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曲終人不見,秦淮柳色青——大中橋遙聞簫聲

曲終人不見,秦淮柳色青——大中橋遙聞簫聲

| 都市 | 品質 | 生活 | 分享 |

這是一個為你打造的平台

相信你會深深地愛上這裡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仲春時節,春意尤濃,金陵處處花開似海,確實適合詩人賞花賦新詩。不過,既不是詩人,也不想去看花的我,今日只想去找尋一位大師的足跡。

「梨花風起正清明」,雖然清明剛過,城裡仍吹著風。循著秦淮河岸,我從復成橋走向大中橋,去找尋那裡的一段歷史記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春草碧色,春水綠波,兩岸新綠在風中搖曳。那風夾著水聲而過,似乎還夾有一曲似可聞不可聞的簫聲……

春日的秦淮河。紫金山記者 朱順 攝

秦淮河上的簫聲

八九十年前的一個晚上,春風駘蕩,月光如水,大中橋下一曲洞簫聲從秦淮河的水上響起,簫聲悠揚,隨著水流的方向傳至遠方。河上,一艘畫舫獨立,船頭有一人,著長衫,正引洞簫橫吹。此人,便是吳梅。

吳梅,字瞿安,號霜厓 ,長洲(今蘇州)人。他是現代戲曲理論家和教育家,詩詞曲作家,度曲、譜曲皆極為精通,對近代戲曲史有很深入的研究,洵為一代曲學大師。

彼時,他住在大石橋附近,執教當時的國立東南大學。

吳梅像。來源:中華讀書報

高等學府首開崑曲課

1922年秋,受國立東南大學中文系主任陳中凡之邀請,吳梅南來教學。這不是他第一次來寧,1912年前後,他曾在江蘇省第四示範學校(今寧海中學)任教,時間再往前推10年,他還兩次來南京參加科舉考試,可惜都未得中。所以,據此看來,吳梅與南京的淵源也是頗深的。

從1922年直到1937年抗戰爆發為止,他在東南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主講詞曲,把崑曲帶進了南方的大學課堂。在北京大學教課時,他便是第一個把崑曲這一民間藝術帶入大學的教授,時人譽其「曲之成學,實自霜崖始」。並且,他開講《曲選》和《曲律》課時,都是隨身攜帶笛子,邊吹邊唱,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他不僅自己寫詞度曲,還是當時首屈一指的傳奇雜劇作家。他能譜曲,還能唱曲,師承崑腔正宗,講究五音、四呼、四聲、出字、收聲、歸韻,為當時公認的唱曲大家。他甚至還擅長表演,尤其擅長青衣、老旦,每逢曲會,必參加演唱。可以想像,吳梅的課一定是「人滿為患」,直令百年後的我們徒喚奈何。

這種教學方法是吳梅一貫的做法,在北大上課時也是這樣。同時代的周作人曾描繪他給北大學生講課的情形:穿長衫的吳先生,手拿笛子,走進課堂,一邊講,一邊還要唱幾句。當學生們發現他唱的跟在戲館聽的不一樣,他就解釋,這是崑曲。

而且,這種教學之法在其弟子身上得到了延續。吳梅的學生,後來也成為一代名師的唐圭璋,也像他的老師一樣,「攜長笛一支,在堂上吟詞唱曲」,講解柳永、蘇軾、秦觀的詞作以及《牡丹亭》、《長生殿》等戲曲時,會情不自禁地用崑曲清唱。

從河岸看大中橋。紫金山記者 朱順 攝

課堂搬到秦淮河上

「民國十三年,吳梅與中央大學的學生組建了潛社,社員們大概每月一聚,挑一個星期天下午,一同遊覽南京名勝,填詞作曲,很有雅興。」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苗懷明說。秦淮河正是他們師生們常來的地方,用現在的話說,這裡是吳梅的第二課堂。」潛社活動一直堅持到了抗戰爆發,歷時十二年。

