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下南洋」:品鈦合作東南亞銀行巨頭,挖掘消費金融新藍海
隨著國內消費金融市場由藍轉紅,同時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金融科技出海東南亞的潮流愈演愈烈。
4月16日,品鈦(PINTEC)與新加坡大華銀行(United Overseas Bank,UOB)在新加坡宣布成立合資公司華鈦科技(Avatec.ai(S)Pte Ltd 簡稱為Avatec),在東南亞地區進行消費金融領域的業務布局。與直接在東南亞展開放貸業務的公司不同,Avatec是一家由主流銀行和科技公司設立的服務金融機構的金融科技服務商,還將與東南亞一系列的互聯網企業和場景合作,以輸出信貸技術服務為主。這也是東南亞地區的銀行首次成立這種合資公司。
這也意味著,中國金融科技的出海方式也呈現更加多元化的特徵,以挖掘東南亞這一潛力巨大的市場中的多種商業機會。
中國和東南亞的「天然接近」
東南亞之所以成為國內金融科技的出海「聖地」,有其客觀原因。與歐美市場有成熟的徵信基礎不一樣,發展中國家往往缺乏基礎的信用體系建設,然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發展中國家也積累了一大批移動和社交數據,這些數據在一定程度上,能成為消費金融的基礎。
過去的兩年多時間來,正是基於大量的移動互聯網數據,中國國內的消費金融不斷探索,業務量得到飛速發展,積累了關於消費金融的經驗和技術。這種模式下的消費金融,與歐美消費金融行業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
"東南亞的基礎條件和市場性質與中國很相似。」一位業內人士分析,東南亞地區與曾經的中國市場有著徵信基礎薄弱、金融服務的缺失等相似基礎,賦予了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出海東南亞的信心。
以擁有近3億人口的東南亞第一人口大國印尼為例,其銀行貸款僅占信貸市場約3成,其金融服務的滲透率非常低。另外,東南亞地理位置與中國的接近性、人口紅利等天然條件不必贅述,快速普及的移動互聯網和快速發展的經濟和居民消費力為東南亞信貸市場的成長奠定了良好基礎。
對於出海東南亞的中國消金企業來說,將已經過國內信貸市場檢驗的業務模式、風控技術、市場經驗、對業務風險與政策風險的預警機制等,拿到東南亞市場上進行應用,中間的試錯成本總體可控,成功概率較高。
可以說,國內的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大數據風控技術給中國傳統信貸業務帶來了巨大影響。創新力量的出海,同樣會深遠影響東南亞金融業的服務質量和效率。
大企業紛紛布局
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裡,不但BATJ等大型互聯網企業通過投資、收購、建立合資公司等多種方式進軍東南亞;宜信、陸金所、同盾、閃銀等國內知名Fintech企業也先後登陸東南亞。
為了順利進入東南亞市場,與東南亞本土企業合作是最常見的打法,類似的合作案例在BATJ的東南亞布局中不勝枚舉。
例如,京東就曾投資印尼出行平台Go-Jek、在線旅遊門戶Traveloka、與東南亞大型零售商尚泰集團共同成立金融科技合資公司;螞蟻金服注資菲律賓數字金融公司Mynt、與印尼Emtek集團成立子公司開發移動支付,阿里投資印尼電商平台Tokopedia、東南亞主流電商Lazada;騰訊收購泰國最大門戶網站Sanook.com、投資泰國數字內容平台Ookbee。
TAG:漫步金融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