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怎樣對待寶寶的「懶病」?

怎樣對待寶寶的「懶病」?

孩子會走路以後卻不愛走了,非要媽媽抱;

能自己拿著勺子穩穩的吃飯了,突然又要大人喂;

明明能在自己的小床睡了,卻非要蹭到大床上。

寶寶的「退步」行為,你經歷過嗎?孩子真的是「懶」、「無理取鬧」嗎?

被抱的孩子有安全感

孩子要抱抱,是尋找溫暖。

有一個有趣的實驗:給一隻新生的小猴子「兩個猴媽媽」。一個是絨布縫製成的猴媽媽,沒有奶瓶;另一個是鐵絲紮成的猴媽媽,掛著個奶瓶。然後讓小猴子選擇它喜歡的猴媽媽。

結果,小猴子選擇了絨布猴媽媽,幾乎所有時間都挨在其身邊,只有肚子餓的時候,才跑去鐵絲猴媽媽那兒喝奶,喝完了又回到絨布猴媽媽身旁了。

從這個實驗中,就可以知道,對於嬰幼兒來說,他們最需要能帶來溫暖的媽媽。而溫暖的媽媽,必然是有「溫度」的,這個溫度就需要肢體接觸來傳遞。寶媽經常給孩子抱抱,就能讓孩子感受到被愛,感受到安全感。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懶」病?

這樣的行為倒退其實特別正常,一般發生在孩子1歲半到2歲之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最開始學會走路的「新技能get」的新鮮感消退了,就開始尋求抱了。

還有增加走路的快樂

1、可以拿學步時的玩具逗他玩。

比如我曾經提到過的玩具推拉車,可以讓寶寶牽著走,發出嘎啦嘎啦的聲音,也可以大人牽著在前面走,寶寶在後面追。或者帶幾個球拋開,讓寶寶去找,還可以換套色彩鮮艷的餐具,讓寶寶眼前一亮。總之把走路、吃飯都變成一件妙趣無窮的事情。

2、動起來

其實剛會走路的孩子都是好動的,那不妨利用這個特點,在日常的走路里加一點料。最常見的比如,帶著孩子邊走路邊唱歌,學小兔子跳跳等這裡就不多說了。

比如還可以聽指令走路,先創造一些遊戲規則,比如,「我數數,數數時我們走,聽到我說停,我們都停下來;我繼續數數後,我們繼續走」。這個遊戲本身又能鍛煉孩子聽從指令和自控力。

3、我看到

在走路的過程中,你和孩子輪流說自己看到了什麼,誰先說重複了就要給對方一個愛的親親。這個遊戲本身也是在鍛煉她的觀察能力。

早教的第一步就是讓孩子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但小孩子的觀察大都是散的,所以通過這個遊戲也能引導孩子去看到他們平時沒留意的東西。

對小寶寶來說,如果孩子已經玩的很累了,如果這一陣子你陪孩子比較少,那就抱抱你甜蜜的負擔吧。不用上綱上線要求孩子一定要自己走,也別隨意貼標籤說寶寶太懶。

如果因為疏於陪伴孩子,不妨也欣然接受這段退步的時光。媽媽可以寬慰自己,只有在孩子這麼小的時候他才會如此喜歡爸爸媽媽的懷抱,不如好好享受當下孩子的撒嬌要求吧~

更多孕育知識,盡在搖籃孕育APP!

下載搖籃孕育App,輸入寶寶生日,查看每天屬於你的專屬內容,讓搖籃孕育陪你一起長大!

搖籃網微信號: yaolan-com-搖籃網——中國母嬰平台的引領者,20年來,專註科學孕育知識的整理和傳播,為母嬰健康產業提供優質服務,旨在成為母嬰行業的米其林,打造行業生態圈。搖籃網付出一切,只為幫你成為更專業的媽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搖籃網 的精彩文章:

曬出和媽媽的合影——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夏日必備的太陽鏡,寶寶該不該戴?要怎麼選購?

TAG:搖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