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池的榮光
在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
有這樣一座水鄉
它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
是山東省的南大門,
曾被乾隆皇帝稱為「天下第一庄」。
然而八十年前,日本侵華戰爭將這裡變成了戰場。中國軍隊以死傷數萬人的代價,取得了抗日以來最關鍵一場戰役的勝利。在此之前,中國與外辱交戰,敗績居多。
台兒庄,
成為了抗日戰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嚴辦韓復榘
1938年,正處於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武漢風雲際會,成為國共兩黨再度合作的重要政治舞台。葉劍英來到武漢,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委員兼參謀處處長,協助周恩來分管軍事和統戰工作。中共方面認為,必須狠狠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利用國共兩黨的統戰關係,推動國民黨在徐州地區打一個大勝仗。為了抗日大局,周恩來還主動登門,面見尚在武漢的李宗仁。
台兒庄大戰紀念館講解員 王晴:
在台兒庄戰役正式打響之前,周恩來同志曾委派張愛萍來到徐州,向李宗仁轉達了中共方面關於台兒庄作戰的基本方針:一是日軍佔領濟南後南下,孤軍深入,驕兵必敗;二是在濟南以南,徐州以北,它的地形很好,而且台兒庄一帶又有山區,對中國軍隊非常有利;三是在北邊有八路軍的積極配合,集中兵力打一個大勝仗,可以給日軍一次沉重的打擊。
李宗仁(左)與張愛萍
在經歷了華北、淞滬、南京戰場的失敗後,國民政府統帥部轉變了戰略,過去單純固守陣地、據點死拼的戰術被否定,國軍吸收了紅軍的游擊戰打法。在徐州,李宗仁制定了漸次抵抗的戰術:先以部分兵力正面佯攻敵人,然後撤至側翼,待敵攻入時,再以生力軍正面頂住敵人,以先前撤退之部隊從側翼猛攻敵人。
從當時的戰局來看,該計劃既符合持久消耗的戰略方針,也周密可行,如能照此執行,中國軍隊完全可能達到戰役企圖。然而擔任黃河守備第五戰區副司令的韓復榘,卻改變了預定計劃。
韓復榘
在韓復榘看來,保存實力是第一要務。在打不贏日本人的前提下,自己一定要保存力量,避免被蔣介石借日本人的手消滅。
我們有這些部隊,到哪裡都可以自立。帶著民生銀行,到哪裡都有花的,也有吃的
「他的愚而好自用的簡單頭腦終於誤了他。」
林治波 專家:
有一個小的細節是蔣介石從南方派來協助韓復榘防守黃河鐵橋的一個炮兵旅,在戰局不利的時候,沒跟韓復榘打招呼就悄悄撤了。韓復榘發現之後就大為震怒,本來他就想保存實力,不想抗戰。他一看蔣介石也不堅定,而且也信不自己。當時他就大罵蔣介石,覺得你抗戰不堅定,你捨不得花力量,我還幹嘛要在前面賣命。
蔣介石與韓復榘
