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艾灸只能祛寒濕?熱證不能灸?那是因為你還沒看過這篇

艾灸只能祛寒濕?熱證不能灸?那是因為你還沒看過這篇

艾灸作為傳統醫學的瑰寶,在當今社會被人們熟識並廣泛的應用,不僅遍布醫院、診所、養生館,更是走進了千家萬戶。網路時代,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加便捷,在網上隨便一搜,就會有很多詞條出現,面對如此多的信息,沒有醫學基礎的人很容易被誤導,以至於現在提起艾灸,很多人都會說艾灸可祛寒濕,但熱證不能灸,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祛寒濕

大部分人都知道艾灸可以祛寒濕,這是無可厚非的。寒邪收引,濕性凝滯,寒濕為邪,經絡閉阻,而艾灸療法具有溫經通絡、祛濕散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寒濕凝滯、經絡痹阻引起的各種病症。

補陽虛

艾葉為純陽之品,性溫通經絡,艾火溫熱可直達經絡,補虛起陷,因此對於陽虛為主的病症,用艾灸治療能溫補陽氣、昇陽舉陷,使火氣助元氣,以達助陽治病之功。

養氣陰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指出「微微之脈,慎不可灸.......」對後世影響極大,由此很多醫家認為灸法有截陰耗氣的弊端,故氣陰不足者禁灸。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認為,熱證用灸乃「從治」之意,艾灸補陽,陽生則陰長。龔居中《紅爐點雪》說「虛病得火而壯者,猶火迫水而氣升,有溫補得益之義也」。氣虛、陰虛者,用灸法以熱補氣,使脾胃氣盛,運化正常,則氣陰得補,此為「以陽化陰」之意。

消火熱

艾灸應用於臨床以來,歷代醫家對於艾灸禁忌症尤為重視。不少醫家認為艾灸屬於溫熱刺激,而熱能傷陰,故陰虛陽亢和邪熱內熾的病症皆不可艾灸。縱觀歷史文獻,火熱之症並非絕對不可艾灸,諸症皆可灸。

通考《內經》全文,並無發熱不可灸的字樣,但卻有「熱病二十九灸」之說,又《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有「火郁發之」,而灸法正可以使血脈擴張,血流加速,腠理宣通,從而達到「火郁發之」的散熱退熱與驅邪外出的目的。明代龔居中在其《紅爐點雪》一書中,更是明確指出灸法用於寒熱虛實諸症,無往不宜。因此,艾灸療法並非是以火濟火,而用之得宜恰是「熱能行熱」。所以火熱之症,灸亦所宜。

典型案例一則:李某某,男,25歲,學生,轉移性右下腹痛2天。兩天前突感上腹疼痛,漸次出現右下腹疼痛,不能直腰,咳嗽時疼痛加劇,體溫升高,自服抗生素(氨苄西林),疼痛無明顯改善。症見右下腹疼痛、壓痛,闌尾穴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不明顯,口乾喜冷飲,無噁心嘔吐,大便三日未解,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體溫38度。兩年前急性闌尾炎病史,診斷為慢性闌尾炎急性發作。證屬淤結於大腸。艾灸左右天樞穴一小時。患者自述感熱流下至於腹至深部痛區,痛區熱感明顯高於穴位表面。施灸一次後疼痛立解。同法治療三日,每日施灸兩次,癥狀消失,囑自行艾灸兩日,以鞏固療效,三年未見複發。

由於傳統艾灸操作費時費力,施灸者難以持久,故臨床效果很難保證。灸者,久也。艾灸療法須溫和持久,每次每穴應達到足夠的施灸劑量,且取穴應當從精從簡。中科艾灸機器的問世有效地解決了傳統艾灸的弊端,通過溫度感測器和溫控晶元把灸療溫熱效應控制在最佳治療範圍,有效聚艾熱,控溫控時,操作簡單防燙更安全。在原料選材方面,甄選葯聖李時珍故里——中國艾都湖北蘄艾等高品質原料,大大提升了艾灸有病治病無病保健的功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傳承與創新,南陽現第「四寶」——艾灸寶
放心艾養生課程-恢復身體自愈力、艾灸養生系列之一—春季護生、健脾保肝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