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也乾貨,敗也乾貨:學習與培訓中,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成也乾貨,敗也乾貨:學習與培訓中,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文 | 培訓經理指南掌柜南哥

不管你同意還是不同意,有一個事實你必須接受,你看的書或者是參加的課堂培訓,其中絕大多數知識是沒有被應用到工作場景中的。

這是為什麼呢?

今天我們從培訓技術的角度來看一下,為什麼課堂培訓中的大多數知識點,無法在工作中應用,以及在教學設計上我們應該如何破解這個難題。

首先,給大家看一張圖

紅色的部分是課堂所學,藍色的部分是課程結束之後,在沒有任何外界的干預情況下,學員有可能在工作中應用到的知識點。

由於多種原因所致,目前大多數的課堂培訓無法精確到每個學員的崗位任務或者是問題點。因此你會發現,一堂課下來對於多數學員,真正有價值、有啟發、能夠應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中的知識點(K2)是非常少的,課堂中大部分的知識是在課程結束之後被「惰性化」了,根本沒有什麼用。

除此之外,你還需要知道

即便是這些有啟發、有幫助的知識點K2,也不能完整地解決問題,員工還要結合到自己的工作經驗X及崗位任務的限制條件Y,才能真正地解決一個業務問題。所以希望老師給出「乾貨」,直接解決業務中的問題,這基本是不可能的,對於培訓者而言,一方面需要降低對「乾貨」的期望,而另外一方面則需要提升學員對知識的吸收及應用能力。我們可以將這個邏輯定義為一個基本的公式:

A=K2+X+Y

A:可以解決業務問題的知識應用

K2: 課堂中有啟發性的知識點

X:學員自己的崗位經驗

Y:崗位任務中的限制性條件

舉個例子來說

假設你請了華為一個很NB的專家來你們公司講課,你需要知道華為的專家講授的解決方法,是在華為的企業背景及資源的情況下完成的,很顯然你的業務背景和資源,與華為相比是有明顯的差異的,所以華為的專家,講授的內容都是對的,但真正對你有用或者有啟發的很有可能只有1-3點。

即便是這樣,拿來直接用的風險還是挺大的,而真正能產生學習績效的往往是少數聰明的學員,他們會根據華為專家的啟發,能夠將華為的方法結合到自己的業務流程、制度及產品特性當中,適當地做點加法、或是做點減法,然後才能真正滴解決問題,但這樣「聰明的學員」其實是非常少的。

所以,到這裡就產生了一個結論:當面對具體問題的時候,其實沒有太多的「乾貨」可以拿來直接就用。學習者必須對「乾貨」進行二次加工、思考才能讓學來的知識成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否則起到的效果很有可能是東施效顰,南轅北轍。

所以在很多情況下,不是專家不行,也不是培訓師不行,而是一個人如何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元認知層面的問題。所以,你一直要求老師講乾貨,或許真的是錯了,真正高級的學習應該是在於啟發式教學,能夠通過優秀的教學設計,幫助學員打通知識到應用的思考路徑,這是在過去,我們過多地強調721法則的時候,被嚴重忽略的一個問題。

那麼,這個路徑應該怎樣設計,以及我們可以遵循怎樣的理論模型呢?

接下來南哥從《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及南哥實際的課程設計經驗為你解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看一下這個模型。

其實早在20年前,著名的教育大師,布魯姆老先生就定義了學習的深度的問題,從低級的認知思維到高級的認知思維,共分為了六個等級,在布魯姆看來,記憶、理解、應用是屬於低級認知思維;只有學習者能夠對知識進行分析、評價、創造才算是高級認知思維,也就是說學習者要能應用所學知識創造價值。

在這裡給大家先留一個思考題,如果能夠真正地將老師所講的內容,轉化為員工解決問題的方法,那麼在布魯姆的認知思維層級中,是屬於哪個層面?

............

對於企業中的多數複雜問題,我的理解是第六個層級,是對知識進行了二次創造。

當然學員對知識點,首先需要完成了記憶與理解的認知,接下來學員的思維過程,應該對知識的應用場景、限制條件,進行分析、判斷然後才產生了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及流程,這是典型的「創造」過程。

但是,在主流的培訓市場,由於多種原因,超過90%的課程在教學設計階段就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頂多是到應用級別(而應用級的教學深度,僅僅是對簡單問題、良構問題有實際的幫助,而這類問題通過操作說明書就可以解決,根本不用培訓,真正對績效產生較大影響的往往是複雜問題、劣構問題)甚至連記憶、理解的教學目標都達不到,不信下了課之後你問學員:老師講了哪些知識點,這個答案往往是很悲劇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培訓經理指南 的精彩文章:

培訓的七個認知層次:你的層級決定了你的高度與身價
限制想像力的,從來都不是貧窮,而是這九種思維習慣

TAG:培訓經理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