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懷瑋:「愛看書」未必「會寫作」 ——學生作文指導雜談

王懷瑋:「愛看書」未必「會寫作」 ——學生作文指導雜談

有家長曾這樣向專家請教:

我家孩子10歲了,非常喜歡看書。平時沒事的時候他不愛做其他事情,總是捧著書看,歷史、科技、文學等。我們覺得孩子愛看書是好事,就盡量滿足他。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孩子的作文卻很差,甚至寫出的很多句子都不通順。如果孩子平時不看書還可以理解,可是他看了那麼多書,作文卻沒有提高,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什麼辦法可以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見《新浪博客》——《孫雲曉的博客》20160421《孩子愛看書卻寫不好作文怎麼辦》)

學生作文,大凡都在閱讀的基礎上開始。不通過閱讀,掌握各種知識,他們的寫作無法開展。所以,前人曾有過精彩總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讀」對「寫」的促進作用。

但是,如果就此認為,只要愛看書,就會自然而然地寫好作文,那是一種誤解。因為這種促進,其實是有前提條件的。

讀書與寫作是兩種不同的學習行為。——讀,主要是掌握知識;——寫,主要是掌握技能。而由知識到技能,是需要人為過度和遷移的。

由讀到寫,首先要有一個定向驅動力。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就要懂得把學習目標指向作文,從而把閱讀與作文掛起鉤來,使學習行為向著實現作文目標發展。否則,只會停留在閱讀環節上,而不會向作文過度。

學生作文由讀到寫的定向驅動力,來自於內外兩個方面。

外驅,主要來自學校。從我國基礎教育階段語文教學體制來看,學生作文,是從小學二三年級,也正是這位家長孩子所在的年齡階段開始。這時,學校從語文教材設計,到語文課堂教學,都會將作文(此時叫習作)任務,列為學生的學習任務。

學校在具體教學中,會採取以範文教學引導學生習作的基本方法,讓學生從讀別人寫的文章入手,過度到自己寫文章,指導學生將閱讀與作文掛起鉤來,並不斷付諸由讀到寫的學習實踐,從而使學生不斷建立起由讀到寫的意識和能力。

來自學校的外驅力,由於與課堂教學、考試甚至升學等因素相結合,因而具有較強的制導性,對於學生來說,起著主要推動作用。

內驅,主要來自於學生自身:一是興趣,也就是對作文具有好奇心,喜歡這種過度。二是需要,也就是懂得作文在學習中的需要,願意進行這種過度。

興趣,在學生低齡段起主要作用;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大,需要逐漸起主要作用。

學生作文的內外驅動力,同樣也不是自然而然具備的,而是需要人為培養的。

孩子初學作文,學校就要讓孩子寫感興趣的事;並從成長需要和社會需要等更高層級,教育孩子認識學習作文的重要,鼓勵和推動孩子學好作文課程。

作為孩子自己,也要逐步懂得學習作文的重要性,努力培養自己學習作文的興趣。

興趣來自於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容易轉變的;所以,保持一份對作文的好奇心,喜歡不斷探究作文的奧秘,是保持作文興趣的重要前提。

孩子的學習好差,要從學校和孩子自身兩個方面進行考察。

這位家長提出的問題,其實更值得學校作文教學的重視。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由讀到寫的推動力,相比傳統教學呈現出了弱化趨向。

一是閱讀教學地位的上升,尚未與作文教學形成良性平衡。

在傳統教學中,學校的閱讀課教學,目的主要指向寫作,從屬於寫作教學。所以,學生在閱讀學習時,指向寫作的目的意識會更直接、更明確。

現在,閱讀學習意義不斷突出,逐步由從屬於寫作學習,上升到與寫作學習並列的地位,有了獨立和系統的教學體系與目標。

由此,在實際教學中,就有了一般性閱讀教學,不太與寫作掛鉤的變化;學生平時的閱讀學習,更多是指向閱讀學習本身的目標。真正與寫作直接掛鉤的,只是有限的範文教學,才有較明確的閱讀到寫作的過度要求。學生由讀到寫的推動力,與傳統教學時期相比,顯然是呈現降低趨勢的。

二是用範文套寫作文的教學方法盛行,弱化了學生由讀到寫的意識和能力。

現在一些老師,主要靠教材和各種考試中的優秀範文學習與套作,來進行作文教學,並將之滲透到學生的課外閱讀與寫作指導之中。

學生平時已沒有太多要過度到寫作的閱讀任務。在小學,特別是低段年級,一些老師更是將每次作文的框架甚至語句,都事先給學生預備好,學生每次作文大多是背誦這些定好的內容,所謂的由讀到寫,基本就是默寫別人的文章而已。

這種傾向和變化,家長們自然也應予以注意。

學生在校的作文情況,是判定學生作文學習狀態與成效的主要參數。這位家長孩子的作文差,是在校作文學習差,卻用課外愛不愛看書來找主因,明顯對錯了「榫頭」。如果再對孩子在校作文情況進行了解,也許才能真正發現孩子作文問題的癥結。

謹記:「愛看書」未必「會寫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蘊玉齋 的精彩文章:

TAG:蘊玉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