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焦慮,不快進能夠完整看完一部節目的舉手!
我決定以後每周要寫一篇文章出來的原因很簡單,那天我在健身房跑步,我發現我甚至不能靜下來5分鐘看綜藝節目,並不是因為綜藝不好看,而是我太著急了,太急於看到結果。所以,要督促自己寫點東西出來,沉下心來。
熱評 | 摩拜、美團、15億、被時代拋棄
這是講究科學和計算成功幾率的年代,但是不得不說,創業有太多的「幸運因素」存在。所以當很多文章說正在被同齡人拋棄的時候,這是我不同意的第一點。
第二點,則是這種「金錢」價值觀,有些人是很有錢,但是卻沒有影響力,所以當選擇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的時候,自然要想辦法去包裝自身的影響力,比如「北大口紅」王梓對自己的一堆包裝,借著「北大」、「博士(博士並不是北大的)」、「創始人」、「央視」……等多個有影響的事情套在自己身上,給自己帶來經濟價值。
第三點,這是我們社會焦慮的重要體現,一碗碗的雞湯,最後卻發現一無是處。
第四點,不得不說,這個時代,不懂點財經新聞、科技新聞和商業營銷,真的是不足以讓我們看清楚一些事情。
趨勢 | 文科更需要厚積薄發
微博上我有一個很喜歡的博主,寒假的時候我在地鐵上還碰見她了。每次沒有力量的時候,就會刷刷她的微博,在那裡會很清楚的看到,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影響。理科化是趨勢,但是文科更需要厚積薄發。不變的就是,人時刻要保持精進的努力,這樣才不讓人討厭。
就像那天晚上跟師兄聊天,我們都說,時代變化那麼快,那容得了去傷春悲秋,能做的就是時刻在狀態。雖然這並不是我喜歡的最佳狀態,因為總是工具理性偏多的,但是我知道,在我還在上升階段的時候,這個是最快的方式,這樣我們才能夠將來去幫助更多的人,影響更多的人。
當然,對我來講,時刻在狀態的一個大前提就是早睡早起,少說話,少用情緒去處理事情。
電影 | 陽光燦爛的日子
期末那會兒看芳華,記得不多,文工團解散後,各個回到了各自原有的階層。所以清楚記得其中的一句台詞,「芳華已逝,面目全非」。
《陽光燦爛的日子》又是一部關於文革題材的電影,講述那一帶人成長的喜怒哀樂與時代的變遷。
「北京,變得這麼快」。20年的功夫,他已經成為了一個現代化城市,我幾乎從中找不到任何記憶里的東西。事實上,這種變化已經破壞了我的記憶,使我分不清幻覺和真實。
時代太快,所以有時候分不清幻覺與真實,集體主義也不像文革時代那麼突出,或許個人主義會很快幫助成就自身。文革時代,教課書會寫的思想控制嚴肅,文娛生活較少,所以會營造出一種社會生活關係也很單純的假象,但其實發現自己錯了,任何時代,社會關係的複雜都不是我們常人所能操控和駕馭的,就像當今人與人的交往也會強調階級一樣。只不過在我們這個時代,談錢、談性,談心中本欲是光明正大的,不覺可恥的。
觀念有變化,自然也有不變化,那就是「說真話的願望有多大,你受到的干擾就有多大」。
直播 | 社會變遷與新職業
這學期導師鼓勵我們做直播嘗試,我現在慢慢領會了其中的一些道理,上周趕出來的東西,導師也進行了詳細的指導,但是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去挖掘和大量閱讀。傳播學這個學科其實沒有很多的自信,是因為它是一個隨時會被替代掉的東西,加上這學期會去上社會學系的課程,就知道為什麼我們傳播學大一要學習社會學概論了,任何的人文社科,都是讓我們更好的審視這個社會,包括社會關係、社會結構、社會階層。
就像直播的發展,並不是因為新我們去研究它,而是因為它對社會影響是巨大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在逐步沒落,但是直播衍生出來的新行業卻部分程度上轉移了社會矛盾。
新技術的採用和擴散,與社會發展和需求密切相關。當代社會,傳統企業正在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就業困難是需要解決的一個嚴峻問題,而互聯網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渠道和出口,但如何利用好互聯網發展伴隨而來的新技術形態,則需要對新媒體發展有較高的敏銳度。傳統大屏可能35歲以上的用戶多,移動端偏年輕。直播作為新技術形式的一種,對於培養年輕消費群體作用非同一般。
但是現在目前研究也遇到了瓶頸,就是自身研究方法上不夠紮實,有時候,真的是埋頭苦讀或許才能有那麼一丁點的收穫,但是帶給你的開心確實無限的。
成長 | 你到底應該需要多容忍
工作中,我有時候脾氣確實很大,雖然現在也改進了很多,但那天看到班長在群里統計信息的時候,我當時在想,如果換成我,一定會很急躁吧。所以那天就告誡自己,對於公共事務,一定要忍,因為發脾氣似乎永遠也解決不了事情。在做好自己的前提下,不妨換個方式溝通。這樣也就無所謂容忍不容忍了。
刷微博看到孫儷得到了飛天獎,應該是當之無愧了吧。她真的是在全力以赴演戲,全心全意生活,希望自己也能慢慢達到那樣的狀態吧。
感謝北大帶給我學術視野上的拓寬。
作者:Simone
排版:Simone
TAG:23頁第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