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滴滴攪動的造車江湖

被滴滴攪動的造車江湖

政府、企事業單位、租賃公司、旅行社以及滴滴、神州優車這樣的出行巨頭正左右著新造車勢力第一批上市產品的成敗。而滴滴在向市場扔出了一個在2020年投放100萬輛電動車的目標之後,滴滴已悄悄在充電基礎設施布局、構建智能共享出行生態聯盟、搭線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服務方面打下了基礎。在BAT之外,滴滴是攪局者也是推動者,好在對於新造車公司,在出行領域的選擇並不是唯一的。

文丨AutoR智駕 明陽

新造車運動來到2018年頗不平靜,看似創業新星們的改天換地、殺伐決斷,背後總隱隱出現BAT擺布棋局的雙手。

而滴滴在這期間的深度布局似乎被有意忽略了。

儘管面臨斜刺里殺出的美團打車攪亂了滴滴在出行領域布局的既有路線圖,但滴滴的一舉一動正決定著眾多造車新軍的融資與成敗。

這並不是因為滴滴宣布要在2020年向市場投放100萬輛電動車。

兩天來一則出口轉內銷的消息,驚攪了不少人。

來自國外electrek網站發布的消息稱,國能電動(NEVS)迄今為止其所接到的最大一筆訂單,或將因為買方滴滴出行撤銷訂單而改為其他合作方式。

在今晚,國能電動相關人員對《AutoR智駕》稱,這一報道不屬實,國能電動近期將正式出台聲明;而滴滴一方則未針對此事件作出明確解釋。

無獨有偶,來自瑞典媒體的一篇報道指出,滴滴是在接到中國另外一家汽車製造商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的報價後,滴滴選擇放棄與NEVS合作計劃,選擇北汽進行合作。

消息還透露,滴滴與NEVS的合作並未完全結束,滴滴希望投資5億美元,繼續與NEVS進行其他電動汽車相關合作內容。

這一消息發生在滴滴3月22日與新興互聯網造車公司車和家宣布組建合資公司之後,似乎有某種可信性。

李想本是新造車運動中一隻頗受矚目的新星,但一直低調做事,近年來隨著蔚來威馬與小鵬汽車先後綁定騰訊、百度和阿里,李想的車和家的前景漸被輿論看淡。

而在與滴滴以51%和49%比例成立合資公司後,名聲大振。

而李想也果斷地將籌謀了兩年之外的共享汽車項目SEV項目放棄,而專註於在雙方成立的合資公司組建專門團隊,為共享出行場景定製生產智能電動車,車型為新能源自動駕駛L3級別汽車,預計到2020年量產。

在程維與李想此次握手的三個月前,2017年12月5日,國能汽車天津項目生產正式啟動儀式上,國能與滴滴雙方正式簽署了採購框架協議,雙方將合作為滴滴共享出行網路生產電動車型。

*NEVS董事長蔣大龍(圖左)與滴滴出行副楊峻(圖右)總裁

在國能與滴滴發布會上,國能汽車董事長蔣大龍曾表示,「2018年下半年國能汽車瑞典工廠將啟動生產,業務面向歐美市場,屆時集團公司將形成年產50萬輛高端純電動車的能力。」

2015年6月,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在天津濱海高新區註冊成立,註冊資本金24億元,項目總投資42億元。項目一期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規劃產能22萬輛。自2015年10月開工建設,2017年1月獲得國家發改委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

根據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行政審批局批准的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汽車車身製造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顯示,國能新能源天津項目建成後會達到年產5萬輛整車的生產能力。

該公司在2017年計劃生產1萬輛9-3純電動車,2018年和2019年這一數字將分別達到3萬輛和5萬輛。

國能電動一直堅持先「B」(企業客戶)後「C」(個人消費市場)的推廣思路,以服務出行服務為主戰場。

在國能去年底公布的訂單中,80%面向如滴滴出行類型的運營公司,20%面向個人消費者。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兩天前的4月11日,威馬汽車與海南省交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約成立合資公司,計劃於三年內在海南全省投放2000輛新能源汽車的計劃與國能電動的市場策略極為相似。

*海南省交控與威馬汽車簽約現場。新華網

政府、企事業單位、租賃公司、旅行社以及滴滴、神州優車這樣的出行巨頭正左右著新造車勢力第一批上市產品的成敗。

國能電動與滴滴的合作始於幾年前其與Uber簽署的生產電動汽車協議。而伴隨滴滴合併Uber中國之後,隨之開始了國能電動與滴滴的握手。

進入2018,程維正在修正滴滴的遠景:「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共享新能源汽車運營商和智慧交通建設的引領者」。

但與此同時,隨著美團、攜程的加入,出行市場再次變成多國殺。滴滴更加快速的布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進程受到了干撓。但這也註定滴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不會只選擇一家合作夥伴。

