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整治「活人墓」,還需完善殯葬基本公共服務

整治「活人墓」,還需完善殯葬基本公共服務

如今,有些地方流行修活人墓,人還活得好好的,墓地就給修好了。在湖北省通城縣,據當地民政部門統計,該縣60歲以上居民7.8萬人,95%以上建有活人墓,通城全縣範圍內,一共有約8萬座活人墓,公路邊、農田裡隨處可見。有人除了給自己建,還給只有幾歲的孫子建墓。對此,當地相關部門已介入整治。

為活人修墓非今日才有的新事,其歷史頗為長久。造活人墓者相信生前造墓可以轉運、延年益壽。從今人角度,這屬於一種迷信。當然,「活人墓」死灰復燃還有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眼下土地資源短缺,引起墓地價格上漲。不少人擔心將來墓葬用地不敷使用,或者價格飛漲,「死不起」,因此有了提前購買、「霸位」的想法。而根據民政部門規定,購買墓地必須提供死者的火化證明,因此這種生前購買墓穴的做法,實際上是一種違規行為。某些陵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背後是商業利益驅動。

通城縣過去出現大修「活人墓」之風,更多屬於以上第一種情況,也就是當地老百姓傳統觀念的問題。所謂「事死如事生」,對待過世的先人要像對待活著的人一樣,豪華的墳墓、墓園,自然成了死後享受榮華富貴的表徵。同理,廣州不久前有位街坊用「金豬麵包」(大小、外表做得跟乳豬一模一樣的麵包)祭祖,結果被婆婆訓斥說不孝,說明如今受此觀念影響的人依然很多。過去上墳燒點紙錢就完了,這幾年出現「另類」祭祀品,以至於現在燒紙質私家車遊艇別墅都有,都是「事死如事生」的體現。

金豬祭祖,最多是破費一點;而修「活人墓」已影響到地方的可持續發展,此風不可長。我看到去年《人民日報》對通城縣殯葬改革的報道,說該縣是「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貧困縣。全縣每年約有3000人死亡,如果全部土葬,每年將有200多畝田地變成墓地。拆人墓地,弄不好會激化社會矛盾,為此當地由黨員帶頭,採取購買陵園墓穴予以政策優惠、選擇生態葬給予現金獎勵等辦法,短時間內已拆除「活人墓」900多座,最近更是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縣」。

這說明,一方面我們中國人講究「死生亦大矣」,在這個問題上移風易俗確實不容易。但另一方面,改變也是有可能的,除了在觀念上要做好老百姓的思想工作,還必須在硬體上加大建設力度,滿足民眾對於處理身後事的基本需求及情感需要。尤其農村地區,涉及殯葬業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發展滯後,農民生活的地方周圍,既沒有殯儀館也沒有公共墓園,第一反應自然是自己動手、搶先動手。從這個角度講,政府不僅要「大拆」,更要「大建」,通過普及完善殯葬基本公共服務,讓民眾辦喪事時通過親身所感,了解現代殯葬方式的尊嚴、便利和節儉,擺脫各種死後無依的恐怖想像,大建「活人墓」的風氣自然可以剎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一票難求!印青攜好友閻維文、王宏偉等人來深放聲感動全場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