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北斗,世界路暢,再見GPS
1957年10月,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從此人類跨入了空間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嶄新年代,以衛星進行定位和導航的研究引起了各國軍事部門重視。
衛星
目前世界上有四大定位系統;
1、美國的GPS。1973年美國國防部制定了GPS計劃,1978年,美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用於GPS系統的衛星,經過20多年的建設,1994年建設完畢,歷時近20年,耗資近200億美元。GPS利用導航衛星進行測時和測距,具有在海、陸、空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它是繼阿波羅登月計劃、太空梭後的美國第三大航天工程。如今,GPS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實用,也是應用最廣泛的全球精密導航、指揮和調度系統。
GPS覆蓋範圍是全球全天候!
GPS
2、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定位系統。前蘇聯在1976年啟動GLONASS計劃,該計劃的第一次衛星發射是在1982年10月12日進行的,1993年9月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正式宣布GLONASS將成為一個工作系統,1994年俄羅斯開始進行布滿星座的7次發射計劃的第一次發射,1995年3月俄聯邦政府提出GLONASS系統對民用開放的政策。
在1996-1998年間,由於經濟困難,GLONASS星座得不到正常的維護,導致系統性能衰退。
格洛納斯
3、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2002年歐洲啟動了其民用導航衛星計劃——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2005年第一顆伽利略試驗衛星成功發射,對導航頻段、導航信號、星載原子時鐘、空間輻射環境以及衛星激光測距等進行在軌定位,伽利略系統原計劃2006年完成在軌測試驗證,2008年前完成全部30顆衛星的發射與組網。現計劃推遲為:2007年底發射第二顆試驗衛星;2009年開始發射伽利略衛星和完成在軌測試驗證;2012年前完成全部星座衛星的部署,並進入工程應用階段。
伽利略衛星
4、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研發衛星導航系統。先有一個試驗系統,然後是區域系統,最後是一個全球系統。2000年以來,中國已成功發射了4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建成北斗導航試驗系統(第一代系統)。至2012年底北斗亞太區域導航正式開通時,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共發射了16顆衛星,其中14顆組網並提供服務。2015年,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中國首顆新一代北斗衛星送入了預定軌道,成為我國發射的第17顆北斗導航衛星。2016年,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1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迄今發射的第5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也是第21顆北斗導航衛星。
北斗系統:覆蓋我國本土及周邊國家。覆蓋範圍東經約70°一140°,北緯5°一55°
北斗
我國為什麼要研發北斗衛星定位系統?而不是採用美國的 GPS 定位系統?
海灣戰爭爆發時,美國GPS 系統還未完全建成,當時美軍的導航衛星,只有15 顆,每天提供15小時的服務。即便是只有15顆衛星的還不成熟的GPS 系統,也顯示出強大的威力,GPS為美軍提供了精確定位服務,在美軍的高密度空襲中,GPS為數百架戰機提供精確導航,尤其是大大提高了美軍F-16和B-52戰機的攻擊精度,隱身戰機和巡航導彈幾乎也全部依靠GPS來選擇最佳的隱蔽進攻路線。
海灣戰爭
戰後美國國防部長理查德·切尼就曾坦率地說:「GPS對戰爭的勝利起到重要作用,伊拉克絕對不會想到,在沒有任何地形特徵的情況下,我軍能夠勝利地橫穿西部沙漠。」
以GPS為代表的高技術在戰爭中的巨大威力,給全世界以巨大的震撼。
中國在軍事系統上安裝美國GPS,後果是災難性的。美國GPS開放的只是民碼,定位精度比美國軍方使用的軍碼差了十倍。更重要的是,一旦中美有戰爭之虞,美國把GPS民碼停掉,精確制導根本實現不了。而且也不排除美國通過技術手段干擾GPS系統的正常使用而帶來的災難性後果。
北斗
因此,中國除了發展本國的定位導航系統,別無選擇。
作為一個獨立國家,作為世界一個大國,一定要掌握自主可控的權利,國家發展了自己的北斗系統,才能來保證國家的信息安全。
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進入全球組網的密集發射階段,迄今已累計發射29顆衛星,「全國一張網」一期已正式通過驗收,可在中國的21個省份提供實時動態厘米級精準定位服務,2020年即可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
北斗衛星
更令人振奮的是,隨著北斗系統的快速發展,北斗導航已經成功完成北斗地圖APP的開發。據了解,北斗地圖導航精確到1米範圍內,精準到具體車道。
預計北斗地圖APP導航於2018年5月1日正式上線,屆時,在北斗賦能之下,智慧城市、自動駕駛、智慧物流等都將實現大規模商用,我們就能用到自己的國產導航系統了。是時候跟GPS說再見了!
※讓對手在PPT上就落後一代!中國海軍054B護衛艦
※「我們應該是引領者」!官方正式表態中國未來轟炸機!
TAG:沐浴陽光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