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崧舟:《紅樓夢》,我們欠你一個深情擁抱

王崧舟:《紅樓夢》,我們欠你一個深情擁抱

《紅樓夢》,我們欠你一個深情的擁抱,以語文的名義,用教育的姿態。

劉再復先生在《紅樓夢悟》中寫道:「《紅樓夢》沒有被限定在各種確定的概念里,也沒有被限定在『有始有終』的世界裡去尋求情感邏輯。反抗有限時間邏輯,反抗有限價值邏輯,反抗世俗因緣法,《紅樓夢》才成為無真無假、無善無惡、無因無果同時也是無邊無涯的藝術大自在,其綿綿情思才超越時空的堤岸,讓人們永遠說不盡、道不完。」

遺憾的是,這樣一部「讓人們永遠說不盡、道不完」的「藝術大自在」,在語文教育的世界裡,卻遲遲沒有被眷注、沒有被深情擁抱。儘管,這絲毫無損於《紅樓夢》的偉大和莊嚴,卻返照出語文自身的猥瑣和逼仄。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這話從清朝嘉慶年間傳起,傳了200多年,卻遲遲沒有傳入語文教育的世界裡。直到2017年,北京市高考才將《紅樓夢》等文學經典列為必考篇目。

「紅樓」等得起!哪怕再等200年,再等200個200年,只要地球還在、人類還在、中華民族還在,「紅樓」就在。

《紅樓夢》的永恆魅力不在哲學、不在宗教、不在種種形而上的灰色理念,在「詩意生命」。

《金瓶梅》喚醒的是「情慾生命」;

《三國演義》喚醒的是「功利生命」;

《水滸傳》喚醒的是「強力生命」;

《西遊記》喚醒的是「宗教生命。

唯有《紅樓夢》,喚醒的是「詩意生命」。詩意生命植根情慾但升華情慾,詩意生命接納功利但超越功利,詩意生命包容強力但凈化強力,詩意生命趨向宗教但祛魅宗教。《紅樓夢》的偉大和莊嚴,集中體現在它創造了一群精彩絕倫的詩意生命,建構了一個無限澄明的詩意家園。

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湘雲醉眠,探春結社,妙玉品茗,寶琴立雪,晴雯撕扇,香菱學詩,齡官畫薔……哪一個不是美到心醉的詩意生命?

至於「天下古今第一淫人」的寶玉,更不消說。他的生活,無一處不是詩,無一時不是畫。《紅樓夢》第二十五回,寫寶玉一早晃出房門,以看花為幌子去找紅玉。「一抬頭,只見西南角上游廊底下欄杆處,似有一個人倚著那裡。卻恨面前有一株海棠花遮著,看不真切。只得又轉了一步,仔細一看,可不是昨兒那個丫頭在那裡出神!」

脂硯齋在這裡有一句硃批,道出了個中詩意:「余所謂此書之妙,皆從詩詞句中翻出者,皆系此等筆墨也。試問觀者,此非『隔花人遠天涯近』乎?」

海德格爾提出「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這一命題,在他,既是一種哲學意味上的終極關懷,也是一種心靈意味上的精神返鄉。一句話,人的存在應是詩意的存在,人的最高生活應是詩意棲居的生活。

我不清楚海德格爾讀過《紅樓夢》沒有,倘若讀過,他必將引曹雪芹為自己在東方最大的知己;他甚至還會有一點點醋意,因為,那個在他看來處在遠方的詩意家園,在《紅樓夢》這裡早已成了有血有肉、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義的現世生活。

一部紅樓,洋洋洒洒一百多萬字,說到底,不過寫了兩個字——「回家」,回到那個無中生有、有復歸無的詩意家園。

回家是人之為人永恆的鄉愁。

所以我說,紅樓等得起,她有這個底氣。但是,孩子等不起!

