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澳洲「入侵動物」瘋狂繁殖,這些問題該怎樣治理?
四面環海的獨特地理環境,使澳洲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但也就是這樣的地理隔離,讓澳洲面臨一些其他地方不會出現的動物問題。
日前,澳洲第三大島——袋鼠島(Kangaroo Island)島上目前有將近5000隻流浪貓,由於缺乏天敵,族群不斷擴大,嚴重威脅島上鳥類與其他爬蟲類動物,當地行政首長克萊門茲(Peter Clements)計劃,將在15年內消滅島上所有的貓咪,讓袋鼠島成為無貓狀態。
事實上,這只是澳洲聯邦政府提出「滅絕計劃」(The Cat Eradication Program)的一部份,不只是袋鼠島,其他島嶼如聖誕島(Christmas Island)、布魯尼島(Bruny Island)與德克哈托格島(Dirk Hartog Island)等島嶼也都在計畫之內。由於這些島嶼上沒有野生的狐狸等貓咪天敵生活,使得島上的鳥、企鵝與多種小型哺乳類動物及爬蟲類動物不斷遭到獵殺,貓更會在島上傳播如「肉孢子蟲病」(Sarcosporidiosis)等傳染病,導致人類畜養的如羊、牛等動物肉質變差、生育能力下降,袋鼠島上的羊只有高達七成都已受到肉孢子蟲病影響。
目前袋鼠島已採取澳洲最嚴格的法例,強制所有家貓進行登記、絕育,並植入晶片,同時也與澳洲聯邦政府合作,收集島上流浪貓的族群分布位置與棲地資料,也已取得島上大部分居民共識,希望能在15年內,連人類飼養的家貓都淘汰掉,徹底讓當地成為一座無貓島。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野貓並不是澳大利亞吃過的第一個物種引入的虧,而像今天這樣的「滅絕行動」也不是第一次。自19世紀開始,澳大利亞這個「神奇」的國度彷彿就一直在一個布滿陷阱、落穴的跑道上無休止地畫圓,不知悔改。
上個世紀50年代,迫於野兔數量過多,澳政府用盡千方百計、各種辦法進行「滅兔」,更在1887年公開懸賞25000英鎊,無論是誰,只要能提出一種可以有效殺滅兔子的方法,就可以獲得這筆獎金。
在經歷了修建籬笆、引入狐狸、投毒等不計其數的可笑方法後,已經幾近絕望的澳大利亞從美洲引進一種依靠蚊子傳播的病毒——粘液瘤病毒(Myxoma virus),這種病毒的天然宿主是美洲兔,能在美洲兔體內產生並不致命的粘液瘤,但這種疾病對於歐洲兔子來說卻是致命的。
另外,由於這種病毒具有選擇性,對於人、畜以及澳大利亞的其他野生動物完全無害,無疑是消滅澳大利亞兔子的最理想的武器。然而隨著兔群免疫力的增強,兔子死亡率越來越低,同時,兔子數目也逐年回升,為了防止災難重演,科學家們一直在不停試驗新的病毒,但離運用還需要時日。
除了地上跑的和草窠里蹦的,澳大利亞人連水裡游的那些生物,也同樣用一個「滅」字解決。
自從1859年被引入,鯉魚令澳大利亞本土魚類種群數量大幅下降。尤其是在默里—達令河水系,如今它們已佔到魚類數量的80%。
來自澳大利亞國家科研機構——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科學家花費7年時間,調查了一種針對鯉魚的皰疹病毒株——鯉魚皰疹病毒3型在對抗這些入侵者方面的潛力。嚴格的測試證明,該病毒能殺死70%-80%的鯉魚種群,但不會傷害到本土魚類物種以及小龍蝦、鰻魚、雞、老鼠、青蛙、烏龜等。
澳大利亞政府正式宣布:到2018年年底,鯉魚皰疹病毒3型將被釋放到默里—達令河水系中。
「就像你能想像到的那樣,在準備過程中有很多工作要做。」澳大利亞科學部長Christopher Pyne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因為突然間會有數十萬噸鯉魚死亡,因此我們不得不制定一項清理計劃。」
來自CSIRO的Ken McColl介紹說,這種皰疹病毒對鯉魚來說是致命的,因為它會攻擊鯉魚的腎臟、皮膚和腮,並且讓它們難以呼吸。「病毒會在鯉魚體內繁殖7天左右,而從最初的疾病跡象出現到鯉魚死亡,僅需要約24個小時。」
解鈴還須繫鈴人,人類才是造就外來入侵物種的關鍵,但同樣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2002年5月22日的聯合國環境日大會上,"生物多樣性與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被確定為新世紀第一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這表明國際社會開始廣泛關注外來入侵物種及其對生物物種多樣性的影響。希望在全人類的共同努力下,像澳大利亞這一系列的「滅貓」「滅兔」「滅鯉」那這樣的悲劇再也不會重演。
TAG:動物觀察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