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與性平權運動
(作者為共產主義聯合會會員主頁君同志。)
現代科學研究結果和西方發達國家社會制度的總體變革方向,已經明顯承認這樣一種觀點:同性戀現象是一種自然現象——這種現象不只人類具有,在動物界同樣存在;同性戀不是一種精神疾病,而是和異性戀一樣,只不過是一種性取向;個體有選擇性取向的自由,同性伴侶之同居、撫養、結婚等權利越來越受到法律的保護,社會在向對同性戀的寬容和理解的方向前進。
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以辯證唯物主義為世界觀,從哲學上講,對同性戀的科學研究和其他相關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為基石,必然會對上層建築(比較明顯的是法律、文化和道德)產生作用。所以,同性戀權利運動與種族權利運動一樣,在馬克思主義看來,都是一種爭取社會平等與解放的進步運動,馬克思主義是支持這種運動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說,社會主義和同性戀並不矛盾。
馬克思主義的「婚戀觀」
在馬克思主義原著中,性的開放是一個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而不斷提高的過程。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隨著社會的進步,性將擺脫享樂、縱慾,而上升為真正的「性愛」——也就是現在常說的「為愛而性」。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主要體現於恩格斯的名篇《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之中。恩格斯在文中用豐富的史料、強大的邏輯和略帶浪漫的筆調揭開了兩性和婚姻制度的歷史基礎,揭開了婚姻制度同「財產」的所有制的歷史的聯繫。他對未來的兩性關係作了這樣的描述:
隨著生產資料轉歸社會所有,僱傭勞動、無產階級、從而一定數量的——用統計方法可以計算出來的——婦女為金錢而獻身的必要性,也要消失了。賣淫將要消失,而專偶制不僅不會滅亡,而且最後對於男子也將成為現實。這樣一來,男子的地位無論如何要發生很大的變化。而婦女的地位,一切婦女的地位也要發生很大的轉變。隨著生產資料轉歸公有,個體家庭就不再是社會的經濟單位了。私人的家務變為社會的事業。孩子的撫養和教育成為公共的事情;社會同等地關懷一切兒童,無論是婚生的還是非婚生的。因此,對於「後果」的擔心也就消除了,這種擔心在今天成了妨礙少女毫無顧慮地委身於所愛的男子的最重要的社會因素——既是道德的也是經濟的因素。……在這裡,一個在專偶制發展的時候最多只處於萌芽狀態的新的因素——個人的性愛,開始發生作用了。
上述引文並未直接談及同性戀問題,而且馬克思、恩格斯必然也一定會受到他們所生活的時代的限制,在當時,這種平權運動並不是社會生活中引人注目的鬥爭點之一。不過,他們所認為的「個人的性愛開始發生作用」,並沒有必然地限制於異性之間,而對其他可能性是有著一種寬容、開放的觀點。
社會主義運動與平權運動
在實踐中,首先在國家層面取消對同性戀的歧視性條款的,正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而社會主義的革命領袖,往往都有著打破封建舊道德、舊習俗的強烈願望。應該說,性少數群體爭取權利的運動,當然也是建立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累累碩果之上的。
《共產黨宣言》提到:「無產階級應到處支持反對現行社會制度的鬥爭,無產階級在鬥爭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將獲得整個世界。」同性戀平權運動對僱傭勞動者階級有什麼好處?概括而言,從經濟上,同性戀僱傭勞動者不會再因其性取向而被辭退或刁難,他們將獲得尊重和權利保障;政治上,吸引同性戀取向者加入有組織的社會鬥爭,從而培養著階級覺悟;從自由和解放尺度上看,人的性取向可以自由地選擇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加強了。隨著諸如此類的不平等和歧視被廢除,人們逐漸變成了"除在資本和財產面前外,人人一律平等"的狀態。雖然同性戀平權運動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比如使過去因性取向而被排出勞動力大軍的一部分重新加入進來,從而提高了勞動力的配置效率等),但更是將社會反抗的矛頭對準了資本本身,也就是為社會主義創造著客觀上的條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與對待女權運動、民族解放運動等的態度相同,共產主義者強調要把這些運動和無產階級革命、共產主義理論結合起來,無產階級需要在這些運動中取得領導權,引導這些運動向對抗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本身發展,而不是單純地為爭取婦女權利、同性戀權利而爭取,否則,這些運動將依然作為一種資本主義改良運動存在,而不是作為社會主義的革命運動而存在。
中國歷史造就的「中國特色」:一點思考
中國的情況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從十分古老的時期就受到宗教的強烈影響,一夫一妻制和異性戀和宗教觀念牢牢綁定在一起,對於天主教國家而言,更是如此。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從文化上看是一種與宗教保守性對抗的過程。性解放的最高程度,不就是性與愛的結合嗎?不就是把性和愛從種種來自社會的、物質的束縛中不斷解放出來嗎?故而,隨著西方福利制度的改善與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權利在資本主條件下的相對擴大,強制保持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觀念、貞操觀念,都逐漸變成過時的了。如今,「上帝所反感」的同性戀者也逐漸獲得了和異性戀者一樣的各種權利。西方的路徑是馬克思主義所預測的那種「自然的發展過程」,資本主義越發達,社會化程度越高,作為小生產基本單位的家庭也就越來越趨於解體,而性觀念的自由化正是這個過程的反映。
中國並沒有經過資本主義成熟發展的階段,而是從封建社會,經過資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二級跳」直接進入社會主義階段。這必然造成中國具有大量的封建小生產殘餘,封建的觀念殘餘更是非常明顯,至今猶是。由於小生產的存在,與之相適應的家長制度和保守的封建文化觀念,雖然在法理上都被掃除了,但現實中仍未消除。新中國成立後,農民占我國總人口的80%以上,長期生活在封建制度之下的農民,對於曾經地主貴族的三妻四妾、奢靡放蕩、「斷袖」之癖,有著本能的痛恨,故而沒有經歷社會大生產洗禮的、突然跳躍到社會主義的小農們不知所措了,只能求助於曾經的道德——即一夫一妻的道德。這種道德的慣性非常大,直到現在仍統治著中國許多人的頭腦。但是,過去講的「三從四德」,對於婦女在性方面的束縛和男性的默許,恰恰是舊的統治階級灌輸給小農的。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說,革命沒有廢除舊道德,反而加強了舊道德。
只要簡單了解一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不難看出,黨的領袖的思想觀念,其實是很解放的。但是,即使是這些領袖,也不得不服膺於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在落後的生產力之上,還不能建立起旨在為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道德,也無法實現性愛的解放。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加快,社會化大生產已經在東部城市席捲開來了,家庭解體的萌芽已從日益攀升的離婚率中顯現出來;性少數群體受關注的程度也越來越高。社會進步的方向是明確的,但進步不是自然到來的,而是在鬥爭中取得的。共產主義者必須積極地投身其中,取得包括性平權運動在內的各種各樣社會進步運動的領導權,打破小布爾喬亞的個人主義臆想,粉碎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謊言,將之納入廣大勞動人民解放的事業之中。
TAG:寰球紅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