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患者康復治療中的這些問題,你注意了嗎?
一、心理在康復治療過程中往往會碰到患者在心理上的一些障礙,他們從一個好好的人,在短時間內突然變得手足不聽指揮,生活不能自理,說話別人聽不懂。這種風雲突變的情景,給他們造成了許多心理上的創傷。他們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癱瘓的肢體能否康復,整天為此焦慮不安,情緒過度緊張,年輕人肢體癱瘓擔心婚姻破裂,老年人生怕「久病無孝子」而悲望傷感;有的病人因經過一段時間治療效果不理想,感到急躁和煩惱,常為一點小事而發火;也有些病人只要家屬在場,事事依賴,本來自己可以料理的事,也要讓別人去做。對此我們如何幫助他們進行心理調節和自我控制,首先我們要給患者多的鼓勵,讓他們正確對待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引導患者保持愉快樂觀的情緒,同時為患者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這樣有利於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在情緒上得到穩定,促使病人積極配合我們治療,堅持鍛煉,以增加治療的效果。
二、認知患者得了中風病後,大部分病人和家屬不了解什麼是中風,不知道中風了該怎麼治療,治療了不知道有多少希望,同時對康復的認識存在較大的誤區等一系列的疑惑需要我們為他們解答。比如,有的病人及家屬認為康復治療就是抬抬胳膊,拉拉腿,這麼簡單的活動自己在家都能做,何必花錢在醫院康復呢?其實,康復訓練遠沒有想像得那麼簡單。必須在經過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以及康復護士等專業人員指導下,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然後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由治療師按步驟一步一步地進行訓練,否則,就會出問題。臨床發現,不少中風患者自行在家鍛煉,都有出現肩關節半脫位、肩關節疼痛、肩手綜合征,腿肌肉拉傷造成二次損傷以及足下垂等問題,以致後果非常嚴重,所以,康復治療不能自己來,一定要按照醫生、治療師、護士的指導來做。
三、治療時機不少中風患者及其家屬認為:康復治療要等待病人從急診室或神經科出院之後才開始進行,以至於患者拖到病後一個月,甚至三個月後才能進行康復治療,等過來的時候病人早就出現了肌肉萎縮、肌張力增高、足下垂等一系列併發症問題。其實,正規的康復訓練開始得越早,康復效果越好,但是好多人都因為這種觀點而錯過了最好的康復時機。現代卒中康復的觀點是,「卒中發生的那一刻,就應該是康復介入之時」,在有的相關報告中已明確「生命體征穩定後48小時內介入康復治療」,比如,早期正確地體位擺放可以避免偏癱肢體關節因為肌肉無力而出現肩關節後綴下沉,髖關節外旋等異常姿勢,同時早期的關節活動範圍的訓練可以有效防止關節活動受限及肌肉萎縮、肌肉粘連。所以一切可以讓患者減輕、彌補、糾正卒中損傷而導致的各種功能喪失都應該早介入,早康復。
四、配合對於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患者,有一點外界干擾就注意力分散了,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療,我們可以為他們準備一間敞亮安靜的房間進行康復訓練;而對於一些心情浮躁,焦慮不安的患者我們可以播放輕音樂讓患者心情放鬆來配合我們治療師的訓練;還有些患者面對重複的訓練感到厭倦沒有興趣而拒絕配合,我們可以在針對性訓練中如減重步台前設計一個3D動態圖讓患者增添訓練的好感。 家庭成員方面,應積極關心、體貼、尊重和諒解病人,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照顧。特別在住院期間,是奠定病人康復心態的關鍵時期。這段時間家人最好全勤陪伴,可以輪班,但不能任由病人一個人,那樣他不僅孤獨,容易覺得自己的病是累贅,拖累家人而陷入更複雜的抑鬱狀態。因而家人以平靜地態度陪伴能夠為病人提供相當大的安慰。家屬要帶動病人康復的意願,給病人展示一種積極面對,並且主動接受康復的態度,同時注意與病人保持溝通,時刻了解患者心理狀態的變化。另外做為家屬絕不能在病人面前表現煩躁、討厭或隨意訓斥的情緒,也不可裝聾作啞,不理睬病人,在對待病人的合理需要下,要盡量設法給予滿足。
中風康復是一個持久戰,而對於打好這一持久戰的意義在於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可引發神經功能重組,在恢復期或後遺症期,說明腦的可塑性是長期存在的,而康復功能訓練可以促進神經系統的恢復,只是後期恢復的速度很慢且受醫院支付體制、家庭經濟、家庭矛盾等的限制,人為的規定了停止康復治療時間,所以如何打好這一持久戰這需要我們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康復護士以及家屬、患者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促進康復治療過程的順利進行,我們要給予他們鼓勵,讓他們有勇氣和信心戰勝心理的陰影,我們還要去宣教讓他們認識中風,同時引導他們認識進行康復訓練的意義,最終讓患者能重新回歸家庭、回歸社會,實現自己的勞動價值。
本期作者:王森 責任編輯:朱潔
※醫生再勸告:這4個表現是典型的中風徵兆,中老年人要重視!
※好萊塢導演稱他為李小龍第二,誰料中風後眾叛親離不成人樣
TAG:中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