眼下,我們都在高談語文核心素養,彷彿拽緊了「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四根繩索,我們就能攀爬到語文的巔峰。殊不知,語言、思維、審美、文化一旦不是從生命里生髮出來,並最終返回到生命里去,則語文核心素養也不過是望梅止渴、畫餅充饑罷了。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潘新和先生將「詩意棲居」看成是「言語生命的終極追索」,他甚至斷言:「不懂詩,便不懂文學;不懂詩教,便不懂教育;不懂詩意,便不懂語文;不懂詩意人生,便人將不人。」

紅樓就是一首大詩,紅樓就是最中國的詩教,紅樓就是萬古之性情的詩意,紅樓就是人之為人的終極追索——詩意人生。

推而言之,讀紅樓,就是讀一首大詩;讀紅樓,就是接受最中國的詩教;讀紅樓,就是滋養萬古之性情的詩意;讀紅樓,就是發現並確證人之為人的終極追索——詩意人生!

詩意人生的奠基,當在少年;詩意生命的播種,當在語文。

紅樓進入高中語文,是在1924年;進入初中語文,是在1931年;而進入小學語文,則是在2005年。僅有的一篇《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還是作為《人物描寫一組》的個案進入群文閱讀的。這距《紅樓夢》初版的1791年,過去了208年;而比高中語文的進入晚了整整81年。

有人擔心孩子閱讀《紅樓夢》不合適。理由是,《紅樓夢》里那些世所公認的「色」「空」「幻」「滅」等主題,對於正值青春期的少年而言,要麼無法理解,要麼理解了就會影響他們對未來生活的預期。說白了,就是讀了紅樓,怕男孩動了出家的念頭,女孩滅了愛情的夢想。

幸虧茅盾生活的那個年代沒出現過這種奇談怪論。章雪峰在其所著《中國出版家·章錫琛》一書中,專門寫到茅盾在「開明酒會」上背紅樓一事。事情源於鄭振鐸的不信,他無論如何也不信茅盾能把整部《紅樓夢》背下來。於是,那場酒會上,錢君匋、徐調孚等人作證,以助興為由,鄭振鐸隨機選定一個章回,請茅盾當場背誦。結果,茅盾將《紅樓夢》背得滾瓜爛熟、不差分毫。

這是童子功啊!這童子功既沒讓茅盾動了出家之念,也沒讓茅盾滅了愛情之夢,倒是成就了他的《子夜》《春蠶》《林家鋪子》,成就了他以98個筆名串聯起來的詩意人生。

木心在《文學回憶錄》中說到自己小時候讀《桃花扇》,「愛到至於手抄,有快感。」我自己初中時讀《紅樓夢》,何嘗不是「愛到至於手抄,有快感」呢?那時,真沒有多少課業負擔,晚飯過後,就著昏黃的煤油燈,一邊肆無忌憚地看紅樓,一邊聚精會神地抄其中的詩詞曲賦。因為太愛,怕還了《紅樓夢》心裡空落落,就抄。每抄一首,就覺著《紅樓夢》留了一點在家裡。

《紅樓夢》成了我最濃重的精神底色,成了我青春記憶中最燦爛的星空,並不斷將我的靈魂引向一個無限可能的高度,成為我永恆的精神導師。

經常有人問:如果讓你選擇,願意活在哪個朝代?我不去大唐,也不去北宋,我只願活在有《紅樓夢》的時代。

經常有人問:如果你只能帶兩本書浪跡天涯,你選哪兩本書?一本《壇經》,一本《紅樓夢》。如果只能帶一本呢?那就帶上《紅樓夢》。「《紅樓夢》在身邊,故鄉故國就在身邊,林黛玉、賈寶玉這些最純最美的兄弟姐妹就在身邊,家園的歡笑與眼淚就在身邊。」(劉再復語)

曹雪芹是一位語文大師,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同樣是一位語文大師。香菱找黛玉學詩,黛玉道:「既要作詩,你就拜我為師。」這不是自負,這是當仁不讓,黛玉就是詩,黛玉就是語文。想來真真慚愧,多少語文老師敢發出這樣的宣言:我就是詩,我就是語文?

