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眾生與佛陀的不同 證涅的優婆塞
眾生與佛陀的不同
眾生滿懷憎恨,佛陀不憎恨,眾生滿懷憎恨,佛陀安住不憎恨。
眾生種種煩惱苦痛,佛陀安住不煩惱苦痛,眾生種種煩惱苦痛,佛陀安住不煩惱苦痛。
眾生貪求欲樂,佛陀不貪求,眾生貪求欲樂,佛陀安住不貪求。
釋迦族的迦毗羅衛城,和拘利族的拘利城緊臨盧奚多河兩岸,兩個城市的農民都用盧奚多河水灌溉。有一年,發生大旱災,他們的米穀和其它的農作物都受到威脅,兩岸的農夫都想把河水引到自己的田裡。拘利城的農夫想把水改道,引導河水來灌溉他們的田地,但迦毗羅衛城的農夫加以抗議,他們認為如果拘利城農夫的計策得逞,那麼他們的田地就沒有水灌溉,農作物就不可能成熟。
雙方都想獨佔河水,因此都懷有恚和恨意。兩個城市農人間的爭吵像野火般,漫延開來,而傳到雙方統治者的耳里。兩邊都找不出妥協的辦法,就準備戰爭,用武力解決。
佛陀知道他在河兩岸的親戚們正準備戰爭。為了他們的安寧和幸福著想,他決定加以阻止,就一個人單獨到河的中央。兩岸的親戚看見他時,都把手上的武器放在一邊,向佛陀禮敬。佛陀告誡他們:「你們不應該為少量不具重大價值的水大動干戈,傷害彼此更有意義的生命。你們為什麼要採取這種不道德的作法呢?今天,如果不是我在這裡的話,你們的鮮血現在已經像河水般淌滿地上了。你們懷抱著恨意過日子,而我對任何人都沒有恨。你們的道德感薄弱,而我德行清靜。你們自私為己,敵意增長,而我沒有絲毫的自私心態。」雙方聽完佛陀的勸誡後,對於自己的愚痴感到羞恥,一場流血戰爭因此得以倖免。
證涅的優婆塞
即使穿著華麗、但內心平和、不貪愛、剋制慾望、確信四果、修習梵行,不傷害有情眾生的人,就是婆羅門、沙門、比庫 。
有一次,大臣山達迪平定邊境的叛亂後,凱旋迴來,波斯匿王非常高興,就大肆賞賜他,並賜給他一名舞女,供他娛樂。接連幾天里,山達迪縱情玩樂,開懷暢飲,並且沉迷於與該舞女耳鬢廝磨。最後一天,他前往河邊沐浴。路上,他遇見佛陀正在化緣。當時,他醉眼惺忪,所以只向佛陀簡單致意。佛陀微微一笑,向阿難說道:「這大臣今天一定會來找我,並在聽聞我的說法後,證得阿拉漢果,而且證悟後,就入滅了。」
當天山達迪一伙人整天都在河邊嬉戲。傍晚的時候,該名舞女跳舞娛樂山達迪和他的同伴,但由於連日來的體力消耗,導致心臟病突發,而倒地不起。山達迪看見這突然的變故大受刺激,十分沮喪,傷痛之餘,他出發前去找佛陀。
「尊者!請幫我解除憂愁吧!做我的依止,讓我的內心平息吧!」
「放心吧!你已經找到真正可以幫助你的人,一位永遠能給你安慰,給你皈依的人,累世以來,你為親朋好友去世所流的眼淚,多得無法計數!」佛陀接著告誡他:「過去,你執著貪愛,現在棄絕它們吧。未來,不要讓貪愛奴役你,此刻,也不要陷入任何的執著,沒有執著,貪愛就完全消滅,你就會證得涅了。」
山達迪聽完佛陀的說法後,就證得阿拉漢果。他也明白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就向佛陀說道:「世尊,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讓我達到究竟解脫吧!」不久之後,他就入滅了。
比庫們問佛陀:「世尊,山達迪入滅時,身著大臣的衣服,他究竟是比庫呢?還是婆羅門?」
「他既可稱之為比庫也可以稱為婆羅門,只要內心清凈,解脫無明,穿什麼衣服都不重要!」佛陀如此回答他們。
關於我們
心燈佛教網
——心燈佛教文化傳播工作室
TAG:中國佛教佛陀正法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