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中軸線」申遺有悖於世界遺產精神

「北京中軸線」申遺有悖於世界遺產精神

基本信息

報告人:闕維民 教授

主持人:李令福 教授

報告時間:2018年4月14日9:00

地點:長安校區文匯樓A區一層報告廳

報告語言:漢語

主辦單位: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

報告人簡介

闕維民,男,1957年生,浙江杭州人。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暨北京大學世界遺產中心教授、博導。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理事(1999-)、Journa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中國編委(2012-)、UNESCO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評審委員會委員(2007-)。曾五次成功申報並獲UNESCO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從歷史地理學視野關注遺產研究,涉及工業遺產、城鎮遺產及花園城市運動等專題。

報告主要內容

「北京中軸線」項目於2013年入錄UNESCO世界遺產預備名錄,其實質性的遺產內容,物質形態的明清北京城南北中心帶歷史建築群,與非物質形態的紫禁城中軸線及其南北延伸線,混淆了物質與非物質的文化遺產性質,名實不符。以「吞併」紫禁城與天壇兩項世界遺產地的方式再申遺,是對紫禁城中軸線遺產價值的否定。其申遺論據是中國古代都城營建的「中軸線」方法與朱熹的冀都「天地中間」論。但「中軸線」方法,未見載於中國典籍(包括《周禮?考工記》);而「天地中間」論,屬牽強附會。明清北京城(1553-1911)是一座城郭不「中規矩」、道路不「中準繩」的都城,實際量測的「北京中軸線」,其位置不居明清北京城東西之中、與子午線成夾角、建築紅線寬度各段不一、非直線而呈三折線。「北京中軸線」項目的歷史年代劃界不清、歷史發展脈絡闡述不全,迴避了歷史發展中所遭受過的負面影響。總之,「北京中軸線」項目有悖於世界遺產精神的可信性、均衡性、真實性與完整性,為了維護中國作為世界遺產大國的國際形象,建議將其從UNESCO世界遺產預備名錄中除名。

信息來源:

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河山網,

http://heshan.snnu.edu.cn/a/jiangzuobaogao/2018/0409/2024.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地理研究資訊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地理研究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