市體征診斷與監控預警與城市安全生活圈規劃研究,詳細闡述了如何進行城市動態管理與居民服務創新,利用大數據與人群動態監測來指導、預警城市。

城市居民行為規劃框架圖

在演講最後,柴教授重申了他一直以來的目標,即創建中國城市研究與規劃的行為學派,創新中國城市時空行為規劃與智慧管理,希望將來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將時空行為規劃寫進中國城鄉規劃編製辦法,也希望能與武漢等城市增進合作,促進規劃領域創新,推動城市規劃精細化、科學化、完善化。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智慧城市研究與規劃中心

資料來源:城市時空行為研究網路

本期編輯: 徐紅玲 王凌志 周墨竹 張英浩 余灝哲

審核人:任宇飛 王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國地研聯 的精彩文章:

TAG:全國地研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