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婚了,我好苦惱
前兩期,「心聲熱線」以話題「哪些變化一旦發生,會讓你內心衝擊最大」開篇。根據400多份問卷調查發現,近3成受訪同學表示,如果「父母離異」這件事一旦發生會倍感焦慮,受到的心理衝擊最大。家庭和睦,固然能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對心理健康發展有著重要幫助。但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一旦破裂,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和自處呢?本期,我們來看兩例關於父母離婚後的心理個案分析,從中學習和了解如何舒緩焦慮、失落的情緒。
本報記者 吳敏婷
心理諮詢室的故事1爸媽如果沒有離婚……那該多好!
小麗,高一年級學生,情緒容易波動,容易悲傷,容易煩躁,以致影響到無法完成作業。諮詢師了解到,小麗父母在她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離異,並很快又都各自重新組織了家庭。小麗多了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一個同母異父的妹妹。
整個小學階段,小麗學習很自覺,成績在班上是前幾名。但是小麗一直沒有談得來的朋友,比較內向、孤單,很少主動與朋友交流。
小升初,爸爸把小麗送去了寄宿學校。由於小麗不適應嚴格的住宿生活,經常生病請假,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媽媽不得已就替小麗轉學,把她接回自己身邊照顧。初中時,小麗和媽媽的關係比較好,但是上了高中後,卻總是和媽媽發生衝突,兩母女很容易就激動,大家說著說著就都哭了。
小麗覺得媽媽總是很容易就對著自己吼叫。媽媽覺得小麗很敏感。最讓媽媽受不了的就是兩人關於父母離異的爭吵。
媽媽說小麗總是反反覆復地問,兩人為什麼離婚?媽媽說「性格不合」。小麗就總是糾纏,性格不合為什麼要結婚?結婚了為什麼又要離婚?這個問題,小麗反反覆復問了媽媽好多年,總是覺得父母離婚對她影響很大。媽媽忍不住又吼了小麗:「即使回到過去,媽媽還是會選擇離婚的,這是媽媽下了很大決心才做的決定。不離婚,媽媽覺得自己會死。」小麗忍不住又在流眼淚。
小麗是個極度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孩子。父母的離異給她帶來了巨大的創傷。爸爸媽媽的再婚,弟弟妹妹的出生,讓小麗覺得不再擁有爸爸媽媽全部的愛,因此覺得失落、憂鬱。小時候到爸媽家輪流住,讓小麗覺得有爸爸就沒媽媽,有媽媽就沒爸爸,並因此感到矛盾、糾結、左右為難;由於覺得自己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小麗內心非常缺乏歸屬感和安全感,並會不知不覺地去全力爭奪爸媽的愛和關注。因此,小麗眼中只有爸爸媽媽,沒有朋友。
小麗學習自覺、成績優秀,贏得爸爸媽媽歡心,但生活上非常依賴,缺乏自理能力。小升初,爸爸把小麗送去寄宿學校,這在爸爸眼中是自己花了一大筆錢供小麗上一所名校,但在小麗的心中卻是爸爸把自己放逐了。於是,不適應寄宿生活的小麗出現了各種病態。但小麗因此得到了媽媽更多的關注。媽媽花了大力氣,替小麗轉學並接回自己身邊。自此,爸爸就不太願意再管小麗。媽媽要做很多兼職,才可以掙夠小麗的補習費。
小麗知道媽媽是愛自己的,也覺得媽媽很辛苦,但是小麗更害怕媽媽不管自己。越是擔心失去,小麗把媽媽就越抓得緊。每當媽媽大聲說小麗的時候,小麗很難過。有時小麗也吼了媽媽,回到房間,小麗會更難過,甚至會用頭撞牆。這一切都讓小麗深深地感到,根源就是父母當初離婚了。如果不離婚,一切就不是現在的樣子。在小麗眼裡,爸爸和媽媽都是好人,沒有第三者插足,沒有極大的仇恨,為什麼要分開?爸爸和繼母在一起,媽媽和繼父在一起,也沒有什麼刻骨銘心的愛情,也是很平常的人家,為什麼爸爸媽媽就不能在一起呢?
小麗,你要知道,媽媽愛你,但不是只有拚命兼職賺取補習費的時候才充分體現她對你的愛。你和妹妹分享媽媽的愛,你們不是分別得到媽媽50%的愛,而是媽媽百分百愛你,也百分百愛妹妹。
小麗媽媽,您期望小麗能獨立不再依賴,而這種獨立是需要小麗心中充滿安全感和歸屬感,充滿著愛,帶著愛才能前行。您愛小麗,不是因為她學習自覺、成績好,而是因為她是您的女兒。現在,小麗漸漸長大了,她的生活圈子裡不能只有媽媽,還應該有同學、好朋友、閨蜜。當小麗的生活不再僅僅是學習,還有交友、實踐等其他的生活,當她確切感受到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時,她也就有了獨立的信心和勇氣。
本期「眼鏡先生」
馮清梅老師(廣州市未成年人心理諮詢與援助中心副主任)
鏈接:
廣州市未成年人心理諮詢與援助中心成立於2010年9月,是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明辦)指導、廣州市教育局主管、廣州大學負責日常運作的公益機構。中心通過個別面詢、團體輔導、電話、網路等方式為廣州市未成年人及其家長、教師提供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的專業服務。
熱線諮詢電話:020-86335333
預約面詢電話:020-86237100
郵箱:rainbowsunlight@126.com
心理諮詢室的故事2臨走前,媽媽還狠狠地數落了爸爸
一向準時上學的小慧(化名)連續兩天遲到,班主任找她單獨談心,她哭了:「爸爸媽媽離婚了,我該怎麼辦?以前他們經常大吵說要離婚,這次是真的。媽媽拖著行李走了,走前對我說,『你爸爸是渣男,我是瞎了眼……』媽媽還說,她一年後再來看我。她已經兩天沒回家了。爸爸沒有心情煮飯,我這兩天都沒有早餐吃……」
本期「眼鏡先生」
青青老師:(國際認證EAP專員(DEAP),中科院研究生院社會與組織行為研究中心EAP高級講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MPL中級創業導師,廣州市心理諮詢師協會會員。)
心聲為你
父母是孩子的生命源頭,孩子會自發地愛父母,對雙方同時保持忠誠。無論說哪一方不好,對孩子來說都是一件殘酷的事。如果離開的一方是孩子平時的主要撫育者,這種突然的分離,還可能引發孩子的依戀創傷。孩子無辜,父母也不過是凡人,怎樣在離婚事件中照顧好自己和孩子?
作為家長,一是明確自己在孩子面前是「父母」角色。角色定位不同,結果截然不同。作為受傷的男人(女人)身份時,你可能會像上面個案一樣對孩子控訴對方的種種不堪。但作為父母的身份時,你應該對孩子說:「你爸(媽)讓我很傷心,但我依然愛你。爸媽之間發生的事,不影響爸媽對你的愛。」二是不利用孩子做籌碼,不以受害者身份評判對方。三是對孩子不隱瞞離婚事實,明確表達雙方對孩子的愛和照顧不變。四是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簡要回答孩子的提問,說明會發生的一些變化。
對於孩子,我建議:一是找可信賴的人尋求專業幫助。例如找親人、老師、心理諮詢師傾訴,撥打青少年心聲熱線12355(公益免費),也可以給本報心理專欄專家寫信。二是不含敵意地堅決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想法。比如父母任何一方在你面前數落對方時,你可以這樣說:「這些都是你們大人之間的事,大人的事大人解決,我不想聽。你們都是我最愛的人,說誰不好,我都很傷心難過。」
TAG:廣州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