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起跑線》:把社會話題拍到人盡皆知又欣然接受

《起跑線》:把社會話題拍到人盡皆知又欣然接受


《起跑線》:把社會話題


拍到人盡皆知又欣然接受


文章來源:

錢德勒

·

摩羯






牽一髮而動全身、於無聲處聽驚雷、蝴蝶效應等等,其實都可以用來描述社會肌體的生理反應。作為肌體的細胞,每個人都不會陌生,很可能就身處敏感區域,刺痛感如影隨形。




近幾年來,印度電影總能給國人意想不到的驚喜,

他們總是把相對現實、甚至比較沉重的題材拍得很有趣




正在上映的印度電影《起跑線》,給了我很大的觸動,鄰國同行不但拍出教育題材,還能拍得舉重若輕,以商業類型片的形式贏得更豐富層次的觀眾接受它,喜歡它。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已經在國內公映過的《摔跤吧!爸爸》涉及男女平權話題,《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涉及宗教隔閡話題,坦白說,這兩個題材無論哪一個都能拍出千鈞之力,在各自的領域裡已經有陣陣迴音,沉鬱鈍挫。



當然,你必須承認有「普通觀眾」這個龐大群體的存在,對於娛樂消費為第一訴求的他們來說,可能就構成了一定的壓力。






不得不承認,成功,經典的商業類型片是有翅膀的,這雙翅膀不是用蠟油連綴羽毛的,經得起眾口錘鍊。







上面提到的三部印度片,我最喜歡的部分和想要去思考的部分並不全然對等,恰恰相反,我認為嚴肅話題並沒有驚世的觀點傳達,也沒有遼闊的釋放空間。

但是它們被巧妙地裝載到合適的類型片包裝里。




《摔跤》是體育勵志片加家庭片,《小蘿莉》是公路片加家庭片,而《起跑線》是喜劇加家庭片。最後一個,厲害了,喜劇和動作,可能是全球最跨越國別、語言、種族、宗教、階層等等區別的類型,

誰都看得懂,誰都能接受。






喜劇和家庭,才是《起跑線》好看的致勝雙擊。是因

為有了這一套左右互搏,才讓社會話題都能打中你,拳拳到肉。

接下來就具體拆解一下「拳法」吧。




很多觀眾都覺得看《起跑線》明明是印度片,卻感覺像看了華語片,為子女挑選學校而必須買房,選擇住宅區域,那不就是我們熟悉的學區房嗎?






家長要的贏只恨晚不恨早,最好是在得知懷孕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優勝劣汰。

有限的優質教育資源是一個路標,順從它,就意味著你所屬的階層不下墜並且還能有升騰的機會,從而鞏固財富和社會地位。






因為有限,做父母的就必須為子女殫精竭慮地去爭取,有錢的出錢,買學區房,有腦子的就動腦子,就像片中拉吉,米塔夫婦,就會鑽空子,上下騰挪,尋求機會為女兒拿到就讀名校的名額。




而有力的出力,貧民窟的鄰居希亞姆就是賣苦力,以及把卑賤的肉身去撞汽車,為的就是拿索賠金交學費。






我看到很多文章提到《起跑線》都提及到父母的焦慮,無論是印度還是中國,原來那麼相似,其實我覺得這樣說是很草率、大而化之的。





我認為《起跑線》里的焦慮是與印度社會現實,歷史文化有著很密切的關係。片尾拉吉有一番講演,其中我注意到他提及妻子拉圖是說英文的,並且在印度,說印地語的人是不如說英文的人高貴,希亞姆願意幫助米塔夫婦,最初的動因是發現米塔會說英文,可以教兒子。






