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奇門遁甲的多極化發展

奇門遁甲的多極化發展

春秋戰國這五百年歷史,是中國社會山奴隸制到封建制大轉折大變化的時期,是中華民族各種學術思想文化大辯論、大發展的時期,真正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話躍局面。 在這期間,與易學哲學思維中的陰陽學說得到長足發展的同時,五行學說也在幾千年前已經萌芽的基礎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出現了鄒衍等人為代表的五行學家、五行學派。

將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相結合,用以闡發人與自然、人與社公、人體自身臟象、經絡,如何防病、治病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學術界一股都認為其成書於戰國時代。

從黃帝內經 一書中,看其作者用陰陽五行學說解說天體運行、地球上氣候變化以及人類社會、人體疾病發生、發展、治療、保健等等一切問題的透徹、熟練程度,可以推想,陰陽五行學說兒乎已經成為當時所有人的哲學思維方式。

由此推現,我認為,以易學別用人卦為基礎,結合河圖洛書,天干地支,五行學說,後來,被歸入易學數術類,如太乙術、六王術、奇門水、占顯術、相人術、相地術(後來叫風水或堪與) 等等,均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萌芽或形成。可以佐證這一點的還有,本來是成書於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卻託名黃帝與歧伯對話,把中醫研究的這些成果一律上溯到黃帝時代,把功勞歸於黃帝或其大臣,真正的作者卻隱姓埋名。這種著書的特點,在太乙術、六王術、奇門術、占星術、相人術、相地術等等著作中,幾乎一模一樣,無一不託名黃帝,都說這些數術產生於黃帝時代,是黃帝或其大臣完成的。

到漢代,雖然出現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學術局面,孔子及其弟子所寫的「易傳」成為《易經》的一部分,但董仲舒更把陰陽五行學說發展到極致,用五行相生相剋來論證歷史的發展、朝代的更替,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進一步走向極端,提出「天人感應」學說,把天體運行、自然界中一切異常現象都與人事社會的得失興衰聯繫起來,陷人讖緯、卦建迷信的泥潭。

在漢代,象數易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甚至走過了頭,一直到晉代出現了王弼掃象,以糾其偏。但將五行學說納人易學研究之中,卻是當時的普遍現象。其中易學家京房,根據爻變學說,將《易經》六十四卦的次序重新進行了排列,分成八宮,安上世、應,將天干地支納人六十四卦,又配上五行六親,以此構成的所謂納甲筮法,比起《易經》以卦爻辭為主來占斷的古筮法有了更多的邏輯推理的依據,避免了古筮法的隨意性和主要依靠靈感思維的弊端,使易佔有了更多的規範性、穩定性、可操作性。再加上以五銖錢代替著草,簡化了起卦的方法程序,故而歷經唐、宋、元、明、清,一直到今天,仍然是易占的一種主要方法。

總之,以易經的陰爻、陽爻、八卦符號為基礎,以大極圖、河圖、洛書等圖象數理為依託,以記年,記月,記日記時的天干地支六十花甲子符號為經線,以金、木,水火、土五行關係說為緯線,幾千年來的易學研究,構成了龐大的易學文化體系,包括義理和象數兩大流派,「學」和「術」兩個方面,並滲透到幾千年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不可避免地也滲透到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思維體系之中。

在今天,在世界變成「地球村」,東西方文化日趨交會融的情況下,我們理所當然的,應從整體上研究中華民族傳統的維科學一一易學哲學體系,並且應該不局限於「學」的方面,該連「術」的方面一起來進行研究,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半球奇門遁甲 的精彩文章:

易學與人腦思維

TAG:小半球奇門遁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