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小時候很少被誇,長大後面對別人的誇獎總是會有些心虛
記得不知道是在哪裡看到的一句話:小時候你特別渴望的一直沒有得到,久而久之你會覺得自己不配得到。
那時候看到的時候,心內一怔。眼眶裡突然有些濕熱。抬頭看了好一會天空,才抑制住內心的情感波動。
我特別喜歡,那些自戀的甚至有些自滿自傲的人,因為我知道我可能終其一生,都不見得能做到。
而我喜歡所有我無法體驗到的感受。
對於我來說,我從小沒有被我最想要誇獎的我的父母家人誇過。所以,直到現在,每當有人誇獎我,我都有些不自在外加心虛的感覺。
我會覺得,他一定是搞錯了。
我哪有他說的那麼好。
他要是知道了我真實的模樣,一定不會再誇出來的。
我知道癥結在哪,但就是就是無法坦然接受,別人的誇讚。
甚至於,別人誇的時候,我都覺得有些壓力。
我會想,那是不是我下次要做的更好一點才會不至於對不起他說出的那聲誇獎。
這是我很長一段時間的內心感受。
直到前幾天,我才發現,我好像,沒有那麼心虛了。
我好像,面對誇獎的時候,有一種,對啊,我這個就是還不錯的感覺嘛。
成長中發生的很多很多變化,都不會提前告知我們存在。你只會突然一下子。像似大腦中突然丁的一下,你知道你和以前不太一樣了。
而那時你會突然的放鬆下來。再回想那些你一直求不得的渴望。你也不再像以往一般,覺得難過,委屈了。
你無悲無喜,只是知道,你已經成長了。
我的那種心虛是怎樣產生的呢?
大概是,我從小在一種被忽視的氛圍中長大。缺少了家人的關注和愛。
我仔細想了想,小時候的我確實也是不怎麼討喜的。三歲才開始說話。手時常脫臼,每年有3個月的咳嗽時期。直到四年級之前,我每次拿回家的成績都是倒數。
加上長得也不夠可愛,大部分時候都笨笨的。
如果我是父母我也不見的喜歡這樣的小孩子。
所以,我實在沒有從他們口中聽到任何誇獎的話。
那時候我有些嫉妒我哥,我弟,我表妹。甚至我奶奶口中的那些別人家的小孩子。
因為大人們談起他們的時候,都是歡喜的。
談起我的時候都是一聲:哎。
久而久之,我便覺得,我是不受歡迎的。
直到,我四年級也不知道抽了什麼風,居然考了個第一。
我滿心歡喜的拿回家,以為能得到誇獎。
我家人的反應是,是改錯了吧?你作弊了么?
他們說的多了,其實我也很心虛,是不是運氣好而已。
以至於,我的很多歸因都是這樣的,我做的不好,我就內歸因,是我有問題,我做的好,我就外歸因,是因為意外。
直到我學了凱莉的歸因理論,才發現我這點真是太不客觀了。
再之後,他們的反應也還是,除了能讀點書,其它也不會啊。
我漸漸習慣了確定了一點。我是一個不會被人欣賞的小孩的。
我一直覺得,每個小孩子是需要特別的心理營養的,如果小時候沒有被滿足到的話,有些人終其一生都會覺得匱乏,於是會做很多事情去滿足小時候的渴望。
就像你會發現有很多貪官都是年少時生活很貧困的人。
但是他們貪的錢也不花,就是藏在家裡。所以你會看到那些新聞上說在某某家中搜出了2個億,然後燒壞了3台數鈔機。
有些人聽到覺得很憤怒,然而我一般覺得很悲傷,因為我知道他們因為從小十分貧困,家人不斷的對著他們耳中念叨,有多缺錢。
他們的內心十分不安,十分匱乏。就像是無臉男的那個空洞的肚子一般。
於是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不斷的往裡面塞童年時最渴望的。
但是塞進去了,也依然滿足不了,因為他回不到小時候。
還有,生活中會有一些女孩子或者男孩子,要一直都在談戀愛。中間不能有空缺。就像《一起同過窗》里的第一季的林落雪和任逸帆一樣。他們內心的空洞是,缺愛。於是一個人呆著的時候會十分焦慮和恐懼。
