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港記憶 港式飲食

香港記憶 港式飲食

不知不覺畢業快半年了,香港的車水馬龍已經越來越遙遠。從懵懵懂懂地來到這座城市,到後來因為複雜的原因離開,香港留給了我太多的回憶。這種回憶伴隨著蛋撻的甜香,煲仔飯的熱氣和奶茶的一點苦澀,越來越深刻。在香港常年潮濕悶熱的空氣里,這些食物帶來的舌尖上的美妙感覺,更是一種生活在異鄉的心靈的滿足感。

早茶

對於我這種熱愛睡懶覺的人來說,嘆早茶大概是僅有的幾個早起的理由了。雖說現在已經有很多早茶店營業到下午,但是在清晨鹹鹹的海風中走進熱氣騰騰的小店,實在是一種難得的享受。喝過一杯普洱,蝦餃煙韌的水晶皮,流沙包沙軟的鹹蛋黃餡,豉汁排骨里軟糯的芋頭,腸粉里爽滑的豬潤,牛肉球里甜脆的馬蹄,咖喱魷魚鮮香的咖喱汁,總是可以吃到撐不下。

回憶起來也是去過很多地方嘆早茶。不論聲名遠揚的添好運,或者古色古香的蓮香居,還是和同學常去的新興食家,甚至港大的美心餐廳,每家早茶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明明不喜歡吃叉燒,添好運的酥皮焗叉燒包卻讓我十分驚喜。薄薄的外殼配上酥皮,包裹著軟爛的叉燒丁,不會過分油膩。

#黃沙豬潤腸 杞子桂花糕 酥皮焗叉燒包 水晶蝦餃

新興食家最引人注目的茶點是流沙包。這家最開始只有街坊鄰居光顧的小店, 如今早晨6點鐘去也要排隊了。小小的店鋪,只有大約十張桌子,總是要搭台。相比一人食,這裡的流沙包更適合分享。不僅僅是可以一起感嘆咬開瞬間的流沙的驚為天人,還可以避免吃完三隻流沙包後的甜膩感。

#流沙包 水晶蝦餃 干蒸燒賣

夠幸運的時候還可以遇到店家剛端出的炸鮮奶,一定是嗜甜者的心頭好。

#炸鮮奶

最鍾愛的早茶店當然還是蓮香居。從家裡步行可以走到,堂食的位置足夠大,點心的種類足夠多,還可以和早上來看報紙的老爺爺老奶奶聊上幾句。蓮香居的點心會有專人推著小車從廚房送出來,一定要速度夠快才可以搶到熱門的點心。在這裡嘆早茶總是按捺不住內心的焦躁和好奇,每有一車新送出的點心,一定要衝上前去,然後帶著滿滿的成就感,端著蒸籠回到座位上。

#潮州粉果 黑椒牛孖筋

#咖喱魷魚

#馬拉糕

#鮮竹魚肚扎

蛋撻和菠蘿包

其實大部分的早茶店都會供應蛋撻,菠蘿包也幾乎可以隨處買到。但是這兩種熱量高到罪惡的食物實在是美好到需要更多的目光。對於蛋撻,我偏執地熱愛酥皮。#雖然曲奇蛋撻也很好吃

每每到午後昏沉,從港大地鐵站C出口走到華星客棧,一個冰火菠蘿油或者一個酥皮蛋撻,便是極其滿足的下午茶了。菠蘿油是剛出爐熱乎乎的菠蘿包裡面塞上冰凍的黃油切片。這種看上去十分簡單的組合卻有著說不出的美妙味道。往往還沒有走回地鐵站,一個菠蘿油已經吃完,內心開始糾結再吃一個會不會長胖。

雞蛋仔

最鍾愛的路邊小吃一定是雞蛋仔了,大概我真的很喜歡吃甜食。只要路過雞蛋仔的店鋪,總會買一個邊走邊吃。大部分店家售賣的都是普通的雞蛋仔,味道也都類似。從去年開始的雞蛋仔節簡直吸引了我那幾天的全部熱情,早早地開始研究各家店鋪雞蛋仔的味道,思考如何搭配能嘗試到最多種類的雞蛋仔。

#感謝室友和我分享吃不完的雞蛋仔

印象最為深刻的雞蛋仔是大澳漁村那位酷酷的爺爺做的。據說是全港最後一家用炭爐烘烤的雞蛋仔,每天限量售賣,總是會有很多人排隊。拿著剛出爐的炭烤雞蛋仔與路邊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合影一張,大概就是大澳漁村最好的打卡方式之一了。

煲仔飯

雖然香港冬日溫度不會太低,但是海風帶來的濕氣還是會讓人覺得十分寒冷。這個時候煲仔飯就是最好的晚餐選擇了。回憶起來,並沒有吃過很多家煲仔飯,甚至沒有吃過廟街的煲仔飯,可能是冷到不願動彈了。常去的還是港大附近的Hey Hey Kitchen和西環的坤記。Hey Hey Kitchen有很多特殊種類的煲仔飯,亦不需要苦苦地排隊。

#黑松露鮮菌煲仔飯

坤記更有了煙火的氣息。排隊的時候要慎重選擇臘腸潤腸還是窩蛋牛肉或者白鱔排骨,直到把豉汁澆進砂煲的那一刻,覺得一切的等待都十分值得。最好在落單的時候加一顆雞蛋,煲仔飯熟,雞蛋還是溏心,柔軟的蛋黃配上焦香的飯粒,無論視覺還是味覺都是極其滿足的。

#豉汁白鱔煲仔飯

在香港,隨意走進一家路邊的餐廳,點一份干炒牛河或者艇仔粥,都不會太難吃,甚至連鎖的茶餐廳偶爾也有驚喜的發現。那就用一張我摯愛的蛋撻的照片作為第一篇文章的結尾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我在的城市下雪了,你那裡呢?
大愛無疆:把神供在心中,讓生命在信仰中升華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