為了打消香菱學詩的畏懼心理,黛玉道:「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虛的,實的對實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說得香菱疑慮頓消、豁然開朗。

當香菱說自己只愛陸放翁的詩時,擱在我們,自然會大加讚賞。難道不是嗎?保護學生的興趣,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不就是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嗎?黛玉不是,道:「斷不可看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熟透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這是語文真經啊!「一年成詩翁」,此乃居敬持志;「有了這三個人(詩佛、詩聖、詩仙)作了底子」,此乃取法乎上;由王維到鮑照、由閱讀到創作,此乃循序漸進;「細心揣摩」,此乃虛心涵泳;「熟透」二字,此乃熟讀精思。

再往後,黛玉又道:「不明白的,問你姑娘,或者遇見我,我講與你就是了」,此乃須教有疑;再看香菱,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次睡覺,他也不睡,此乃著緊用力;以後,香菱向黛玉彙報讀詩心得,說到王維的「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兩句,他道:「這『餘』字和『上』字,難為他怎麼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那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幾棵樹,遠遠的幾家人家作晚飯,那個煙竟是碧青,連雲之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倒像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此乃切己體察。

看!居敬持志,取法乎上,循序漸進,虛心涵泳,熟讀精思,須教有疑,著緊用力,切己體察。朱熹讀書法在黛玉這裡幾乎佔盡了!

黛玉教得如何呢?你只看香菱詠月第三首的尾聯:「博得嫦娥應借問,何緣不使永團圓。」這就不再是純粹的寫景,而是融入了香菱的情思和願望,詩言志也罷,詩緣情也罷,詩以道性情也罷,總之,詩出於心靈又融於心靈,這才是詩的三昧。用寶玉的話來說,「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我以為,光香菱學詩這一段,就足夠我們語文老師琢磨一輩子了。

必須說說段力佩先生。段先生是中國當代教育大家,上海育才中學原校長,首創「有領導的「茶館」式教學」,主張課堂教學八字方針:讀讀、議議、練練、講講。段先生在語文教育上既有睿智,又富勇氣。在他的領導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育才中學大膽變革語文課程。一個學期,三分之一課時學語文統編教材,採取一次多篇的閱讀方式;騰出三分之二的課時,初一學《西遊記》《水滸傳》,初二學《老殘遊記》《儒林外史》,初三學《紅樓夢》《三國演義》。這是逆天的改革啊!即便在課改轟轟烈烈、如火如荼的今天,誰敢?

紅樓當然會繼續等我們,「不離不棄,芳齡永繼」。但是,我們的語文教育,該如何對紅樓「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呢?段先生的語文課程改革,無疑是一筆極為珍貴的遺產,是一座極有價值的寶藏。

我不揣淺陋、提出設想,小學五六年級可否成為「紅樓啟蒙、詩意奠基」的學段呢?現以周汝昌先生的《紅樓十二層》為課程設計藍本,運用整本書閱讀指導的基本理念,提出《紅樓啟蒙課》如下:

第一課: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紅樓奇傳蔚為大觀。主題:紅樓與情文化;

第二課:通靈寶玉十分痴情,神瑛侍者一生大愛。主題:賈寶玉;

第三課:千古風流脂粉英雄,霽月光風天下女兒。主題:紅樓眾女兒;

第四課:詩情靈秀無非悲憫,畫意斑斕皆是智慧。主題:紅樓詩社;

第五課:靈在大荒山無稽崖,神居離恨天灌愁海。主題:紅樓神話;

第六課:亭台樓閣太虛幻影,山水花鳥人間仙境。主題:大觀園建築;

第七課:吃螃蟹藕香榭比詩,啖鹿肉蘆雪庵爭聯。主題:紅樓美食;

第八課:詩詞曲賦寄性寫情,起承轉合自然天成。主題:紅樓詩話;

第九課: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圈點批註只為知音。主題:紅樓「脂批」;

第十課:游幻境重睹十二釵,借光影再演紅樓夢。主題:紅樓影視。

劉再復先生在《紅樓夢悟》一書的扉頁上鄭重寫道:「感謝他創造了文學的不朽聖經《紅樓夢》,使我贏得了對美的衷心信仰,並由此明白了該如何守護生命本真狀態而詩意地棲居於人間大地上。」

作為受恩於紅樓的一位語文老師,我想,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贏得對美的衷心信仰,並由此明白守護生命本真狀態而詩意地棲居於人間,才是報恩紅樓、感戴雪芹的最好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崧舟 的精彩文章:

只為這一抹芳華

TAG:王崧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