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什麼他們主動加入黨衛軍卻不受審判?揭秘波羅的海的納粹德國志願兵

為什麼他們主動加入黨衛軍卻不受審判?揭秘波羅的海的納粹德國志願兵

原標題:為什麼他們主動加入黨衛軍卻不受審判?揭秘波羅的海的納粹德國志願兵


大家都知道,在1946年盟國所設立的紐倫堡法庭上,武裝黨衛軍這一組織連同德國納粹一起被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成為了臭名昭著的犯罪組織。然而非常有意思的是,與蘇聯作戰的波羅的海三國的武裝黨衛軍部隊卻在1950年得到了當時盟國方面的赦免,稱「這些人是為了本國的自由與榮譽而戰,並非盲從德國納粹的犯罪組織」。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武裝黨衛軍在拉脫維亞(上)和愛沙尼亞地區(下)的徵兵海報。德國人試圖以「自治」的名義徹底統治這兩個波羅的海小國。當然,最終的徵兵工作並不算順利。愛沙尼亞徵召了一個黨衛軍師(SS20),而在拉脫維亞則徵召了兩個(SS15/19)。立陶宛由於人力實在不足沒有召集成建制的部隊,只有輔助警察。


事實上,自從「鐵幕演說」拉開以來,蘇聯在東歐的不斷施壓使得西方國家對於歐洲局勢倍感緊張。而將波羅的海三國從「犯罪組織」當中剔除出來另外說事,無疑又是當時西方國家對蘇聯控制下的三個加盟國的一份「離間計」。他們試圖通過這種方式讓這三個位於重要地理位置的小國,繼續在地下與蘇聯抗爭,並最終徹底奔向西方懷抱的企圖。當然,這種幻夢要一直等到90年代才能實現了。


▲1944年邁步於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黨衛軍志願兵。事實上大部分這些士兵都是懷揣著一份「抗擊蘇軍,保家衛國」的心態去戰鬥的,而並非德國的戰爭機器宣傳的那樣「是狂熱的死忠粉」。



▲回到1941年巴巴羅薩行動期間,圖為進入里加市內的德軍受到了拉脫維亞姑娘的熱情歡迎。而當時他們還認為德軍是「正義的解放者」。這種想法隨著戰爭的不斷進行將發生改變。


至於波羅的海對於蘇聯,其實也沒有所說的那麼「仇恨」。畢竟在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也有本地人組成的紅軍單位(諸如在2015年愛沙尼亞本國自製電影《1944》中出現的愛沙尼亞第8軍就是一個代表),而概括整個二戰時期的波羅的海三國在德軍中的志願人員,恐怕也只能以一個「捍疆為土」來總結了。


▲2015年愛沙尼亞本國拍攝的《1944》電影截圖。此時德軍已經在愛沙尼亞地區戰敗並開始執行戰略撤退計劃,而片中甚至有士兵受不了戰爭的襲擾選擇跑回家,卻再一次加入蘇聯紅軍的現象。愛沙尼亞黨衛軍最終撤到了德國本土地區並在捷克一帶向蘇軍投降,很多戰俘再也沒能回到故土



▲1944年9月22日愛沙尼亞第8軍士兵進入塔林後得到了民眾的熱情歡迎。而另一邊的同袍正在不斷的撤出國土流落於異國他鄉



▲一張拉脫維亞黨衛軍部隊的老照片。最終這些外籍志願者被編入了「庫爾蘭」集團軍群並在這個半島上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兩個拉脫維亞黨衛軍師的士兵也都淪為了蘇軍戰俘

本文為築壘地域原創作品,主編原廓,原著季默。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一戰、二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築壘地域:zhulei194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築壘地域 的精彩文章:

戰場上米26這種怪物級別的直升機主要從事什麼工作?
有哪些大帝國的龍興之地丟得比英國憋屈的?

TAG:築壘地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