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前有莎普愛思,後有鴻茅藥酒:「神葯」灰色生存

前有莎普愛思,後有鴻茅藥酒:「神葯」灰色生存

如果不是外界質疑風波再三而起,或許多數消費者還被蒙在鼓裡,以為熟悉的鴻茅藥酒或僅僅是保健酒。然而,它的真實身份是「葯」而非「酒」。既然是葯的話,宣稱由67味中藥配製而成的鴻茅藥酒,到底安全性如何?至今仍顯得撲朔迷離。

前有莎普愛思,後有鴻茅藥酒,「神葯」宣傳是非不斷,這也同時考驗監管底線。

是葯而非酒

一位名為譚秦東的作者,因為寫了一篇《中國神酒「鴻茅藥酒」,來自天堂的毒藥》,遭到內蒙古自治區涼城縣公安局的跨省追捕。涼城縣公安局的最新案情通報是,接內蒙古鴻茅國葯股份有限公司報警,經查,譚秦東稱鴻茅藥酒是「毒藥」,「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2018年1月25日,譚秦東被檢方批准逮捕。目前,案件已依法移送審查起訴。

鴻茅藥酒的品牌方所有者和生產方,是內蒙古鴻茅國葯股份有限公司,註冊地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涼城縣。暫且不論譚秦東是否涉嫌損害商業信譽,但事件中的另一主角鴻茅藥酒,自身在廣告宣傳上迷霧重重。

據鴻茅藥酒官網介紹,鴻茅藥酒是一款有著國葯准字的OTC藥品,適用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腎虧腰酸、脾胃虛寒、婦女氣虛血虧癥狀。同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信息顯示,鴻茅藥酒是屬於酒劑類非處方葯,批准文號為國葯准字Z15020795。

既然是葯的話,為何鴻茅藥酒長期外界營造的是保健品形象呢?作為廣告大戶之一,鴻茅藥酒近年來活躍於各大屏幕上。類似於「每天喝兩口,健康長壽」、「逢節氣注意養生」等這樣的廣告宣傳語深入人心。甚至在一些電視劇上,鴻茅藥酒也被植入其中,常常和食品一起被擺在餐桌上。對於不熟悉鴻茅藥酒的人而言,或會簡單認為這是類似於保健酒的藥酒。

鴻茅藥酒在廣告違規宣傳上,似乎早有前科。如在2008年5月到2018年12月,鴻茅藥酒廣告因「以專家和患者名義為產品做功效宣傳」等,連續多月被遼寧和江蘇食葯監部門通報,違法次數超過59次。

再如在2015年,新《廣告法》實施當年,規定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不得利用廣告代言人做宣傳。鴻茅藥酒卻成為上海被查處的違反新《廣告法》第一案。

據《健康時報》報道,記者通過研究近十年的公告文件,不完全統計的結果顯示,鴻茅藥酒曾被江蘇、遼寧、山西、湖北等25個省市級食葯監部門通報違法,違法次數達2630次,被暫停銷售次數十次。

安全性存疑

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證券法律事務部副主任舒長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內蒙古鴻茅葯業有限責任公司開發的『鴻茅藥酒』本質上屬於藥品,不是一般的酒和保健品。其廣告行為必須符合《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藥品管理法》、《藥品管理法實施辦法》和《藥品廣告審查發布標準》的規定。」

「按照《廣告法》第3、4、8、9條和《藥品管理法》第60條之規定:必須客觀真實地介紹『鴻茅藥酒』的性能、功能、產地、用途、質量、成分、價格、生產者、有效期限、允諾等基本信息,且必須與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的說明書一致,並應當顯著標明禁忌、不良反應。不得通過欺騙等手段誤導消費者。非處方葯廣告應當顯著標明『請按藥品說明書或者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如果『鴻茅藥酒』存在上述任一行為,涉嫌違法。」

除了廣告宣傳是否違規外,身為藥物的鴻茅藥酒,藥材安全性目前也飽受外界質疑。據公司官網介紹,鴻茅藥酒有著279年的傳承歷史,由67味中藥配置而成。細數名單中的中藥成分,不乏何首烏、附子、烏葯、半夏等常見含毒性的中藥材。

這些中藥材的安全性如何?另外,關於鴻茅藥酒宣傳的適用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腎虧腰酸、脾胃虛寒、婦女氣虛血虧癥狀,是否有真正的臨床數據支撐,第一財經記者也向鴻茅藥酒發布了採訪函,但截至發稿之際,遲遲不見回復。

從事保健酒行業多年的李姓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像鴻茅藥酒本身不是保健酒,卻當做保健酒或酒來賣的做法,其實在行業內一直爭議很大。

「鴻茅藥酒配方上的藥材成分之多,安全性到底如何?公司到底有沒有相關的數據支撐。因為每個藥材的化學成分都不一樣,在浸泡的過程中會不會產生負面作用,這都需要警惕的,何況鴻茅藥酒的配方上含有動物以及植物成分。就像我們自身的保健酒,雖然是國家審批的保健酒,但在安全性問題上,我們還是花了幾年的時間進行臨床研究,同時在宣傳的過程中,也會提醒消費者如何恰當飲用。」上述李姓人士表示。

「神葯」風波不斷

鴻茅藥酒已不是第一款引發市場風波的「神葯」。在此之前,另外一款非處方葯「莎普愛思滴眼液」,無論是藥品有效性,還是廣告合規性也陷入巨大的信任危機。此後,引來監管層介入。

不管是鴻茅藥酒,還是莎普愛思,在宣傳上,都擲出過不菲的廣告金額。

落到鴻茅藥酒自身,本身也折射出中藥現在的發展困境。第三方醫藥服務平台麥斯康創始人史立臣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中藥臨床療效的證據級別較低,大部分中成藥缺乏充分的臨床試驗研究,尤其是高級證據級別的臨床研究。

在史立臣看來,缺乏相關的臨床數據支撐,某種程度助長了中藥企業誇大宣傳之風, 「中醫藥式微,而西藥見效快,療效明確,患者更傾向於使用西醫和西藥治療,尤其是目前很多三甲醫院的醫生基本都是西醫院校畢業,對中醫的用藥原理並不清楚,所以基本不用中藥治療病患。對於中藥,因為缺乏教育和引導,病患患病後基本不先做考量,這導致中藥,尤其是中成藥銷量難以拉升。」

「為了提升中成藥業績,很多葯企基本是通過廣告模式拉動,但因為批准的中成藥有明確的治療範圍,經營者認為這阻礙了銷量的提升,就通過擴大治療範圍或者誇大療效的方法做廣告宣傳,這種模式一直延續至今。」史立臣表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APP 的精彩文章:

阿里發布人機交互系統和多款硬體,布局家庭智聯網

TAG:第一財經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