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S-300真有如此不堪?以色列F-35入境,伊朗防空系統毫無反應?

S-300真有如此不堪?以色列F-35入境,伊朗防空系統毫無反應?

GIF

▔▔▔▔▔

啊嘍哈,又到了武研社時間。最近中東地區風雲突變,上周美英法大打出手,敘利亞再起波瀾。而更早之前,科威特媒體和俄羅斯《觀點報》卻報道,兩架以色列F-35繞過了S-300防空系統,對伊朗的敏感地域進行了偵察,真是令人大跌眼鏡。S-300真的有如此不堪嗎?作為一款暢銷多國的防空系統,它又有哪些特點?本期武研社就為您解答。

從薩姆-2說起

二戰後,由於美蘇之間嚴峻的形勢和核武器的快速發展,蘇聯人特別注重防空系統的發展。從1953年起,發展了S-25,SA-75,S-75,S-125,S-200等多個型號的固定式發射的防空系統。這些防空系統都取得了一定戰果,在中國S-75(薩姆-2)曾多次擊落竄犯大陸的RB-57D、U-2等偵察機。

S-75型防空系統導彈

在1960年,蘇聯國土防空軍也使用S-75攔截了一架屬於美國中央情報局的U-2高空偵察機,飛行員鮑爾斯被活捉,整的美帝狼狽不堪。可以看出,蘇聯的早期防空系統應對當時西方的航空器是比較得心應手的。

U-2高空偵察機

不過在防空作戰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那就是導彈的平戰轉換時間。顧名思義,就是防空系統從行軍或者值班狀態投入作戰的時間。之前的遠程防空系統,如SA-75,平戰轉換時間需要長達4-5小時。即便是體型較小,系統較為簡單的S-125近程防空導彈,其平戰轉換時間也需要45分鐘左右。

在20世紀60年代末,世界航空兵器的技術水平跨入了新的階段,巡航速度能達到2馬赫以上的飛行器和超低空飛行器都已經出現,戰場威脅越來越複雜,留給防空系統的反應時間也越來越短。動輒需要幾個小時展開的遠程防空系統顯然已經不合時宜,而近程防空系統雖然展開時間較短,但防禦範圍卻又差強人意。這種情況下,研製新型防空系統的需求迫在眉睫。

最大速度2.3馬赫的美國F-4戰鬥機

多管齊下的S-300

1969年5月27日,蘇聯部長會議批准了一攬子新型面對空導彈系統研製項目。新系統命名為S-300,陸軍型為S-300V海軍型為S-300F國土防空型為S-300P。主承包設計局為金剛石設計局,但後來陸軍型交由安泰科研生產聯合體研製,海軍型交由海洋無線電科研所研製。

S-300V防空系統

細心的小夥伴們可能會發現,上文中在描述相關武器時使用的都是「xx防空系統」而非「xx導彈」。實際上,前蘇聯的防空系統里包括了導彈戰鬥指揮系統搜索跟蹤雷達等多個子系統,而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獨立的命名。以國土防空軍裝備的基本型S-300P為例,它包含了5V55系列導彈,5N83系統指揮所(包括5K56戰鬥指揮方艙和5N64相控陣搜索雷達組成),5N66低空補盲雷達等。

發射筒內的5V55型導彈

戰鬥開始時,防空系統中的遠程相控陣雷達先捕獲目標,然後嚮導彈上的自動操縱儀傳遞目標飛行軌跡的原始數據;當導彈自檢完成後,戰鬥指揮方艙內的指揮官啟動導彈發射裝置,導彈發射方式為「冷發射」,即利用發射管內部的燃氣發生裝置將導彈彈出一定高度後,導彈再啟動主發動機開始利用自身動力飛行。

5N64型火控雷達

導彈飛行過程中,火控雷達仍在持續掃描目標,為導彈的飛行軌跡提供實時修正。而低空補盲雷達則可以針對飛行高度100米以下的目標進行探測,彌補遠程相控陣雷達低空視野不好的缺點。可以看出來,整套系統是高度集成化,自動化的,同時平戰轉換時間也縮短至數分鐘(部分雷達需要花費60分鐘左右架高)。

5N66M型低空補盲雷達(脖子確實很長)

進入新世紀以後,在S-300P的基礎上,俄羅斯發展了名為S-300PMU2的防空系統,換裝了射程200km,射高2.7萬米的新型導彈——48N6E2和探測距離達到300km的96L96E S/L波段三坐標相控陣雷達。同時,戰鬥指揮艙內的設備也都進行了現代化升級,裝上了使用液晶顯示器的32位4核電腦。目前伊朗引進的S-300具體型號仍未曝光,但極大概率就是這款S-300PMU2。

