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消化道腫瘤篩查計劃啟動 推進早篩計劃惠及於民
4月13日,「國家消化道腫瘤篩查及早診早治計劃」正式啟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消化系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內鏡醫師協會會長、海軍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教授指出:「消化道癌症是最大的殺手!」
數據證實:中國人食道癌、胃癌、結直腸癌三大惡性腫瘤占所有腫瘤比例50%,僅胃癌就造成了每年50萬人死亡。李兆申院士疾呼:消化道腫瘤發病形式嚴峻,早癌篩查刻不容緩!
推進消化道腫瘤早篩 惠及於民
我國消化道疾病長期陷於發現率低而死亡率高的困境。據統計,全球約50%的消化道癌症發生在中國,其中近85%的患者在確診時為中晚期。李兆申院士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消化道腫瘤篩查,實現早診早治。以同為消化道疾病大國的日本、韓國為例,在全面推行胃鏡篩查之後,日韓消化道早期腫瘤診斷率已達到70%以上,而我國目前只有15%。僅胃癌一項,如果將早期發現率提高到日本、韓國的平均水平,保守估計每年能為全國居民節約家庭支出、能為國家節省醫療費用達幾千億元。
「早期癌症的治療費用大概是2萬到3萬,不需要開刀,不需要化療,只要在內鏡下切除病灶就可以了,治療效果好,患者5年生存率可在80%~90%;相比之下,晚期癌症動輒就是幾十萬的開銷,生存率僅30%~40%,病人和家庭承受經濟和感情上的巨大痛苦。這是我們必須要幫老百姓算清的賬,推行消化道腫瘤篩查就是造福於民、惠及於民。」李兆申院士說。
針對「不知道去哪裡查」的問題,李兆申強調「消化道腫瘤篩查不能只依靠三甲醫院,太多患者沒有條件到大醫院去檢查,所以我們要基於質控體系建立從社區到醫院的緊密型醫聯體,擴開更多更廣的篩查渠道。」目前,山東、天津等多地已建立起以膠囊胃鏡為紐帶,連接三甲醫院、二甲醫院和基層體檢機構的醫聯體。在醫聯體內,三甲醫院主任專家、二甲醫院醫生、民營公立體檢中心醫生,可以在雲端就篩查中的操作問題、圖片診斷、典型病例進行溝通交流。互聯網+思維下大數據的流動,讓醫學專家「觸屏可及」,真正實現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健康中國」的新藍圖,凝聚著政府、社會和人民群眾的共同理想,而將消化道腫瘤篩查納入國家計劃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舉措。未來,在國家消化道腫瘤篩查及早診早治行動的推進下,胃腸癌篩查將被列為一項國民保健國策,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相應惠民工程,讓百姓在身邊的醫療機構即可方便地進接受化道腫瘤篩查,改善我國消化道腫瘤高發現狀。
(見習編輯:於浩)
※骨髓增生異常/骨髓增殖性腫瘤 在美國如何治療
※DNA「甲基化指紋」鑒定出91種腫瘤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