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體式,和自己進行一場對話
這裡是慕蘭瑜伽2018年4月第4篇文章
▼
許多時候,我們的內在眼鏡是關閉著的。
於是,我們看見利益,卻看不見真理;
看見萬物,卻看不見美;
看見世界,卻看不見上帝。
我們的日子是滿的,生命卻是空的;
我們的頭腦是滿的,心卻是空的。
周國平先生好像道出了我們如今大多數人的現狀。
回想一下,平常去做一件事情,你是真心想去做,還是帶著功利性去做呢?我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社會人心浮躁,大家都過快過急地追逐眼前各種利益。
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期盼收穫遠遠大於付出。很容易就被功利性所困擾,自覺地或不自覺地。但是我們可否嘗試,把沉沉的心先放下來,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去做一件事情呢?
這時候就需要我們自己與內心的交流。
在習練瑜伽當中,道理也是一樣的。
你得全神貫注,以虔誠、奉獻、專註的心習練姿勢;方法應誠實,表現應誠實。演練姿勢時,必須知道身是否接受了心的挑戰,或心是否接受了身的挑戰?你的身體實際感受到姿勢嗎?
還是因為書上說這個姿勢對身體有某某功效,所以你就照做?你是受到書本的影響,一心追尋別人寫出來的經驗?還是演練時你用清純的心,根據自己的體驗對姿勢有了新見解?
除了完全的誠實,你還得有十足的信心、勇氣、決心、覺知和專註。當頭腦、身體和心有了這些質地,你的姿勢就會做得很好。體式必須用光和美供奉演練者整體的身、心、靈。這是用身體來做靈性的修鍊。
體式是姿勢的意思,是身、心、靈在統一狀態中安置身體的意識。姿勢有兩種層面:一是「做姿勢」,一是「反思姿勢」。
「做姿勢」是動作。當做出某個體式時,四肢和身體擺在固定的位置,叫姿勢。「反思姿勢」是指反省、思考做出來的姿勢,重新思考以及重新調整姿勢,使得四肢和身體依適當的順序安置在位置上,並且感覺安適、舒緩,心能體驗到骨骼、關節、肌肉、纖維、細胞的寧靜與安穩。
通過反思身體的哪一個部位在努力,心是否專註,身體的哪一個部位心沒有洞察到,我們讓心和身體做相同的伸展。當身體在收縮或伸展之際,智覺也跟著收縮、伸展而到達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這就是所謂的「反思姿勢」,這是靈敏力。
當這種靈敏力均勻地觸及身、心、靈,我們就處在冥想禪定的狀態,身和心、心和靈之間的二元對立就消失或粉碎了。
體式的結構不能改變,因為每一種體式本身就是藝術。你得精算、解析每一種體式,這樣才能帶出並呈現出體式的真正樣子。身體的重量要平均分布於肌肉、骨骼、心和智。拮抗力和動作要調和。一般人以為習者是主體,體式時客體,但應以體式為主體,習者為客體;如此,習者、工具(身體)和體式三者遲早會成為一體。
要研究體式的形體。它可能是三角形、圓形、拱形、橢圓形、直線或對角。注意觀察所有這些重點,在這些範圍里研究、演練,如此身體會呈現出體式原本的美妙。
就像切割精美的鑽石,身體的關節、骨骼如同寶石,也要切磋、琢磨,以合乎體式的精細架構。整個身體的感官、心、智、意識以及真我,都參與這個過程。我們不應該調整體式來適合自己的身體解構,而是琢磨身體以合乎體式,這樣體式才會有正確的身體、生理、心理、智覺、心靈的質地。
帕坦伽利說,當正確演練出體式時,身與心、心與靈之間的二元對立就消失了。這就是在姿勢中反思姿勢,在動作中深思、反省。
以這種方式做出體式,有記憶和智覺的身體細胞得以保持健康。通過精確的練習,細胞維持健康,生理就變得健康,心就更接近靈魂。這是體式的功效。應該以這種方式來演練體式,讓心不執著於身,並邁向靈魂的光明,如此習者可安住於靈魂之中。
林清玄曾說: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靜靜坐著思考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尋、觸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論是風土的,或是心靈的,都是一種旅行。
習練瑜伽的我們,時常身體會慢下來,但同時也希望你的內心暫時慢下來。去感知平靜,感知心靈,感知我們自己。
身體會累,我們的心靈也會疲累。
何不靜下來,與自己進行一場對話。相信通過瑜伽,能讓我們奔波的心靈平靜下來。或許,這期間進行自我反思而產生智慧;或許,這是一份真正的境界,是心靈的一份詩意的棲居。
當下的每一天都是餘生最年輕的一天。
長長的路,就讓我們慢慢地走吧。
喝一杯茶,讀一篇瑜論 ↓
本期編輯 | msn
▼
※吳少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而我的角色遠不止一個
※你是否發現瑜伽正在改變著你的生活?
TAG:mulanyog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