當然還有很多,內心缺少關注的,有可能會變得很自戀,也有可能會變得自卑。
缺少肯定和鼓勵的,會不斷的去做些什麼事情來證明自己。
心理學一直在講原生家庭。就是要說明這些,你一直習以為常的以為是自己性格的一部分的,可能是為了滿足童年的某種缺失或者是在反抗童年的某種束縛。
總之你還停留在小時候沒有成長。
我很多時候,覺得有些父母也沒有成長,他們的吵架就像兩個小孩子,希望對方是自己的父母。滿足自己的愛的需要,關注的需要。
甚至有些父母還會在孩子身上所求。
比如有些父母會不斷的讓自己的孩子在其它親戚前表演。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滿足自己成為談論的中心的自戀的需要。
這些都不見得是武志紅說的巨嬰,他們其實也只是童年時候沒有得到那些渴望的想要的人的接納,肯定,關注和愛。
所以凡此種種,都有其因。只不過,大家能否意識到又能否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當我在某一天里,我突然知道了,我那些面對誇獎時候的不知所措,都是因為我還停留在我還是當年那個脆弱的小孩子的思維慣性中。
我以為我還是那個笨笨的,無法被人喜愛的,那個小孩。
我的那些反應,本能的否認對方一定是弄錯了,心虛,這些其實都是在否認著。
我的心虛有很大一部分是童年一直以來的創傷情緒,而沒有把眼光拉回現在,他真正說的這件事上面。
而我現在之所以能坦然面對誇獎多一點點,是因為,我開始把眼光,放到他所說的當下的這件事上,對現在的一種判斷。
從我自己出發,我發現我有時活在過去,有時又活在未來。活在過去的時候覺得受傷,活在未來的時候覺得焦慮。
而真正能解脫自己的,就是活在當下了。
這件事,你能不能做到你現在能做到的最好。
如果你做到了,那被人誇獎一下,你就會覺得坦然了。
當然被人貶低的時候,你也會覺得也行,因為肯定在這個當下做出來的東西一定也有很多缺憾。試著補充看看。
而面對別人的評價過後,我不見得再需要花時間猜測他究竟為何如此評價。
我要關注的是手頭的這件事,能完成到怎樣?
當你,專註的在這件事里,哪怕最終完成的有些幼稚或者一塌糊塗。
你也不再會為那些評價困擾。
無論是誇還是貶。那其實是一個喜好問題。
一個人或者一件事出來,一定有一些人喜歡有一些人不喜歡,還有大部分人是無感的。
也不必去討好了。
討好自己可能更重要一些。
過得了自己心中的那一關,那就不再那麼害怕別人的討厭或者誇獎了。
我終於不再像以前一般,
面對誇獎內心那麼心虛和慌張。
面對貶低內心那麼自卑和委屈。
但我依然還是會在意。我依然做不到,范公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也許會一直做不到。
但我想我可以做到,不至於讓這些評價讓我對我所做的事情產生太多的質疑和否定。
不再像小時候一樣,不知道如何面對。只知道責怪自己。
而是慢慢的像一顆樹一樣,向著陽光去生長。
我可以肯定一件事情了,每個人都值得擁有愛,關注和尊重。
就算小時候沒有得到你渴望的這些,長大了,你也依然是值得被愛被尊重和被關注的。
但不是勉強他人來滿足你的這些需要。而是你自己完全就可以滿足你內心的需要。
你可以愛自己,尊重自己,關注自己。
但也不是喊喊口號就可以了。你可能要做一些你真正喜歡的事情。因為我們好像只會欣賞那些美好的,喜歡的事情。
所以建議你把那些否定自己,懷疑自己的時間打包去做些你喜歡的,讓你開心的事情。
※像刺蝟的女孩-你的獨立和堅強是否還撐得起內心的失落和心酸?
※給1000個人做一次免費心理諮詢
TAG:psy迷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