1937年12月22日,日軍進攻黃河渡口,北線局勢嚴峻,韓復榘既不投降也不抵抗,棄地逃跑。日軍第10師團由青城、濟陽間渡過黃河,韓復榘於24日即率軍南退,26日濟南失守。韓復榘的不戰而退,華北日軍長驅直入佔領津浦線北路,第五戰區第一二期作戰計劃被完全打亂。
蔣介石深知韓復榘的這種作法,會造成整個中國軍隊抗日意志的瓦解。1938年1月11日,蔣介石在開封召開第一、五兩戰區高級軍官會議,作了《抗戰檢討與必勝要訣》的講話。他說:「軍紀蕩然為第一大罪惡」。1月24日,韓復榘以違抗命令、擅自撤退罪,被依法處以死刑。這個果決的行動,重振了低迷的軍心與士氣。
一笑泯恩仇
龐炳勛
1938年2月,中國軍隊剛在淮河擋住北上日軍,魯南的臨沂即遭到日軍攻擊。情急中,李想起近在海州的第40軍龐炳勛。作為西北軍老將,龐炳勛為人圓滑,以善保存實力著稱。在多年戰亂中,是位「不倒翁」式人物。加之龐為西北軍偏將,久為中央所歧視。 因此,讓龐擔負守衛臨沂重任,李宗仁最初也頗為擔心。他在回憶錄中說:「凡為龐氏的指揮官和並肩作戰的友軍,莫不對其存有戒心。」
龐初調第5戰區,李對前來受命的龐炳勛就破格優禮相待。兩人同為50歲以上,李尊龐為老大哥,自己謙稱小弟。
榮維木 專家:
李宗仁在處理蔣介石和地方實力派的關係時,就是兩個原則:蔣介石對的他支持;蔣介石做得不對的他就去安撫,團結這些雜牌軍。
願在有生之年與你共同抗日報國。
讓李宗仁頗感意外的是,大敵當前,
這位素來口碑不佳的老將竟一改往日的油滑。
「長官德威兩重,我們當部屬的,能在長官之下為國效力,天日在上,萬死不辭,長官請放心,我這次絕不再保存實力,一定同敵人拼到底!」
龐炳勛誓與臨沂共存亡
龐炳勛果然說到做到,赴臨沂守衛後,上來就與日軍打了一大仗。
1938年2月27日,既蔣介石飛抵徐州視察的同一天,日軍擁有近萬名士兵,被稱為「鋼軍」的第5師團以坂本支隊為先鋒,向臨沂發起攻擊。相比之下,龐炳勛的第40軍雖號稱「軍團」,卻是個空架子。面對實力強過自己的日軍,龐炳勛將主力部署在臨沂城下,從兩旅中分出一個旅主動出擊,向臨沂以北的湯頭一帶阻擊日軍。日軍火力猛烈,激戰數日,攻佔湯頭,繼而進抵臨沂,向城外的主陣地發起猛攻。
久經戰陣的龐炳勛見勢不妙,以一部在主陣地堅決抗擊,另兩部從左右兩翼向敵側後迂迴,組織反擊。日軍沒料到龐會來這麼一手,被迫收縮兵力,與龐周旋。由於龐炳勛出身下層,能與士卒共甘苦,因此他的軍隊實力雖小,卻是一支子弟兵,有生死與共的風尚。因此,龐一聲令下,官兵上下合力,竟將日軍從臨沂城下一直趕回湯頭,幾天不敢再向臨沂城前進一步。
李宗仁
當時隨軍在徐州一帶觀戰的中外記者與友邦武官不下數十人,大家都想不到一支最優秀的「皇軍」,竟受挫於一不見經傳的國民黨「雜牌部隊」,一時中外哄傳,彩聲四起。
為挽回面子,日軍又以飛機、戰車增援坂本支隊,3月9日,再次向臨沂發起猛攻。這次日軍來勢兇猛,雙方都拼了命。從3月9日到11日,龐炳勛5個團打得只剩3個團,最後連貼身衛士、馬夫、伙夫、擔架兵都派上去了。對一向善保存實力的龐炳勛來說,這是他38年戎馬生涯中第一回。
龐炳勛
我年將60,一腿尚瘸,毫無牽掛。如能在中國復興史上寫上一行,是生而有幸啊!
