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一輩子,這11句話就夠了

一輩子,這11句話就夠了

加入有書共讀計劃,一年讀完52本書,成為期待的自己

關注

回復【早安】領取你今天的早安日簽

文 | 泉涌君 · 主播 | 楊槍槍

第五項修鍊,即系統思考是所有修鍊的基礎,也是學習型組織的基石,作者關於系統思考一共提出了十一條法則,幫助我們更加清晰了解系統思考的本質。

法則一:今天的問題來自過去的「解決方案」。

先講一個小故事,從前有一位地毯商人,有一次他發現,他最漂亮的一塊地毯中間鼓起一個包,為了弄平地毯,他用腳去踩那個包,包果然被踩平了,但是,離剛才那裡不遠處又鼓出一個包,他又去踩。他試了一次又一次,地毯上總會鼓出一個包,直到他掀開了地毯,才發現一條蛇搖晃著身體爬了出來。

商人的問題來自於他解決「第一個包」時的方法,我們經常對問題的起因感到困惑,這時,我們需要檢討過去處理其它問題時採用的方法。把問題從系統的一端轉移到另外一端,往往不會引起注意,但這樣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人們沒有去思考二者之間的聯繫。

法則二:越使勁,系統的反彈越大。

20世紀60年代,美國政府在許多城市的老舊中心區,推行大規模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設和改善就業技能培訓項目。儘管政府慷慨資助,但是到了70年代,情況變得更糟了。原因在於低收入人群從其它城市或者農村地區,流入到享有資助計劃的城市,結果,新建的住房變得更加擁擠,就業培訓項目申請人變得更多,這個過程使得城市稅收情況惡化,城市公共服務跟不上人口流入的速度,越來越多市民被困到經濟蕭條的城區裡面。

這種現象在系統思考里有一個名稱:「補償反饋」,說的是願望良好的措施介入系統後,引發的反應把投入的資源給抵消了。這就好比你去壓一個彈力球,用的力越大,反彈越明顯,這是系統的一個特質。當年的「千團大戰」也正應驗這個效應,團購網站為了吸引流量,瘋狂地進行補貼,消費者再感受到好處之後就不會接受恢復原價的行為,某天,團購網站不再補貼,消費者就紛紛放棄這家團購網站,反而失去了更多的顧客。

法則三:情況變糟之前會變好。

系統就像一個多米諾骨牌,推到一個,必然會波及其它,只是有時候這個過程比較慢。就像上面提到的政府資助計劃,在短期內確實會有很好的效果,新的住房建設起來,失業的人群得到培訓,飢餓的兒童得救了,但是長期來看情況卻是變得更糟。

法則四:選擇容易的辦法往往會無功而返。

還是講一個故事,話說一個路人看見一個醉鬼趴在街邊路燈下尋找丟掉的鑰匙,於是就幫他一起找。找了一會才問醉鬼,你的鑰匙在哪裡丟的?醉鬼說,他是在房門外丟的。這個人又問了,你個缺心眼的,在房門外丟的,你跑路邊找什麼呢?醉鬼說:「因為房門外沒有光亮。」

我們都對使用熟悉的方法解決問題感到放心,總是堅持我們最熟悉的、最了解的方法。但是,現實情況是,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藏在黑暗中,越是努力使用最熟悉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效果就越差,這是典型的不經過系統思考的後果。

法則五:療法比疾病更糟糕。

有些時候,熟悉的或者容易的辦法不僅沒有效果,還會帶來上癮的危險。比如,遇見煩心事,我們常常會「借酒消愁」,漸漸地,這個解決問題的方法會比原來的問題更嚴重,借酒消愁的後半句不正是「愁更愁」嗎?

使用非系統思考的解決方法,往往會帶來長期的、更具有危害性的後果。還是上面的例子,政府出於好心幫助低收入人群改善住房環境,但是欠考慮的政策讓這些民眾如同「上癮」一般依賴政府的幫助,削弱了當地人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現象在系統思考的管理學中,稱為「轉移負擔給介入者」。

法則六:快就是慢。

龜兔賽跑中,烏龜跑得慢,但能堅持,最終贏得比賽。對於大多數商界人士,追求高增長是每個人的目標,然而,幾乎所有的自然生態系統到動物再到人類組織,都有天然固有的最佳成長速度。最佳成長速度比可能的最快速度要慢很多,但意味著可持續。

一家業績正火的公司每年增長率60%,一家經營已久的公司每年增長率13%,如果你是投資者你會投哪家?穩健的投資者會選擇後者,因為可持續。超高的增長率是不可能維持下去的,用不了幾年市場飽和,增長率就會掉下來,甚至可能是負的。所以,從長期看,過快可能導致更慢,甚至是停止。

法則七:因和果在時空中並不緊密聯繫。

出現的上述問題,是人類社會這個複雜系統的一個基本特徵,那就是因和果在時空中不是緊密相連的。「果」指的是問題顯現出來的表象,比如:經濟下滑、失業、訂單減少;「因」是指系統中造成這種情況的相互作用。在大部分人看來,通常情況下,因果都是緊密相連的。而現實世界和我們想像的有很大區別,如果經濟下滑,政府立馬想到是投資不夠,然後銀行開閘放水,表面上看經濟數據很好看,實際上超發的貨幣最終會成為老百姓口袋中貶值的鈔票。消除這種錯誤觀念的第一步,就是放棄因和果在時空上緊密連接的觀點。

法則八:微小的變革可能會產生很大的效果。

系統思考教導人們:最明顯的解決方法不管用,最多帶來短期的改善,長期來看,事情會變得更糟。另外,系統思考還指出,微小的、集中的行動,如果選對地方,有時會帶來可觀的、持續的改善。系統思考中把這種「微小行動」叫作「槓桿作用」。尋找解決問題的槓桿並不容易,但起碼可以提供一個解決思路。

法則九:魚和熊掌可以兼得,但不是馬上。

製造業內一直有一個低成本、高質量的悖論,高質量產品生產成本高、組裝花費時間長,品控要求高,這似乎和降低企業成本是違背的。實際上,通過管理上的提升,可以優化生產流程,改進勞動效率,減少低效的廣告投入,這樣就有可能實現魚和熊掌兼得。

法則十:把大象切成兩半得不到兩頭小象。

生命系統具有完整性,組織系統也一樣,要理解富有挑戰的管理學問題,我們必須看清楚產生問題的整個系統,否則就是盲人摸象,不同人感觸到不同部位,得到不同的結論。這條法則現實中實施起來並不容易,因為現在公司分部門的架構就天然地製造了生產、研發、市場等部門之間的隔閡,讓他們很難從整個流程中發現問題。

法則十一:不要去責怪。

系統思考告訴我們,出現問題時,把責任拋給其他人是不對的,因為你和那個被責怪的人是同一個系統的組成部分。說簡單點,有鍋大家一起背,一起解決,好過下次你被別人推出去背鍋,您說是不是呢?

十一條法則,幫助我們更好理解什麼是系統,為什麼管理過程中需要系統思考,希望對你有所啟示。

有書共讀內容升級,新增精華解讀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看細節里的教養
男人層次越高,越會疼老婆

TAG:有書 |