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藝雜貨鋪‖曾為大梁客,不負信陵恩

文藝雜貨鋪‖曾為大梁客,不負信陵恩

文為「韓江布衣」公眾號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搬運轉載,違者後果自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百日讀詩計劃第三十一天,今日是「七絕聖手」、「詩家夫子」王昌齡的《答武陵田太守》:

仗劍行千里,微軀敢一言。

曾為大梁客,不負信陵恩。

之前推送過王昌齡的《送郭司倉》,不知各位是否還記得這位「詩家夫子」、「七絕聖手」。清人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序例》說:「摩詰(王維)、少伯(王昌齡)、太白(李白)三家鼎足而立,美不勝收。」可知在古時,王昌齡的名氣比杜甫等人還要高出許多。

嚴羽《滄浪詩話》說:「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尤能感人動意。」意思是唐人的好詩,往往都是征戰戍兵、貶謫遷官、羈旅行役和離別這樣的主題,因為這樣的主題往往能「感人動意」。今日所推的詩,正是王昌齡辭別長官田太守所作。王昌齡當時是武陵太守田先生的門客,還不屬於正規編製,田先生一直對王昌齡的才華青睞有加,因此臨別時還為其設宴餞行,王昌齡有感於太守的禮遇,於是作此詩答謝。

詩歌內容其實很簡單,「仗劍行千里」是說詩人自己仗劍走天下,「微軀敢一言」意思是說自己卑微的地位身份向太守說一句,說一句什麼呢?「曾為大梁客,不負信陵恩」。

這裡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起句「仗劍行千里」要怎麼理解?是作者「仗劍行千里」,還是作者為了表達情誼而「杜撰」的行為?中國自古以來遊俠的風氣很盛,春秋戰國時期的刺客俠士千百年來受人歌頌,秦漢時期的遊俠生活也令人嚮往,魏晉時期時局動蕩俠士英雄輩出也感染了好幾代人,到了唐朝,遊俠的風氣也一直很盛。比如陳子昂、韋應物,《唐才子傳》寫他們二人都是少任俠,到成年的時候始悔,折節讀書,還有大名鼎鼎的「詩仙」李白,他也曾在自述生平的時候說自己年輕的時候當過幾天遊俠。所以,王昌齡作為一名邊塞詩人,有過「仗劍行千里」的經歷或者有「仗劍行千里」的打算也不足為奇。不管作者是否「仗劍行千里」,總之,此句一出,一個豪氣干雲威風凜凜的俠者形象就已經躍然紙上了。然後作者自謙地說,「微軀敢一言」,一個「敢」字,充斥著綠林好漢「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的氣概,這份氣概積蓄了之後,作者要對田太守說什麼呢?

他說:「曾為大梁客,不負信陵恩。」這一句的意思是,曾經是大梁的幕僚門客,就不會辜負信陵君的知遇之恩。劈頭蓋臉這樣一句,什麼意思?很簡單,借古喻今,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其實是:您(田太守)如此的禮遇我,我曾經是您的客人,便不會辜負您對我的禮遇。簡單來說,就是「我」會知恩圖報,謝謝了!此時說完應該滿飲一碗然後作揖背劍而去。當然,具體情況是什麼樣的,有興趣的可以去考證一下。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是大梁和信陵君,不是邯鄲和平原君、營丘和孟嘗君、郢都和春申君?他們四位都是戰國時期赫赫有名平起平坐的「戰國四君子」啊,而且都求賢若渴禮遇才士,每人的門客極盛時都有好幾千人,用來比喻「禮遇」與「報答」都挺合適的,為什麼偏偏是大梁和信陵君?答案只能從問題上找,要麼是「大梁」具有某種象徵,要麼是「信陵君」能作為某種代表。

首先看看「大梁」。大梁是戰國時期魏國的都城,是當時中國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而王昌齡是山西太原人,他個人與大梁無關。與太守相遇辭別的地方是武陵,古武陵郡在武陵山脈的範圍,大概在湖南常德一帶,如果要說和「戰國四君子」的誰有關係,那就是楚國的春申君了,因為武陵曾經隸屬於郢州,可見這也不是。那只有可能是太守的籍貫是大梁了,這個暫時不可考,所以存疑。那麼答案只能從「信陵君」身上找了。

信陵君魏無忌有什麼過人之處嗎,或者說他憑什麼壓制其他三位公子,而被王昌齡選中呢?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四位公子在戰國時期屬於貴族名人,自有過人之處,可以為當時的四大翹楚,而四人之中,各有劣根,唯獨信陵君可以說一生都沒犯什麼錯。那麼平原君、春申君和孟嘗君都有什麼不足呢?