就在龐炳勛連電告急,決心拼光老本守衛臨沂的同時,另一支中國軍隊第59軍,正在軍長張自忠率領下,十萬火急,飛馳臨沂增援。
然而,當得知李宗仁所派的是張自忠時,龐炳勛心裡頓時涼了半截,喜悅瞬間又逝。
張自忠
張自忠龐炳勛同為西北軍將領,1930年的蔣、馮、閻、桂中原大戰,蔣介石取得了勝利。西北軍土崩瓦解。西北軍將領們各找各的出路,龐炳勛為擴充實力,竟然趁亂突然向友軍張自忠發動襲擊,險些要了張自忠的性命。
據說,張私下對第五戰區參謀長徐祖詒說:「我在任何戰場皆可拼一死,唯獨不願與龐炳勛在同一戰場。」
李宗仁深知張為人耿直,言辭不多,但深明大義。他對張曾有知遇之恩。當初張自忠蒙「漢奸」冤名赴南京申訴時,是李宗仁和西北軍元老馮玉祥等共同向蔣介石力薦,使張重回軍中,得以在戰場上洗刷冤名。此刻大敵當前,張不會恩怨不分。
李宗仁
你和龐炳勛有夙怨,我甚為了解,頗不欲強人之所難。不過以前的內戰,不論誰是誰非,皆為不名譽的私怨私仇。龐炳勛現在前方浴血抗戰,乃屬雪國恥,報國讎。我希望你以國家為重,受點委屈,捐棄個人前嫌。
絕對服從命令,請長官放心。
張自忠
3月11日,當張自忠聞日軍攻城日猛,龐炳勛危在旦夕時,竟率官兵以晝夜強行軍一百八十里的速度只一天一夜,於3月12日提前到達臨沂城西的沂河岸邊,到達後張自忠不待歇息,即赴臨沂親見龐炳勛,共商解圍行動。
臨沂城內,龐炳勛聞張自忠援軍到了,冒著炮火出城相迎。這對昔日仇人於危難中再次相見。
龐炳勛
自忠老弟,我沒想到你會在生死關頭來救我,如遲來一步,你就要替我收屍了。
龐兄請放心,過去老賬一筆勾銷,小弟一定拚死幫你打贏這一仗。
張自忠
李宗仁
若非張氏大義凜然,捐棄前嫌,及時赴援,則龐氏所部已成瓮中之鱉,必至全軍覆沒,其感激張氏,自不待言,從此龐張二人竟成莫逆,為抗戰過程中一段佳話。
張龐聯手
3月14日凌晨四時,張自忠率部強渡沂河,從側背向圍攻臨沂的坂本支隊發起猛攻。日軍措手不及,被迫分兵應對。龐炳勛抓住戰機,從城下陣地向日軍展開反擊。這對老冤家內外呼應,使日軍腹背受敵,兩面應戰。
臨沂之戰自1938年2月中下旬至3月底,持續一個多月。張自忠和龐炳勛這對昔日仇人,聯手將板垣師團扭住,折斷了日軍攻擊徐州的「左臂」,使日軍企圖兩路出拳、合擊徐州的戰略化為泡影。一個多月的戰鬥,張自忠59軍和龐炳勛的40軍團共傷亡萬餘人,日軍第5師團傷亡三千餘人。該師團入侵中國以來,遭到平型關之後第二次嚴重挫折。
血戰台兒庄
1938年3月,蔣介石親赴徐州,聽取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將軍的彙報。
林治波 專家:
原來大家以為蔣介石是來鼓勁、來督戰來的。但是不是,他來是要建議李宗仁這個戰役取消。 李宗仁一聽感到非常氣憤,堅決不同意,因為他的兵力調配和戰略構想已經完全形成了。南邊堵住,東邊堵住,這邊實行圍殲,而且他聯絡了雜牌軍的這些將領,他就談得很好,他很有信心。
李宗仁「瓮中捉鱉」的方案是:讓湯恩伯的第20軍團讓開津浦路正面,誘敵深入,以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在台兒庄防守運河一線,頂住敵人,再令湯恩伯的第20軍團向敵側背予以堅強有力進攻,包圍聚殲敵人。