S-300PMU2裝備的48N4E2和9M96E導彈

話說回來,伊朗獲得這批防空導彈的歷程可謂是十分艱難。在兩伊戰爭中,伊朗就使用「霍克」導彈打下了伊拉克的多架蘇制戰機。但由於後來美伊關係的惡化,伊朗人得不到更新的防空導彈,只能被迫自己逆向「霍克」,發展了「獵鷹」、「梅爾薩德」、「沙拉姆齊」等一系列自主防空武器系統,其中最新型的「沙拉姆齊」可以在3馬赫速度下攔截40km外的目標。

96L6E雷達

兩條腿走路的伊朗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除了積極發展本國防空武器系統外,伊朗還想辦法從敘利亞和部分獨聯體國家獲得了S-125M「伯朝拉M」,2K12「立方」等蘇系防空武器。不過,這些蘇系防空武器也較為老舊,而本國自主研發的防空系統射程又太近,難以攔截在遠距離發射導彈的戰機和彈道導彈等目標。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伊朗就開始尋求獲得更加先進的S-300防空系統

伊朗「獵鷹」防空導彈

然而由於美國的制裁一直未能成功。2007年4月,俄伊才達成了購買合同。然而由於美國的阻擾,直至2016年,伊朗才獲得了俄方的S-300。期間很有意思的是,伊朗獨立發展了一款外形酷似俄羅斯S-300防空系統的「信仰-373」防空系統。該系統採用了8x8重型卡車為底盤的發射車,車上配備四聯裝導彈發射儲運一體化裝置。最大射程90km,導彈發射間隔3-5秒。

伊朗自行研製的信仰-373防空導彈

難以實現的「夢想」

在了解了S-300PMU2的基本性能之後,科威特媒體的報道就不攻自破了。即便F-35是集各國科技精華的第五代隱形戰鬥機,其仍然受限於自身的短板——腿短(自身航程約2200公里)。倘若F35不加掛影響隱身性能的副油箱,從特拉維夫的空軍基地起飛,直飛伊朗的特定目標,那其必然經過俄羅斯以S-400重兵把守的敘利亞和一樣有對空監視的伊拉克。

S-300PMU2

不但如此,特拉維夫到伊朗伊斯法罕的距離大約是1488公里,倘若不加掛外掛郵箱,其難以直線抵達任務區並返回。而如果加油機在中途和F-35匯合,那加油機更容易暴露目標。但是加掛了副油箱的F35也只能經由同樣的線路,不說面對俄羅斯升級了對隱身探測能力的S-400防空導彈陣地F-35的隱身效果,就算是到達了伊朗上空,其自身也難以在持續電子壓制多種防空雷達的同時偵察伊朗的多個城市。

以色列F-35戰機

即便以色列的F-35通過複雜的加油接力行動來到了伊朗境內,S-300防空系統的雷達也不可能完全發現不了,特別是在新型雷達還強化了對隱身目標的探測能力的情況下。充其量也就是對F-35的發現距離較一般目標要縮短許多。而且新聞中描述的以戰機需要飛行約2500km,才能從特拉維夫的空軍基地到達伊朗的敏感地區上空,顯然也不合理。因此,科威特媒體的報道難以由武器的官方數據和地緣政治的邏輯來有效支持。實際上,這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閱兵式上的S-400

目前,S-300仍是俄羅斯和其他使用國的中堅力量,但俄羅斯的新型防空系統S-400已經服役,更加先進的S-500也在研製當中。未來,俄制防空系統和西方先進空中兵器的較量仍會持續進行,各種媒體對美製戰鬥機和俄制武器的文字炒作也會繼續下去。究竟誰能更勝一籌,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關於俄制防空武器的更多戰例,歡迎小夥伴們留言、加群討論...

哈雷姐姐微信

MilitaryGO

本文所用之封面、圖片等素材均來源於網路

本文為公眾號軍事編輯部原創,禁止一切未經授權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的轉載、盜用等非法行為,一經發現必將通過法律途徑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文為原創內容,喜歡的話請多多轉發、留言支持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編輯部 的精彩文章:

電影《紅海行動》科普大合集 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造型獵奇,腦洞奇大,論速度中國已佔第一

TAG:軍事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