在印度,因為有那麼長、複雜的歷史原因,階層的存在和劃分是完整而清晰的,清晰到你說什麼語言,住什麼區域等等,已經有一套可以拿來定位的系統。





《起跑線》拍教育問題,引起中國觀眾的感同身受,它起到的作用是撓你的高敏感區域,測試到你的痛感在哪個水平線上,是接近骨折還是分娩。







電影成功的趣味感本質上還是在喜劇和家庭類型片元素上。




《起跑線》的喜劇形式用的都是很傳統,好用的。比如重複的台詞,就像應激反應一樣,放在不同的情節點上一直說就製造出效果,米塔一旦受挫就會哭著說,女兒長大了要吸毒。






另外,很好用的喜劇手段就是「換裝」,這一點玩得很巧妙,讓拉吉夫婦從商販聚集的老街區搬到富人區,然後再跑到貧民窟,情節上固然是為了女兒入學名額,但從戲劇效果上說,就是三次從服飾和相應行為舉止的相應轉變,是規定範圍內的扮演感。

在富人區,如何堆砌名牌證明我有錢,這不就是網上流傳東北人愛穿貂的感覺嗎?




在貧民窟,就是把兩個明顯有星味兒的成年人捯飭得很衰——實際上是反原生態的,真正的窮人就應該像希亞姆夫婦一樣,泯然眾人。






所以,《起跑線》的喜劇手段單獨挑出來,每一樣你都見過無數次,但是剛好放的位置那麼好,就起效了。




至於家庭片部分,《起跑線》的片尾用了一個經典套路,就是演講。




在我看來,如果電影故事裡發現最後解決不了劍拔弩張的矛盾,特別是個人行為與群體壁壘之間的,就像村上春樹所說的,雞蛋撞高牆那樣。那麼很管用的辦法,就是讓雞蛋開口說話。在電影里,會演講絕對是開掛的技能。






拉吉的人設飽滿、可愛起來全靠最後那麼一通演講,在此之前他配合妻子的演出毫無怨言,現在他補漏了。




他告訴觀眾最重要的事實其實不是教育問題,而是以下這個:

他和妻子米塔的結合本身就是兩個階層之間的結合,說印地語的和說英文的,是愛跨越了隔閡。







這就是導演為何要在電影開頭,先用不算短的篇幅去交代拉吉和米塔如何相識相戀最終走向婚姻殿堂的前情。




在他們攜手為女兒起跑之前,兩個人能做出潛伏貧民區不是沒有原因的。




導演描述得和風細雨,輕歌曼舞,有些話是需要觀眾回過頭自己去想,商販小子愛上英文小姐,在他們青春期的年代就是驚世駭俗,要承擔很多世俗的壓力——

用我們熟悉的時髦表述就是,他們都跨越了自己的階層

,塔圖就是墮落啊,她的大學男同學,就是貴族學校不苟言笑,說英文的男家長。






當然,這就解釋了為何拉吉對塔圖瘋狂的想法百依百順,看起來是妻管嚴的原因。他居然娶到了一位千金小姐。夫婦兩人對於階層隔閡的認知恐怕是切膚入骨的。






拉吉作為父親,相信是愛讓他和妻子走到了一起,也相信愛能夠彌補女兒在公立學校可能面對的教育資源匱乏以及機會成本的風險。




愛與對話,就是家庭類型片暖心的來源。




當拉吉演講結束後,導演處理得很克制,只有米塔站起來鼓掌,哪怕有人想站起來,也被身邊的伴侶用眼神阻止了,沉默地目視他們走出會場。




還好,沒有出現集體山呼的場景,保留了高敏話題應該有的風骨。




這一點,是我覺得全片最有態度的一筆,對峙,哪裡就靠一次演講能夠釋冰的。






《起跑線》敘事上的手法實際上都是不陌生的,但它做到了把它們用在我們並沒有嘗試過的題材上,就格外突出,值得讚賞了。




一方面,觀眾可以去思考電影里幾乎可以原樣映射的社會話題,另一方面,作為創作同行,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為什麼我們想不到拍這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讀 的精彩文章:

知乎13萬贊:你有什麼道理後悔沒有早點知道?
別讓「急於求成」毀了你的人生!

TAG:一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