此戰術的成敗在於:一、能否在台兒庄頂住敵軍瘋狂進攻;二、湯恩伯的第20軍團能否及時對敵軍形成合圍。擔當台兒庄的守城任務的部隊舉足輕重,如果頂不住敵人,圍殲計劃將前功盡棄。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高級將領的合影
(右三張自忠、右四李宗仁、右五孫連仲、右六湯恩伯)
1938年3月21日,湯恩伯的20軍團在津浦線上與敵作間斷而微弱的抵抗後,即奉命陸續讓開正面,退入抱犢崗東南山區。敵軍果然不出李宗仁所料,舍湯軍團而不顧,儘其所有,延津浦線直撲台兒庄。3月23日拂曉,中國軍隊在台兒庄前線搜索前進時與南下的日軍騎兵部隊遭遇,從而打響了台兒庄一線戰鬥的第一槍。此時,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背靠大運河,已在台兒庄布下口袋陣,只待日軍進入。
然而,孫連仲部武器裝備極差、槍支混雜,它脫胎於馮玉祥的舊西北軍,在中央眼中是雜牌部隊,人員、彈藥長期得不到補充。臨陣前,才由李宗仁將軍急調入一批重武器。這支部隊名義上叫集團軍,實際上只有三個師,在台兒庄有兩萬餘人;而日軍有一萬多人,以當時兩軍火力水平,中國軍人的人數需在日軍7倍,兩方才能戰平。
1938年台兒庄大戰中
孫連仲(手持電話者)在台兒庄郊外
台兒庄戰前,湯恩伯與孫連仲約定,台兒庄我軍一旦與敵人交火,湯部20軍團馬上抄襲敵人側背,協力夾擊敵人,孫部只要在台兒庄堅守三日,即算完成任務。但從3月23日開火到27日,三天過去了,孫連仲仍見不到湯恩伯的影子。孫馬上給湯恩伯發了求援電:連日受敵猛攻,第31師傷亡慘重,盼以全力攻擊敵之側背,支援台兒庄戰鬥。但,未見湯恩伯的動靜。
李宗仁也給湯恩伯發去緊急電令:「台兒庄方面孫集團陷於膠著狀態,敵我均在困難中,貴軍應為有力之援助迅速南下夾擊之。」然而電報有如石沉大海。
湯恩伯
原來湯恩伯一直自持為蔣介石嫡系,不聽軍令,即使是戰區司令李宗仁的賬,湯也不買,他曾當面指著李說:「李長官我告訴你,能在我面前指手畫腳的,全中國只有蔣委員長一人,其他人說的話,我認為是放屁,放屁!」
湯恩伯當時的心態是:先觀望一段再說,如果台兒庄不保,那麼,他的第20軍團與日軍主力接戰,就有被消滅的危險。反之,如果台兒庄守軍能挫敗日軍,最大限度地消耗敵軍,那麼,打疲憊之敵更容易、更省力,更有把握,也更便於獲得戰功。
4日深夜,此時守衛台兒庄的孫連仲部2萬餘人已傷亡一萬四千,全庄四分之三地盤為日軍佔據,但孫部仍背靠運河在城南一隅頑強死守。
台兒庄戰役
李宗仁對湯軍團的避戰行為十分不滿。將湯軍團的避戰情況電呈蔣介石知曉,同時於30日晚8時再次電令湯恩伯立刻從側翼攻擊敵人,蔣介石得知情況後,也給湯恩伯發去電報,他給湯恩伯下達了台兒庄作戰任務的最後期限4月6號。湯恩伯接到電令後,知軍令不可再違,方開始督促所部加緊進攻。
1938年4月6日,中國軍隊對日軍發起了總攻。日軍第10師團、第5師團這兩支號稱精銳的部隊在中國軍隊的包圍攻擊下倉皇退逃,連大批重型武器、軍需物資和士兵屍體都不得不遺棄戰場。美國作家塔奇曼記載道:台兒庄戰鬥「是日本建立現代化軍隊以來遭受的第一場引人注目的大慘敗」。
編輯:伊梵、蒙小度
TAG:鳳凰衛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