學生回憶師從吳梅時,經常懷念起那段「結社唱遊」的日子。每當春秋佳日,吳先生都會帶領學生遊覽南京名勝古迹,到一處景點,若觸景生情,有感而發,便大家一起即興填詞作曲,他本人細加指點。

吳先生為人肝膽照人,學識精博,著作等身,詩、文、詞、曲俱工。他愛生如子,循循善誘。學生如沐春風,無不感奮。有時,同學們到大石橋吳師家中學唱崑曲,笛聲悠揚,南音盈耳,師生同樂,其情融融。

大中橋。紫金山記者 朱順 攝

學者王季思回憶,有一次,眾人集社,是在秦淮河的一隻畫舫上,畫舫名叫「多麗」,船名恰好也就是詞牌名,吳梅非常高興。船在秦淮河上一路搖到大中橋,他禁不住拿出洞簫,吹起一曲《九轉彈詞》來,「簫聲的凄清激越,引得兩岸河房上多少人出來看」。到了大中橋畔,吳梅又取出清初某名畫家畫的李香君小像,叫大家各填一首《驀山溪》的詞。

「直到暮色蒼茫,才移船秦淮水榭,從老萬全酒家叫了兩桌菜來聚餐,飛花行令,直到深夜才散。」

因此,有學者認為:吳梅既是學問家,又是文學家,同時又是教育家,正是這種努力,將晚清以來「歌者不知律、文人不知音、作家不知譜」的詞曲學挽救過來。

弟子之多近代罕見

吳梅一生致力於戲曲及其他聲律研究和教學,其主要著作有《顧曲麈談》、《曲學通論》、《中國戲曲概論》、《元劇研究》、《南北詞譜》等。又作有傳奇、雜劇十二種。同時,培養了大量學有所成的戲曲研究家和教育家。

吳梅弟子眾多,如今南京大學以研究戲曲聞名的諸位先生大抵都是吳梅門下後學。此外,他的弟子中,還有名教授大作家、梨園界的大師,如俞平伯、朱自清、田漢、鄭振鐸、齊燕銘,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俞振飛,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東京大學校長也稱是吳梅的弟子。桃李滿天下,此之謂也。

1939年吳梅先生去世後,吳梅先生的弟子盧前、唐圭璋、錢南揚、吳白匋等先後執教南大。八十餘年中,薪火傳遞,直至今日。

而陳白塵現實更是首開全國綜合性大學培養戲劇創作研究生之先河,在他的帶領下,南京大學戲劇研究室擁有國內綜合性大學中唯一一個戲劇學專業博士點,培養了許多戲劇人士。這也可以看作是吳先生的流風餘緒。

紫金山記者 劉鵬 攝

黃昏下,金色的陽光撒入秦淮河水中,泛起粼粼波光。大中橋上,人群往來,熙熙攘攘,估計很少有人知道這裡曾經停留過這麼一位雅人,自然也不會有人願意在此駐足停留。憑欄看去,兩岸的垂柳愈發青翠,倒映在水中,那一年想必也是如此——柳色依舊,只是不知人在何處停留。

今天東大附近的大石橋曾有兩處吳梅的寓所,一為大石橋22號,一為19號,但都已不存,只留下一段歷史記憶在風中飄散。天藍風清,今夜的月色一定不錯。假如134歲的吳梅重回南京,我想,一定會來到這裡,再次登上畫舫,泛舟秦淮河,伴著月色,用吳儂軟語唱著他的自度曲——「亂石荒街,寒流古渡,美人庭院尋常。燈火笙簫,都歸雪苑文章……」

來源:紫金山新聞記者 朱順

----------END----------

讓閱讀成為享受

如有新聞線索請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陵晚報 的精彩文章:

京天利賠償款至今未向投資者支付 投資者繼續呼籲
世紀同框!周杰倫劉德華合唱《忘情水》,王炸組合!

TAG:金陵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