首先是平原君。信陵君為了救魏國,不惜違抗王命,竊符救趙,然後躲在趙國生活了十幾年。信陵君平時就聽說趙國有兩個賢人,一個混在賭徒隊伍里,一個終日醉酒,信陵君仰慕已久,為了和他們親近,便整日與他們同進同出流連於賭坊酒肆。於是,平原君就和他的夫人,也就是信陵君的姐姐說:「你弟弟也太不像樣了,我還以為他是什麼君子,沒想到整日和寫賭徒酒鬼廝混。」信陵君聽姐姐說了之後,便立刻辭行,並且將事情一五一十說了出來,還告訴他姐姐,平原君這樣不識賢人,不值得他與之為友。結果平原君知道後很是羞愧,便脫帽向信陵君謝罪,並堅決請他留下。平原君的門客也因此,紛紛轉投信陵君門下。別的不說,這個「求賢若渴」的水平,平原君不如信陵君。

然後說一說春申君。春申君和其他三位公子不一樣,他不是王室的人,而是靠自己的本身獲得封地的,那麼他有什麼問題呢?他的問題在於對外窮兵黷武,對內雖然禮賢下士,但他的門客大多逞強好鬥,奢侈浮華,就這一點,大概就能想見這些人是什麼水平。不僅如此,春申君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接受李園的建議,將自己已有身孕的夫人獻給未有子嗣的楚考烈王,這是很下作的行為,可以理解為楚國就滅在他手裡了。後來李園怕事情敗露,埋伏刀斧手要刺殺春申君,春申君的門客給春申君提了醒,勸他先下手為強,可是春申君不聽,他認為李園不會那樣做的,結果傻傻的成為刀下鬼,全家因此滅門。就這個致死的知識水平和為了權位的無恥行為,王昌齡也不會選擇他來比喻田太守的吧。

最後是孟嘗君。王安石在《讀孟嘗君傳》中有一句話:「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雞鳴狗盜」這個詞語來自孟嘗君的門客,孟嘗君有次出使秦國被秦王扣留並且要殺了他,結果他的一個門客披上狗皮到王宮裡偷來嬪妃指名要的狐白裘,讓這個嬪妃幫忙吹枕頭風使秦王放了孟嘗君。秦王一時疏忽答應放人,孟嘗君一伙人就跑,結果秦國的律令規定未聽見雞叫不能開城門,眼看秦王的追兵將至,於是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就扮雞叫,雞一聽見雞叫就都跟著一起打鳴,城門因此打開,他們才得以逃出。王安石因此認為孟嘗君手下的門客水平普遍不高。但孟嘗君的問題還不在這,孟嘗君逃出秦國之後途徑趙國,便去拜訪平原君,結果趙國百姓聽說孟嘗君來了,都想看看大名鼎鼎的孟嘗君長什麼樣,沒想到「大失所望」,於是有人說:「我們一直以為孟嘗君是威風凜凜的大丈夫,沒想到是這樣一個瘦小的男人啊。」結果孟嘗君大怒,和手下的門客下車四處砍殺,差不多殺了一個縣的人。如此胸襟,如何配得上「君子」二字?可見,用他來比喻田太守也不可。

那就只剩下信陵君了。信陵君一輩子沒有什麼大錯,小錯也大多屬於得意忘形之類,但經過門人勸說都能迅速改正,後來孟嘗君田文垮台,有一大半的門客都轉投信陵君,平原君的門客也在信陵君客居趙國的時候紛紛跳了槽,可見「四君子」之中,唯有信陵君深孚眾望。用他來比喻田太守,則身為「門客」的王昌齡也會因此自抬身價。

好了,話不多說,王某告辭!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

讚賞

本意無心隨讚賞,

且將拙作換書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韓江布衣 的精彩文章:

文藝雜貨鋪‖寸心言不盡,前路日將斜
二十四節氣與歲時節日

TAG:韓江布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