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法,背後是圈子裡一個萬年不變的陋習——把「想像」當成「證據」

說法,背後是圈子裡一個萬年不變的陋習——把「想像」當成「證據」

今天兩次收到朋友轉發的講「臀推不好」的微博,問我有什麼看法。

我tm能有什麼看法?又是來路不正的說法而已,這種玩意在健身減脂圈子裡天天都有,從石器時代開始就是一成不變的套路:

套路一:讓人產生恐懼的結論,講XXX怎樣有害,不製造恐懼如何吸引眼球呢?

套路二:如果遵從這個結論,無辜健身者的實踐必然會受到束縛,某些食物你不敢吃了,某些動作你不敢做了,如果這件事情恰好能給你帶來樂趣的話,那麼對不起,你只能犧牲樂趣;

套路三:把「猜測」,「推論」,「想像」作為依據,更蠢一點的還會狂給你講故事,把故事當依據,一定拿不出任何有資格作為「證據」的東西

套路四:一定會以堅定的語氣把自己的幻想表達出來,絕對不會使用「可能」,「我猜」之類的字眼;

套路五:無視現實,你做了違背他觀點的事情,你就必須受傷,如果你現在沒受傷,他就說你遲早會受傷,無數人做了幾十年都沒受傷,他就賣萌假裝不知道。

這tm就是我的看法。

從「觀點」的角度,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提出一個特別的觀點,你就必須給出確鑿的證據,如果你給不出確鑿的證據,就只能用不確定的語氣來表述你的觀點,否則你就是在造謠

比如,我告訴你地球是方形的,這就是一個特別的觀點,因為這個觀點違背常識,也違背幾乎所有人的看法,那麼為了證明我的說法是正確的,我必須給出確鑿的證據,如果我給不出確鑿的證據,而是通過煽情,忽悠,講故事等手段博取人的信任,那麼我就是在造謠

說「臀推不好」的那個微博我看了,背後的英文出處我也看了(健身減脂圈裡,中國人極少有能力原創謠言說法,只是翻譯),沒有任何一丁丁點看起來像「證據」的東西,用來形成說服力的,仍舊是業內慣用的「猜測」,「推論」,「想像」,這些跟「確鑿證據」完全不貼邊的東西。

除了「臀橋不好」之外,「深蹲膝蓋不能過腳尖」,「硬拉不能抬頭」這類說法均是完全一樣的套路,觀點的提出者根據自己的想像提出說法,然後擺出一大堆專業術語(有些還會配上幾個好看的圖),就是打死也不會給你任何證據

單憑「沒有證據」這一點,任何人都可以一句話摁死一個觀點,甚至都不需要反駁觀點背後的故事,猜測,和推論 —— 不是證據的東西,你反駁他幹嘛?

就「臀推不好」這個說法來說,你必須拿出這樣的東西才能叫做有「證據」:

有很多人長期做臀橋,真正傷到了腰背:並且你還要讓我相信,這些人是使用規範姿態的情況下受傷的,別忘了因為動作不規範而受傷,在深蹲,硬拉,以及更複雜的奧舉動作中是極度常見的;

有至少一個高質量(RCTs,你可以理解為儘可能排除了干擾因素的研究)研究,發現了臀橋在規範做的時候,對腰背有傷害。

如果沒有以上二者之一,那麼不論你的推導有多精彩,對不起,證據力度仍然是0。

在直接反駁「臀橋不好」說法的依據之前,我想再次強調:要想反駁沒有真正證據,只有故事,想像,推論作為依據的觀點,只需要一句「沒有證據」就足夠了,那些故事,想像,推論,與觀點的正確性沒有半毛錢關係,在嚴肅的場合甚至沒有資格被提及。我反駁這些東西只是為了輔助表達而已。

下面是微博原文:

依據的文字只有這麼點,ok,下面開始:

1處,為什麼因為脊椎能承受「豎直」(延脊椎方向)方向的力,就不允許他有能力承受水平方向的力(切力)呢?數學好的人,語文就必須差?「但是」兩個字真的能這麼用嗎?

2處,能看出一個隱藏觀點:在橫向力存在時,只要同時有較大的縱向力,就能「固定脊柱的穩定」,而只要脊柱穩定了,脊柱就能承受橫向力——誒卧槽,弄了半天脊椎又有能力承受橫向力了,只要滿足「脊柱穩定」這個條件……

到底為什麼臀橋一定要用「脊柱不穩定」的姿態去做呢?我穿越了嗎?臀橋和臀沖的姿態,不就應該是保持脊柱穩定么?

凡是彎腰負重的動作,包括深蹲(尤其低桿位),硬拉,甚至啞鈴划船,都會脊椎施加橫向的力,和脊椎關機之間的切向力,你脊椎挺的再穩,只要重量上去了,脊椎承受的切力也必然不會小,為啥這些動作不被吐槽的,原因是這些動作重量相對較小,承受的橫向力也小嗎?如果是的話,那麼問題來了,誰來規定脊椎能承受的橫向力的大小呢?是研究,實驗,還是只是「主觀感覺」呢?

最後,臀橋/臀衝動作並不是「網紅」發明的,臀橋誕生於1920年代,已經歷經近百年的實踐檢驗,真是哭笑不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變形大師 的精彩文章:

王者級體重調節激素——瘦素的那些事

TAG:變形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