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遺產事業辯中傳 2018文化遺產宣傳季古城開啟

遺產事業辯中傳 2018文化遺產宣傳季古城開啟

最美人間四月天,恰又迎來2018國際古迹遺址日,為了加強文化自信,深化並推廣文化遺產事業在大、中、小學生中的認識和影響,4月15日,由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西安國際保護中心(IICC-X)主導發聲的「2018文化遺產宣傳季」在一場精彩的辯論賽中開啟。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秘書長詹長法,西安市文物局局長馬銳,西安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周榮,高新國際學校副校長洪霞,大明宮保護辦文物局局長吳春,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西安國際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馮健,西安交通大學思辯學社社員,崇實書院辯論隊隊長張永怡等作為評委嘉賓與百餘名市民共同觀看了本場比賽。

一場比賽,四組辯論

文化遺產事業向大眾普及任重道遠

1982年,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ICOMOS)提出設立國際古迹遺址日,並在每年的這一天舉辦全球性的慶祝活動。這一建議於次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2屆大會上得到批准,教科文組織在決議中號召各成員國倡導並推行「4·18國際古迹遺址日」。2018年,為推動遺產保護的代際傳承,激勵更多年輕人參與到文化遺產事業當中,實現保護理念、精神、經驗的代際共享,ICOMOS將國際古迹遺址日的主題確定為「遺產事業 繼往開來」(Heritage for Generations)。

本著深化這一主題,及弘揚優秀歷史、傳承傳統文化的目的,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西安國際保護中心(IICC-X)在組織策劃「2017文化遺產宣傳季」之後,於今年順利開啟「2018文化遺產宣傳季」,首場活動——「遺產事業 繼往開來」辯論大賽暨「2018文化遺產宣傳季」啟動儀式於2018年4月15日在西安市小雁塔歷史文化公園內舉行。大賽分為大學組、高中組、初中組以及小學組四個組別,通過四個辯題向大眾普及文化遺產保護相關知識。

文保本是一門專精的學問,長期以來遠離大眾視野。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博物館、文化遺址點的免費開放和文保宣傳,普羅大眾對文化遺產已有了初步了解,但對其更深刻的辯證思考,以及對文保工作者的努力和無奈卻依舊知之甚少。隨著此次「2018文化遺產宣傳季」的啟動,也為西安乃至全國公眾帶來一次了解文化遺產事業的難得機會。

破鴻蒙,辯清濁

文化遺產事業與大眾生活緊密相關

此次國際古迹遺址日的主題為「遺產事業 繼往開來」(Heritage for Generations),其中的傳承與普及意味不言而喻,所以本次活動特意組織相關學生,以辯論的形式,讓下一代更深刻地理解文化遺產的內涵,提高自覺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也通過一個個文化遺產保護與大眾生活緊密相關的辯題,引發人們從自身生活的層面去思考文化遺產保護問題。

如小學組的辯題「有朋自遠方來——如果有小夥伴從外地來找你玩兒,你會優先為他介紹西安的傳統民俗文化小吃,還是鐘鼓樓等歷史古迹?」就很有探討意義,西安作為著名古城,同時也是全國著名的小吃「根據地」,驚艷迷人的文化古迹遺址與令人垂涎的特色小吃都是其吸引遊客的「必殺技」;初中組辯論辯題同樣值得討論:「價位還是品質——你會購買怎樣的文創產品?」在文創產品越做越好的今天,價格與品質也越來越值得平衡。

而高中組和大雪組的辯題,相較以上,學術味道則更為濃厚。高中組探討了「我眼中的大遺址是怎樣的——大遺址保護展示應展示原貌體現歷史滄桑感還是應融入更多有趣味性的文化休閑功能?」將文化保護與城市融合發展列入議題;大學組的辯題「場所精神與文化遺產——文化遺產的保護應該更注重場所精神還是建築遺產本身」則直指當前最具熱度的「場所精神」,將文化與歷史置入進 「地靈人傑」的中國傳統價值觀中去思考。

通過這場辯論賽的組織與舉辦,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西安國際保護中心(IICC-X)探討了一個個生動的文保議題,也將當今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矛盾一一呈現,並以圓融辯證的方式來試圖破題。而學術有學術的觀點,大眾則有大眾的談資,一場活動、四組辯論後,文化遺產事業的思考已在社會公眾的視野中生根發芽,最終必將助力西安乃至全國公眾提高文化認同感,激發文化活力,增強文化自信!

辯論結束,活動繼續

篆刻藝術展向市民免費開放,「2018文化遺產宣傳季」等你參與

除了辯論賽,當天還舉辦了「2018文化遺產宣傳季——文物剪紙活動」,陝西省文物局、陝西省委宣傳部評選的首批「陝西歷史文化使者」 之一的王新娜也來到現場,給在場的學生們教了一手絕活——把「青銅器」和剪紙混搭到一起,通過一把剪刀,一張紙就能剪出栩栩如生的青銅器文物,現場的學生和觀眾既感到新鮮有趣,又覺得不可思議。

除此之外,隨著「2018文化遺產宣傳季」的正式開啟,文化遺產宣傳季活動「篆刻藝術展」也於當日向西安市民免費開放。

篆刻藝術作為國粹之一,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融萬千氣象於方寸之間,為歷代文人墨客所鍾愛。曾經,篆刻印章還隨著絲路文化的交流從中國傳播到了西域,出土於我國西北陽關的一枚「絲綢之路印章」便是最好的印證。兩千多年後,在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長安,就有這樣一個人循沿著先人的足跡,以篆刻的形式展現著絲路沿線的風土人情,他就是西安博物院藏品保管部部長伏海翔。

2014年,為了助力絲綢之路申遺成功,伏海翔歷時半年刻了86枚印章,將古絲綢之路沿線19個國家的86座城市名字,以中國古老的篆刻藝術方式呈現出來。他給自己的這套作品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印」證絲路,希望通過這小小的印章,將自己的愛好和職業結合起來,記錄古絲綢之路的繁華過往,見證新絲綢之路的美好明天。2018年,隨著「2018文化遺產宣傳季」的開啟,他將這套作品捐贈給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西安國際保護中心(IICC-X),並舉行了絲路專題印章展覽,4月15日當天,廣大市民遊客均已睹其風采。之後,西安國際保護中心(IICC-X)還將擇機舉辦長期免費展覽,市民可搜索關注「絲路遺產」微信公眾號了解相關信息,共賞追憶方寸間的絲路風情。

同時,更多的「2018文化遺產宣傳季」活動也將陸續開展,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參與進來,為保護文化遺產這一人類共同的財富,獻出自己的小小一份力,遺產事業,繼往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秦網 的精彩文章:

藉助人工智慧技術 培華學院開啟教學新時代
看小橋流水人家,品古鎮風景極佳

TAG:騰訊·大秦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