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拍照幫你「斷舍離」

用拍照幫你「斷舍離」

隨著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人們擁有的物品越來越多。而我們擁有的許多東西實際上都處於閑置狀態,但是我們還是不捨得處置它。比如你可能為了某次活動置辦了一身行頭,它們讓你在當時閃耀全場,但現在它們已經被遺忘在你的衣櫃角落很久了,甚至你已經再也穿不進去,但你還是不忍心將它們扔掉。

為什麼我們還會死守著一些我們自己都知道不太可能再次使用的物品?實際上,那些被我們珍視的老物件多數都承載了一段我們珍視的回憶。當我們考慮將這些老物件處理掉時,我們就會覺得彷彿要將自己的美好記憶丟棄一樣。

學者們將這些東西稱作具有情感價值的財產。在某種意義上,這些財產就代表了主人的身份。例如一雙舊球鞋代表著那個曾經在運動場上揮汗如雨的自己,一件發白的母校的文化衫就代表著你曾經激情澎湃的求學生涯。

當我們將這些物品處理掉時,我們不僅僅是失去了一個美好記憶的標記物,實際上更是在經歷一種身份的損失。為了避免這種不好的體驗,人們會將一些本來不再需要的東西留在身邊,哪怕會因此產生一些困擾。

許多人都受困於家里的空間被各種雜七雜八的物品佔據,清理掉這些物品可以使生活空間井井有條。將這些閑置東西處理掉實際上增加了生活幸福感。也難怪在知乎問答「做哪些事情可以提升生活品質」中,支持數量最多的答案就是「定期扔東西」。

那如何才能對這些老物件做到「斷舍離」呢?賓夕法尼亞大學的Karen Page Winteric、俄亥俄州立大學的Rebecca Walker Reczek以及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的Julie R. Irwi三位學者研究發現給心愛的物品拍照可以幫助我們對老物件「斷舍離」。

拍照如何促進「斷舍離」?

既然我們不願意處理老物件的原因是它們承載了我們的記憶,離開它們讓我們感覺丟失了自己身份的一部分。那如果我們採用一些手段將這些記憶以另一種方式保留下來,我們可能就不會那麼執著於保留這些除了紀念意義以外別無他用的財產了。

拍照就是一種最簡單保留記憶的方式。如果我們給要處理的老物件拍照,就不會擔心當未來回憶時找不到寄託,這樣我們就會更加果斷地向那些不會再次用到的物品說再見了。

實驗

三位研究者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展開了一項實地研究。他們選取了六棟學生宿舍,在這些宿舍樓內發起一項募捐活動,讓同學們將自己不用的物品投放到集中的募捐箱中。募捐活動通過在宿舍公共區域內張貼海報的方式進行宣傳,海報內容有兩種形式,分別粘貼在三棟宿舍中。一種形式的海報內容是倡議在放假之前將自己手上的一些充滿回憶但再也不會用到的老物件捐出來,另一種則在此基礎上提示大家可以給要捐的物品拍照,然後再投入捐贈箱。

經過一周的募集,研究者總共在這六棟宿舍募集到了1146件物品,其中613件來自宣傳拍照募集的宿舍,而533件來自宣傳普通募集的宿舍。宣傳拍照募集的宿舍比普通募集的宿舍多收到大約15%的捐贈物。這一結果與研究者預想的一致。

研究者進一步通過實驗室實驗檢驗了這一方式的有效性。研究人員讓實驗的參與者想像自己擁有的一個充滿回憶、但現在已經用不上的物品,並記錄下來。接著讓他們想像現在正在清理物品,並看到了剛剛想到的那件物品。一部分參與者被告知需要做點什麼將這個物品的記憶保留下來,另一部參與者沒有接到任何信息。然後參與者回答他們有多大意願將這個物品捐贈出去,以及他們的捐贈行為多大程度讓他們感到有失去一部分自己的感覺。結果發現參與者多數選擇了通過拍照方式來保留記憶,而保留記憶的參與者平均而言更願意將物品捐出,也更不覺得自己的身份有損失。而另一組參與者在考慮沒有充滿記憶的老物件時,拍照並沒有對他們的捐贈意願和身份感受有影響。這就說明,拍照這種保留記憶的手段確實能夠提升人們處置具有情感價值的閑置財產的意願。

營銷人,你會怎麼做

這些閑置物品實際上是被我們遺忘的一大筆社會資源,如果我們將這些東西利用起來可以幫助許多需要的人。對於許多公益組織來說,運用保留記憶的策略可以動員更多的人將這些在家裡吃灰的老物件貢獻出來。打個比方,公益組織可以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一個「曬物募捐」活動,讓人們把用不上的老物件在社交媒體上拍照發出來,然後捐贈出來。這樣就把募捐和拍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能讓人們減少身份損失的感覺,也可能通過社交媒體激發大家的參與慾望。

另外,除了不再使用的老物件,我們還會有一些已經服役多年的物品,儘管已經過時,儘管用起來已經不那麼順手,但我們還是在一直用它。這也可能是因為我們對它有了感情。許多商家都推出了置換服務,鼓勵消費者升級他們手上的產品。如果營銷者進一步設計一些為消費者保留產品回憶的措施,也能提升置換服務的效果。

作者:陳全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編輯:張磊(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每周二更新原創營銷科普文章

敬請持續關注!

參考文獻

Page Winterich, K., Walker Reczek, R., & Irwin, J. R. (2017). Keeping the Memory but Not the Possession: Memory Preservation Mitigates Identity Loss from Product Disposi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81(5), 104-12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WHU徐嵐 的精彩文章:

TAG:WHU徐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