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朝軼事:韓信臨死前後悔了,要不然三國能提前四百年

漢朝軼事:韓信臨死前後悔了,要不然三國能提前四百年

公元前196年,韓信被蕭何騙進皇宮,一進宮就被呂后綁架,然後帶入長樂宮的懸鐘室內,被秘密處死。韓信自知難逃一劫,臨死前悔恨地說:吾悔不用蒯通之計。

韓信

蒯通之計是什麼呢?公元前203年,韓信領軍攻克齊國,並打敗前來援救的龍且大軍。平定齊國後,韓信給劉邦寫了一封信,主要意思是說,齊人多變而且反覆無常,一定得要有人鎮住,所以主動申請做代理齊王。

劉邦勃然大怒,在他看來,這無異於敲詐勒索。當時劉邦被項羽圍在滎陽,正盼望韓信帶兵來救。

韓信

經過張良和陳平的一番勸解,劉邦知道沒辦法,反而變得大氣,男子漢大丈夫,建功立業,光宗耀祖,要當齊王就當個真的,當啥代理的?

韓信封王之後,地位驟然上升,天下實力最雄厚的人變成了三個:楚王項羽,漢王劉邦,齊王韓信。這時候,說客和謀士都上門了。

三國形勢

說客叫武涉,是項羽派來的;謀士叫蒯通,是韓信身邊的人。兩人雖然不同陣營,判斷卻一致,都認為韓信已經成為項羽、劉邦之外的第三種力量,可以權衡天下。

如果韓信投向劉邦,則漢軍勝;如果韓信投向項羽,則楚軍贏;如果韓信保持中立,則誰都不能勝。

韓信

不過兩人的建議卻不同,武涉希望韓信幫助項羽,這個方案很快就被韓信否決了。至於蒯通提出的方案,韓信卻很猶豫,是什麼方案呢?三分天下,鼎足而居。這個方案有理,有利,有節,還具有操作性。

韓信

蒯通說,義軍起事之時,是為了推翻暴秦,而現在呢?無辜的人流離失所,生靈塗炭,全因楚漢相爭,這樣的戰爭應該快點結束。而且劉邦和項羽相爭了三年,雙方都已損兵折將,該動用的力量都用完了。

現在,我們先按兵不動,誰也不幫,一旦時機成熟,據強齊,攜燕趙,便出兵西進,為民請願,到時天下必然響應。

韓信

而且蒯通還指出,韓信具有震主之威,又有不賞之功。這種情況下,歸附項羽,楚人不信任,歸附劉邦,則漢軍恐慌,所以只能中立,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歷史證明,蒯通說得沒錯,直到韓信臨死前,才悔恨沒有聽從蒯通之言,否則,三國將提前四百年。

參考文獻:

1.《史記·淮陰侯列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軼事:劉備託孤,為何選擇諸葛亮和李嚴?
王不過霸:項羽兩次「百人斬」記錄,至今無人超越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