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亮劍》中3600顆手榴彈炸鬼子,在物資奇缺的抗戰年代是否合理?

《亮劍》中3600顆手榴彈炸鬼子,在物資奇缺的抗戰年代是否合理?

看過《亮劍》的朋友都知道,李雲龍有這樣一個經典戰例:李家坡之戰,用土工突進的辦法接近山崎大隊防禦陣地,將全團手榴彈集中到一營,人手十顆,雨點般的手榴彈把山崎大隊炸懵了,最終將其全殲。那麼問題來了,對於彈藥奇缺的八路軍來說,用3600顆手榴彈消滅區區幾百人,是否太浪費了?

首先來說說,獨立團3600顆手榴彈怎麼來的,是李雲龍軟磨硬泡和跟後勤部長張萬要來的,還許諾要送一把佐官刀。那麼,手榴彈質量如何呢?用老李的話來說,「邊區造」的鑄鐵彈體質量太差,爆炸後有時只炸成兩半,彈片的殺傷效果極糟糕,能拔膿就是好膏藥,有總比沒有強。可話說回來,就是這種「邊區造」也不可能敞開了供應,可見手榴彈在八路軍內部還是很缺的。

但其實呢,手榴彈在我軍內部已經不算是緊俏貨了,相比較子彈來說,手榴彈更容易生產。大家別不信,手榴彈其實就是個大炮仗,對手工藝的依賴性很強,只要拉弦能聽個響,管它炸幾片,運氣好能放倒一兩個就行。抗戰時期用翻砂法製作手榴彈,一個砂箱可制四枚,一個人就能供應一個連的量。

既然數量能保證,那質量呢?這個可真不敢恭維。兵工廠製作的手榴彈可謂千奇百怪,能做成電視劇里那種圓柱形的就不錯了,大多數更像個鐵榔頭,而且鑄鐵工藝不過關,彈體表面沒有破片槽,使用的黑火藥威力不足,所以爆炸後只有兩片不足為奇。

抗戰時期,我軍兵工廠最早可以自主生產的就是手榴彈了,後來有了一套完整的生產設備,七個人就可以背著走,俗稱「七人背」。這種設備體積小,重量輕,隨時隨地可以生產,大約半小時就能製作一枚手榴彈。所以,《亮劍》中3600顆手榴彈看似驚人,但也不是沒有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片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才名遠播的柳永,為何在當時卻不受皇帝重用?原來皆因這一點
二戰時德國沒有入侵該國,皆因其實力不容小覷

TAG:圖片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