布局造車公司,甚至在多家造車公司上押注,也成為滴滴與其他出行公司競爭的領域之一。

去年神州優車董事長陸正耀宣布投資小鵬汽車,並隨後宣布將再投資3到6家新造車公司,做新造車運動的「撈魚者」。並表示將利用神州租車每年強大的新車採購來扶持新造車團隊。

滴滴無疑也在這條路上快速行駛,只是走得更遠。

為100萬輛新能源車打基礎

2017年10月開始,滴滴開始涉足充電領域,與充電運營商開始業務上的合作,期間傳出過與特來電、國家電網、星星充電等運營商的合作信號。

今年2月22日,滴滴出行旗下子公司惠迪與小桔特來電達成合作,雙方合作成立的小桔特來電註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惠迪出資6000萬元,控股60%,特來電出資4000萬元,持股40%。

成立新公司後將進一步完善特銳德汽車充電網產業鏈中網約車的充電業務布局,開拓網約電動車市場。

此次的合作,滴滴首先依靠特來電的充電網路,以及運營、服務體系,迅速地服務滴滴平台下的車主,達到快速擴充新能源汽車共享出行版圖的目的。

同時,綁定了特來電佔有「全國47%」的公共充電站資源,成為未來發展的網路支撐,特來電的充電技術實力、產品實力,也與滴滴互聯網平台形成互補。

可以看出,本次合作有利於進一步夯實公司在電動汽車充電市場的行業地位,打造與車廠、運營商、出行平台等聯動合作的網約電動車生態業務,推動網約電動車充電市場的發展。

通過充分整合公司全國覆蓋率最大的充電網路和領先全球的充電技術,為廣大網約車司機帶來更為安全、經濟、快捷的充電服務,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應用。

與多家車企牽手

2月7日,滴滴出行宣布與北汽新能源、比亞迪、長安汽車、東風乘用車、東風悅達起亞、華泰汽車、江淮、吉利、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奇瑞、中國一汽、眾泰新能源12家汽車廠商達成戰略合作,涉足純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的共享汽車業務。

滴滴的共享汽車平台還將對合作夥伴和商戶主要提供平台和運營兩方面賦能,以此優化整個產業鏈的成本和效率。汽車廠商投資的第三方分時租賃平台可以接入滴滴共享汽車平台,廠商可以提供共享汽車車源,還可以為平台和合作夥伴提供金融和保險等服務。

同時,滴滴將運用產業鏈資源綜合的整合能力,通過和其它出行業務的資源協同,全面整合車輛、資金、停車場、充電(樁)、加油、維保等產業鏈資源,優化運營成本和效率。

3月7日,滴滴出行與北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推進新能源共享汽車運營。雙方基於各自優勢及廣泛的合作基礎,深入開展在新能源汽車運營、大數據應用、出行服務、定製車及充換電等領域的業務合作。

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對此表示:「電動車將在共享出行領域發揮核心作用,滴滴願和北汽集團一起加快構建運營、充換電等配套服務,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普及提供支持。互聯網+出行、新能源汽車和智能駕駛不是割裂的創新,滴滴希望和汽車廠商共建智能共享出行生態,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和運營積累,推動汽車產業升級。」

滴滴牽手北汽達成合作,正是推進構建智能共享出行生態聯盟的重要一步。

程維的汽車藍圖

3月22日,滴滴程維和李想的車和家的合作可以更清晰地看清滴滴對於自己未來的設想。雙方成立的合資公司為共享出行場景定製生產智能電動車,並直接規劃至自動駕駛L3級別的汽車。

程維認為:汽車商業模式正在轉型,從『燃油驅動+駕駛工具』1.0轉型到智能化新能源2.0,而以購買出行服務為核心的3.0時代也在加速到來。

汽車製造商焦慮只造車會死,出行公司焦慮自動駕駛時代來臨,只擁有司機也會死。

於是二者開始互相滲透。

按照滴滴的計劃,在2020年投放100萬輛電動車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滴滴已經為充電基礎設施布局、構建智能共享出行生態聯盟、搭線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服務打下基礎。

當下,滴滴平台下已經有26萬新能源汽車,距離100萬目標還有兩年的時間。

在不少汽車企業已經開始布局未來出行,高喊要由汽車製造商向出行服務商轉型之時,滴滴的入局,無疑會給未來出行的競爭格局帶來變數。

而對於眾多新造車公司而言,隨著產品即將進入上市階段,是醜媳婦還是俏媳婦都要見公婆了。

而個人消費者無疑是最挑剔的群體,遠不如集團採購來得直接痛快,而2018年最大的利好則是,移動出行市場並沒有形成滴滴一家寡頭,眾多新玩家的加入,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滴滴攪動了造車江湖,眾多造車者好在還有其他選擇。

科技視角、極客精神

《AutoR智駕》為新汽車而生

微信號:zhinengqich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utoR智駕 的精彩文章:

投入340億歐元、實現L5級別自動駕駛,大眾開啟史上最激進轉型
BBA的「出行服務提供商」爭霸賽

TAG:AutoR智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