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走出去的首富李嘉誠,留下來的木雕盧進文

走出去的首富李嘉誠,留下來的木雕盧進文

不二臣君

關注微信公眾號每天為大家推送新鮮、有趣、有用的獨到資訊

中國傳統之美,歷來講究精緻細膩而非粗糲。比如窗欞上的雕花,讓人在窗子中漫遊移步觀景,猶如在畫廊中賞畫;明清傢具上的雕花,依靠傳統工藝,賦予家居美感和韻味……先祖們發現了木頭的溫和與生命力,以及純樸的品質,創造出了許多造型凝練、刀法熟練流暢、線條清晰明快的木雕藝術品。

潮州地處廣東東南隅,三面環山,這種地理位置使潮州稱為「省尾國腳」。有趣的是,木雕文化卻在這個角落之地蓬勃延續。盧進文出生在木雕之鄉廣東潮州西都村,100多年前,正是這裡的木雕藝人用手中的木槌和刻刀一刀一刀地刻出了潮州木雕的名氣。

潮州木雕的興起,得益於乾隆年間海外貿易的興起,當地的富商巨賈將大量的資金投入祠堂廟宇的建築上,為了顯示華麗和富有,不惜工本追求建築物裝飾豪華繁褥,木雕藝人也為迎合主人要求,竭盡全力追求盡善盡美。

作為家族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盧進文的童年是在各種木雕、木屑度過。長輩的嚴苛是盧進文學習木雕面臨的最大考驗,放棄的念頭一直縈繞。

盧進文回憶說,學習木雕最難忘的就是磨刀,有時候半天都磨不好,爺爺就會罵他,這個時候盧進文就更加討厭做這個,因為磨起來很麻煩,而且很辛苦。直到爺爺去世他才明白,如果不嚴厲,將來肯定做不好木雕。

學習木雕,先輩的規矩是5年練好基本功,就可以出師。但要大成,則需要10年以上時間去積累和練習,打磨成自己獨有的風格。從15歲選擇木雕,到自成一家,盧進文在木雕這條路一干就是30年。

昔時的潮州木雕藝人都有「斗藝」的傳統,相當於今天的勞動竟賽。主人在建屋時為求精益求精,會請來兩位師傅由他們各自負責一側的裝飾,並在大堂中間豎起一堵牆,防止「偷藝」。待到完工之日,便是拆牆之時,屆時師傅的技藝便可一比高低。正是這種長期充滿著鬥技斗藝競爭的環境,激勵了民間藝人的進取心,提高了藝人的技藝。

盧進文的出師,也源於一次「斗藝」。當時還在爺爺手下當徒弟的盧進文聽說隔壁縣有座祠堂需要木雕匠人製作木雕,他興沖沖地趕過去毛遂自薦。但是當地人都不相信他,認為年紀大的的木雕匠人才有能力有經驗獨立完成木雕工程。

最後在盧進文的懇求下,祠堂的負責人讓他畫稿試試,最後出來的作品讓大家都眼前一亮,無論是構圖還是木雕的設計都很有想法。家族的負責人當即拍板,讓他負責木雕工程。從此,盧進文也開始了自己的木雕生涯。

一件木雕作品的完成大概需要3個月以上時間,30天打上手,60天打下手,7天打磨、上漆,這樣也還只是完成一件普通大小的木雕。

描形被視為是一種必經得過程和必具的功夫,盧進文用筆描繪出所要雕繪的圖案或形狀大樣。不同位置、不同層次的圖案,圖形可用不同色線代表。也有不描形只打一點部位記號或簡單輪廓便進行雕刻的,但多數雕刻特別是精細木雕。

一件好的木雕作品,從選材開始。在選材方面,裝飾用途的木雕多選用香樟木,因為香樟木的木質較柔,縱橫紋較少,雕刻起來較靈活,但也有選用其它的木材,如沉香木、紅豆杉等。

盧進文表示,一件講究的木雕作品,會選用存放一到兩年的木材進行雕刻,儘可能選取一整塊的木材作為雕刻材料,這樣的木材被稱為能夠「成材」的木材,如果不能「成材」,則要選取兩到三塊木材進行拼組。然後根據木材的寬度和長度構思、畫圖、雕刻。在形成半成品時,把半成品再放上幾個月,使木材的水分進一步蒸發,再進行下一步的雕刻,這樣,才能保障作品完成後不會出現龜裂現象。

打上手是對一塊平整原木的第一次動刀,作為奠基之筆,盧進文把這一步看得尤為重要。事實上,每一次打上手都不是按圖索驥,而是一次全新的創作。紙上的花鳥只是平面的,沒有弧度和深淺,而木雕要創造立體感。在一個立體的坐標中,鳥的姿態,花瓣和葉子如何安排,這些全都依靠盧進文腦海中的想像。

完成粗坯之後,就要進入「修」的程序,即對粗坯進行精細的加工。潮州木雕講究精細生動,這些特徵要在修的過程中實現。盧進文說,「修」就要對粗坯的深淺進行更進一步的改進,讓立體的東西更立體。例如,鳥的翅膀為了靈動,就要雕得很薄;一片荷葉如果比較大,「你打下去還剩那麼多,那你就在下面再搞一個葉子。」

七分雕,三分磨,這是木雕匠人一直遵循的法則。「修」好了以後,就到了用砂紙打磨的過程,重複打磨一個星期,木雕表面顯得更光滑。

漆上得好與壞,會直接影響整個作品的視覺效果和保存年限。盧進文需要反覆上漆,直到得到自己滿意的作品。

從毫不起眼的木料變成了最後的木雕,古老的傳統技藝如今還在現代人手中留存展現。然而面對現代技術的衝擊和後繼乏人的尷尬局面,盧進文雖然無奈,但還是下決心,要堅持一輩子。

不曾離開過家鄉,不捨得放棄家傳技藝,不懂得利用現代技術取巧。盧進文的堅守與這個時代一切求快的氣質顯得格格不入。在日復一日的生活里,這個憨厚的漢子用自己手中的刻刀,一刀一刀的刻出屬於自己內心的小世界。也通過一件件木雕,訴說著一部屬於自己的木雕傳承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古物一世界 的精彩文章:

從商業攝影師到木勺匠人的轉型—黃強
沈園:此情可待成追憶!

TAG:一古物一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